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一家军兵种报上刊登一幅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不是说这张图片拍得多么精彩,而是这张图片拍得有点滑稽:图片的主体是前排中间的一位军官,他双手拿着一张打开了的报纸,正在聚精会神的盯着面前报纸的版面,连牙齿都笑露出来了。那位军官的左右后侧众星拱月般围着一群官兵,有十几人,个个笑容可掬,眼睛都望着中间那位军官手中的报纸。围着的官兵中有1人手指着中间军官手上的报纸,还有几个人手中拿着依稀可见“大会开幕”字样的报纸。图片的文字说明是:“某部官兵以饱满热情学习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2.
实话实说我是一位文字记者,平时很少接触相机,在采访过程中主要是以“笔”录为主。2006年金秋时节,在全国著名老劳模申纪兰的故乡山西省平顺县采访时,在该县的井底村一户老百姓的地头,我用最普通的傻瓜数码相机拍下了当地农民摘花椒的一个场景(见右图),想不到的是一张小图片竟被《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多家报刊争相采用。为什么一张小图片能被多家媒体看中呢?它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好图片自己会说话。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对于报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报纸如果办得好,那么它的成功之处必然有一个是“善于运用新闻图片”。换句话说,只有善于运用新闻图片、充分发挥新闻图片作用的报纸,才是一张办得好的报纸。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北京日报的《亚运专刊》所以受到好评,照片选用得好、处理得突出,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时间过去七八年了,有些经验性的东西仍值得总结。《亚运专刊》敢于给好照片以大版面的风格为什么没有完全继承下来?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观念上的原因。此外,本人在当编辑的若干年里,在处理新闻图片上有些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挑选好照片的原则:“你要让我吃惊” 曾:中国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摄影记者,少有图片编辑。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一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开始高薪聘请图片编辑,还有些新兴的报刊聘请专职的图片编辑,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摄影界目前也十分关注图片编辑的工作方式。《解放报》的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一张照片从选择到最终印刷,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贺陶 《新闻前哨》2021,(3):75-76
全民都是“摄影家”的今天,能拍出一张清晰的图片,已不是难事。难的是,拍出一张高质量的图片。作为媒体专业摄影者,比一般爱好者多了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图片的内涵外延。一个文字记者,转职摄影,跨度虽大,如贯通自如,就能发挥出特殊的能量,轻而易举创作出信息含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高质量图片。  相似文献   

6.
曾璜 《记者摇篮》2006,(4):46-46
在图片编辑的过程中,图片编辑要尽可能地回答以下这些问题:照片是否达到了媒介所接受的技术质量?倘若技术质量不够好,是否影响到图片的信息传播?后期的加工处理能否改善图片的视觉表现?剪裁能否增加图片的表现力?这张图片的视觉信息是否为文字所无法表达?这张照片视觉有意思吗?说明怎样写能增图片的信息量?照片在版面上不影响读者接受视觉信息的最小尺寸是多大?什么样的版式可以最好地表现图片?一张图片够吗?是否需要二张?或多张照片来补充?哪张是抓拍的照片?哪张是摆拍的照片?哪张是可信度最高的照片?这个场景允许摆拍吗?哪张照片最真实地…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中国传媒科技》2011,(6):12-15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1年6月22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党报党刊事业发展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的100名家党报党刊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和先进的电子技术反映了:党的关怀、光荣历史、时代风采、美好未来等四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作为《衢州晚报·你拍我拍》这个图片版面的编辑,笔者每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众多读者发来的图片中,选择好的、合适的图片。之所以说这个工作是在所有流程中最难的,原因很简单,图片版编辑必须在几十张完全不搭界甚至互相冲突的图片中选择,并且力求版面平衡和统一。所以,《你拍我拍》版选择图片“不求最好,但求最对”。  相似文献   

9.
宣琦 《军事记者》2011,(9):57-57
7月8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网上流传的“北京暴雨七景”图片中竟有3张造假,“忽悠”了网民,再次引发网上对虚假新闻图片的热议,引起人们对网络信息公信力和诚信度的质疑。在互联网图片信息泛滥、虚假新闻图片频发的今天,也给网上军事新闻图片带来新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怎样将头版图片报道搞得更好?本人有些粗浅的建议。变偶然为必然摄影部可以有针对性地、有预见性地多搞一些策划。产生好图片的“偶然性”就有可能变为“必然性”。第一,新闻报道题材本身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由此可扩展或延伸出一系列的子题。第二,新闻报道题材本身虽然止于一定程度,但能引起诸多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市委、市政府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如创建文明城市、国际化城市等等。摄影记者可以扬长避短,多关注百姓身边事,以小见大,从中做文章。前年1月,杭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就拍了一张以小见大的图片,在全国都引起了反响。事…  相似文献   

11.
“一图值万言”道出了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铁道建设报》每期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共同为一版服务的新颖形式,成功地展示了一版版面严肃中不失活泼、稳重中透着灵巧的版面特色。编辑部给我的《铁道建设报》第2089、2090、2092期,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党委主办的、有全国统一刊号、邮局公开发行的企业报纸。首先,吸引我的是该报的一版,均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构成整体框架。有两张报是由两张图片与一幅漫画以“品”字结构支撑整版,另一张报则以右上左下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家都说,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的确,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无论是摄影记者的人数和器材配备,还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图”理念都大为增强。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张省级晚报——钱江晚报,更是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这一报纸的“眼睛”。从去年10月以来,针对加  相似文献   

13.
版面一张脸,图片是眼睛。图片在版面上可称为点,但在局部可称为面。而剪贴的随形图片所产生的曲线以及图片的大小长短各异的形,黑白浓淡的色,留有余裕的白。都是版面中难得的形式条件。因此,图片一身兼点、线、面、形、色、白六种设计要素,被公认为版面设计中的关键材料和重要手段。不少人称其为版面上的“眼睛”。如果构思、设计运用得好,不仅眼睛本身灵光四射,而且还会使整版清新活泼,增色生辉。 图片在版式中的作用到底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善图片的视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一张报纸重视图片,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它每个版面都多发或发大图片,而是真正把新闻图片作为新闻的一个独立"兵种",重视发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5.
图片报道     
《中国传媒科技》2009,(10):8-11
(新华社照片,台北)2009年10月16日,由上海世博局和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联合主办的“相约上海——2010上海世博会”展览精彩开幕,此展览通过200多幅图片、四组模型和多媒体展览,向台湾民众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总体情况、台湾参与世博会的现状以及参展方自建馆等内容。图片展在台北香堤大道开幕。  相似文献   

16.
一年多以前,两位法国同行来访。其中一位是《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他介绍另一位时说:这位是欧洲著名的图片编辑。由此而触动我的联想:图片编辑也能因其自身价值而在新闻这一行当中占据重要位置吗?中国何时能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图片编辑权威呢?由此促使我将图片编辑应当如何当的种种杂想写下来,以期引起各方对这一不受重视的行业有所重视。点子:编辑的权威性所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的大庆,作为一个新闻战线上的从业人员,我建议:报纸多登些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新闻摄影工作者,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许多优秀的新闻图片,鼓舞了人民,打击了敌人。这些图片,现在都已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报纸,也曾经重视新闻图片的作用,经常刊登许多新闻图片,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里,他们利用新闻图片,作为他们篡党夺权的工具,但是许多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一图胜千言”。图片能直观、独立地表达信息,美化版面,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对一张报纸来讲,新闻图片作为版面的窗口,不仅给版面带来通透之感,也是极为重要的新闻品种。一幅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甚至能够成为当天报纸留在读者心中的长久记忆,对树立报纸在读者心中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晴晓 《新闻窗》2005,(4):37-38
一张好新闻照片的标准是什么?中国新闻摄影界比较公认的提法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一任会长蒋齐生在1985年提出的“新、真、活、情、意”的标准。《华盛顿邮报》评判新闻图片分五个档次:即“信息含量、形象价值、情感因素、亲切感、观点性”也被国内一些媒体图片编辑认可。这两种标准有一个共同点:新闻照片应该具有情感的感染力,也就是说,要想让照片打动读者,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必须具有“情感力量”,以情动人!199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学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就是拍摄《我要读书》(大眼睛姑娘)的作者解海龙,这位著名的摄影家给我的教益颇深:“要定格最佳的一瞬间,只有用真情触动快门,自己才会先被感动,拍出来的画面才有情感力量,才能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