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3,(6):48-48
从4月14日报上公布北京启动一级疫情控制措施以来,北京市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大加强了这方面的力度。占用版面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声势之大都是空前的。北京日报除头版外,每天几乎用五六块整版报道全市抗击“非典”的种种措施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的战斗事迹和奉献精神。北京晚报每天用七八块版作为“阻击非典”的专版。北京晨报每天也辟六七个版作为“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一版的言论《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言论满怀激情地讴歌了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二十四字伟大精神,强调指出这一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集中展现和提升,明确提出了贯彻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展示了在抗击非典伟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战胜非典的坚定信心。该文刊发后,及时、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决心和信心,在社会上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中直团工委、中直青联授予勇敢深入抗击“非典”最前沿采访,在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中直新闻单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青年五四奖章”。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约请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李士燕、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采编室记者黄全权撰写文章,谈他们在一线采访的感受和体会。编发这组文章,我们激动不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显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记者也是真正的战士”的壮美诗篇。他们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新闻队伍的骄傲,是全国80万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铭记:2003年春季,在中国,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有这样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走向抗击“非典”报道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6.
7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15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称号,298人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称号《以上详细名单见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498部作品被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篇目如下:  相似文献   

7.
4月28日一大早,石家庄日报社100余名职工在石家庄市翟营大街与中山路交叉口、体育大街与裕华路交叉口等13个主要路口,免费向过往行人发放了近4万份《燕赵晚报》《抗击非典安全手册》特刊,为市民提供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4月28日出版的《燕赵晚报》《抗击非典安全手册》特刊,用16个版的篇幅向读者详细介绍“非典”防治工作情况、预防知识、各地措施等。办这样的防治“非典”知识特刊,受到广泛欢迎。石家庄日报社向市民赠送《抗击非典安全手册》@王凤贵  相似文献   

8.
孔祥军 《今传媒》2003,(4):49-50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读下去!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何止没失望;它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高温下可能的“非奥”变异的好奇心,它提示我这事儿连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9.
刘连军 《声屏世界》2003,(11):48-48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除了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大量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用笔、用话筒、用摄像机记录下人类抗击SARS病毒的历史,在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掌握这种可怕病毒预防知识的同时,也在粉碎着一个个谎言,稳定着社会秩序……如果说白衣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冲在一线的新闻界同行同样是可敬的人。当“非典”突然袭来的时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不应忘记他们:广东《新快报》的记者王小明。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对SARS的传播途径尚未弄清的情况下多次冒险零距离拍摄,及时把事件的真相告诉公众,却不幸成为第一例感染“非典…  相似文献   

10.
金戈 《今传媒》2003,(4):15-16
6月9日,是陕西抗击非典型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日子。当媒体昂首挺胸般报告我省已无确诊和疑似患者的信息时,在《华商报》上我们同时读到了陕西省2003年抗击非典大事记《为了3600万父老的健康平安》。此时此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非典防治工作的英明决策和高度重视,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遵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进行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注重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情感色彩的注入。连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各类媒体以空前的力度,关注着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牵心必然动情。笔者近日关注“抗非”报道的标题特色,深深感受到一种强烈地感染和吸引受众的情感力量。本文试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非典突如其来,危及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悉心指挥日夜操劳,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冲在一线,新闻记者深入采访写史存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举世为之赞叹。非典是一场灾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抗击非典是一场考验,锤炼和升华了民族精神。我们的新闻队伍在空前的遭遇战中得到了锻炼。“记者也是战士”,“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党报”———读者发自肺腑的评价,是对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赏。非典终将过去,明天更加灿烂。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从抗击非典的报道看党报如何高出一筹”,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从中汲取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5月18日,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对广州体育馆建于20世纪50年代,设施陈旧,已不适应现代体育事业的需要爆破事件成功地进行了网络滚动报道。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共向人民网专门开设的“中国第一爆”专题提供文字稿43篇、图片15张。发稿密度最大的时段9:08—13:10,平均6分钟传出一篇稿件。这些稿件人民网均立即采用,其中《惊心动魄的3.5秒》成为人民网当日主页的主照片(见下图)。该专题一度曾被列在人民网主页所有专题之首。据事后统计,发稿数量和报道覆盖面已超过新浪网的同一事件专题报道。一些稿件被新浪网等网络媒体转载。快…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中的镜头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是由画面构成的,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由许多画面组成(傅桃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不难理解,所谓电视新闻“第一镜头”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电视新闻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或者属于一个镜头的多个画面。读者阅读报纸杂志,首先阅读的是文章的标题,不管文章写的怎样,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人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于不动声色中对伪科学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抨击,是抗击非典宣传中一篇颇具特色的好文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这篇获奖作品还有以下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二三年开春伊始,“SARS的阴霾渐渐地笼上城市的天空,“抗击非典、战胜疫情”成为了全体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望。精神如炬,穿透困难,这场灾难连同市民与灾难作战的事迹都将会被作为历史记录留存给后世。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也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我们的档案工作同样值得一书。上海市档案局及时部署全市“抗非”档案工作疫情突袭而来,上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审慎应对突发情况,将“防非、抗非”列为近期档案工作的头等大事。“抗非”时期出台的《关于抓紧做好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档案工作的通知》,为上海各级档案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明…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沧州晚报》共刊发了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公益广告26个,占版面20个。这些公益广告有的是晚报独家推出,有的是晚报和企业联合刊登.因为它刊发密度大,篇幅大,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成为沧州市抗击“非典”斗争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广告领域实践“三贴近”的一次有益  相似文献   

19.
一家省辖市日报,去年3月在一篇关于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的报道中,竟冠以这样的标题:《深造吧,给你钱!》读后令人为之愕然。同年9月,在一家县报上,有一篇关于纠正滥发奖金的报道,却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奖金刺激》。看了这则标题的后半句,不免使人想起“文革”中“不要物质刺激”的论调。两个例子,一个表现:看风向,随大流;忽“左”忽右,东倒西歪,这是某些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我一直在想,这篇在当时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