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与文字记者有必要学会使用照桕机一样,摄影记者也有必要拿起笔来,使自己成为“全能”记者。这个问题可以从狭意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狭义来说,提高与加强摄影记者的文字意识,是提高摄影记者综合素质、把握新闻瞬间细节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广义来讲,在提高整体摄影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语言文字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是摆在摄影记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现在新闻摄影界有一种认识,谓“摄影语言高于一切”,是说面对一幅照片,你一看就被吸引住了,被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摄影记者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了照片的质量。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高超的摄影技巧,才能出新闻摄影精品。 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前提 有的同志认为,摄影记者和文  相似文献   

3.
旨在展示新闻摄影记者综合业务实力的“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活动,于1993年首次举办后,1996年举办了第二届,1999年又举办了第三届。每届各有六七十位摄影记者参加角逐,每次各评出“金眼奖”优胜奖10名,“金眼奖”提名奖10名(第三届因第21名与第20名得分相同而多评出1名)。 新的时代要求摄影记者不仅会摄影,还要会作文,不仅摄影技巧和文字水平要过硬,更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了鼓励摄影记者做到“图文双全”,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举办了“金眼奖”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在剐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新闻。于、贺两人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以文字作品获一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要讲究纪实,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摄影记者要尊重事实,尊重对象这样一些理论和原则问题,似乎早已为广大摄影记者所承认。但是,摄影报道中的虚假失真,长期以来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有属于新闻摄影界的一些新同志.由于对新闻摄影的理论问题和组织加工与摆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的摄影角度形成的视觉画面是千差万别的,产生的摄影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新闻摄影记者角度的选择对新闻摄影采访有很大的作用,摄影记者也非常重视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能够突出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能弱化对新闻的表现效果。角度的变化不仅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还能对读者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说角度的运用不只是画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新闻图片拍摄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应是相偕共振的两翼,文字、摄影并重也是本刊的宗旨之一。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的新闻,新闻摄影如何更真实、自然、生动地纪录、反映现实?中国新闻摄影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发展趋势如何?怎样适应世界新闻摄影的潮流?它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月6日,20余名首都中青年摄影记者聚集在《中国记者》编辑部,切磋思想、交流看  相似文献   

8.
周青先 《青年记者》2003,(11):32-32
21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数码照相机正迅速改变着新闻摄影的一切要素。从摄影手段到图片质量、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新闻摄影所能胜任的环境和题材。数码摄影大大扩展了现代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这也许是新闻摄影历史上最有革命性的变革,它真正为摄影记者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时兴的词语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目前在摄影界,“数码相机”是摄影人经常谈论的词汇,是最令人关注的新兴器材,至少对新闻摄影界来说是如此。 数码相机是从90年代初进入我们视野的。记得当初一些新闻单位的头头听了一些公司的介绍后,大多数人感到今后的新闻摄影将被电视摄像所取代,摄影记者的末日将要到了!此后,我们不停地听说外国的摄影记者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经常听外国厂商介绍数码相机的好处和不断的技术进步。1995年,一位推销数码相机的外国大老板疑惑不解地问我:“中国的摄影记者为什么对数码相机如此冷漠?甚至是无动于衷?用数码相机既可以免去购买胶卷的支出,又可以大大提高时效,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使用数码相机?”到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极少数配备了数码相机的中国新闻单位竟然出现了摄影记者极不情愿使用数码相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雷开太 《新闻界》2000,(3):48-48
摄影记者以摄影的手段 ,图片形象传播新闻信息作为己任 ,因此摄影记者本身又是社会特定的角色 ,同时又肩负社会赋予的特殊的职责与使命。摄影记者应时刻关注社会 ,反映社会 ,服务于社会与广大读者。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要求记者必须按照新闻摄影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新闻意识。摄影记者首先应想到自己是一个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党的政策的宣传者 ,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新闻记者 ,与文字记者一样 ,同样是传播新闻 ,只是传播新闻信息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 ,对新闻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发展,数码技术使摄影记者从暗房被解放到明室,使之成为互联网的宠儿,但同时也成了被网络冲击最大的群体。当每个人轻易掌握了数码摄影,新闻摄影就很难成为摄影记者的专利了。因此,读者对新闻摄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大。当前,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3.
曹彤 《采.写.编》2021,(12):66-67
媒体融合时代,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摄影记者的工作范围有所拓展.摄影记者必须做好自己的图片编辑,提升图片编辑能力和编辑水平,才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根据摄影记者的工作特征,了解新闻图片编辑特征,能为摄影记者的图片编辑技巧优化提出系列参考意见,也能推动摄影记者做好自己的图片编辑,从而提升新闻整体质量,使人们能以多元化形式获取和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14.
摄影记者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照片绝不是简单的对事件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照相机用现实中的形象组织而成的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与摄影记者的视觉思维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作为摄影记者必须了解视觉思维的规律和视觉的形式特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对视觉形式的追求,总是伴随着整个摄影采访过程之中。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不了解视觉思维的基本规律,更忌讳谈形式。他们认为,摄影是科学技术,一按快门就能完成任务,新闻现场那么纷乱,瞬息万变,那有什么形式可言。然而,新闻摄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的焦点定在哪里?本来不是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记者节重提摄影记者的焦点定位有着特殊的意义。到新闻现场去新闻摄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如实的现场报道。新闻照片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熟悉把握的程度。比如众多记者采访同一个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是不一样的。有的拍到高潮的瞬间,有的没有拍到;有的拍的现场气氛浓郁,有的一般,这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了…  相似文献   

16.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西藏分社青年摄影记者唐召明是中国新闻学院1986年毕业生。1987年4月沿青藏公路采访进藏。当年就发出许许多多优秀新闻照片,曾获1987年度新华社社级好稿,有的照片被选入1987年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展览。1988年,他与别人合作的一组照片,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大赛金牌奖。他还写了不少新闻通讯,业余对间写了18万字的《“无人区”纪行》。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其主体身份是记者。因此,过硬的摄影技术是前提,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功力。笔者结合地市报新闻摄影工作经验,谈谈对做一名合格地市报摄影记者的浅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事件的发展流程。如今,随着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大普及,方便快捷而又几乎是零成本的前期制作,让随便哪位摄影爱好者都能成为草根摄影记者,报社专职摄影  相似文献   

20.
杨晓东 《新闻实践》2014,(12):61-64
如今,视觉新闻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日益走俏,年轻摄影记者已经成为报纸新闻摄影的主力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思想活跃,身手敏捷,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摄影记者脱颖而出。不过,新闻摄影入门容易,提高难,在自身的摄影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年轻摄影记者大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样的现实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为要紧的,应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的相对缺乏,这是年轻摄影记者所普遍面临的"职业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