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最新调查显示,新闻记者已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已成为高风险的职业。2003年,记者被打的消息不绝于耳——央视记者采访污染企业被打;新华社记者采访煤矿事故被打;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征地纠纷被抓抢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有人曾戏言2003年是“记者被打年”。  相似文献   

2.
徐斌 《新闻实践》2004,(9):34-36
曾评出过“全球十大危险职业”,新闻记者竟赫然在列。而国内的“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新闻记者已仅次于矿工、警察之后排名第三。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摄影记者在记者行当中最具危险性:战地摄影,有被枪弹击中的危险;爬高俯拍,有从高空坠落的危险;背包猛跑,有被绊倒摔跤的危险;曝光阴暗,有被围攻暴打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有关记者遇险的新闻报道屡屡见于报端:记者采访被殴致伤,记者在洪水、山体滑坡中殉职,战地记者面临生命危险……记者的职业危险正在迅速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记者行业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媒体危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记者险”,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危险管理方法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太平洋保险公司吉林分公司、成都分公司推出的“新闻记者执法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获中国保监会批准,将于国庆节后正式推出。据悉,之所以推出“记者险”这一险种,是因为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新闻记者已被列为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其工作危险性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该险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对投保对象,年龄限  相似文献   

5.
“记者被打”现象分析和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记者被打事件也屡屡发生,使记者成为"十大危险职业"之一。记者被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新闻记者又该怎么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报道》栏目记者被打事件尚还余音未了,“窦唯门”事件又成为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两起事件中,公众不约而同地形成舆论壁垒,把矛头直指当前的记者,进而把记者职业伦理道德的信任危机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记者,一个过去被尊以“无冕之王”称谓,如今却时常行走在世人的拳脚棍棒之下,成为仅次于矿工和警察的第三大最危险的职业。他们常以“起的比鸡还早,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牛还累,拿的比民工还少,睡的比的哥还晚”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可是换来的却是“记者过街,人人喊打”的揶揄口号,公众与记者之间的关系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目前,记者在进行信息采集与新闻报道时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遭遇“被打”、“被告”、“被通缉”,成为公认的高危职业。分析研究记者的职务权利,洞悉其特征,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记者被打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将新闻记者列入“高危行业黑名单”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它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工作。关于记者被打伤甚至被打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就有30多起。去年3月26日,大河报记者随南阳中院执行人员到湖北荆门执行案件采访,被当地人员打折三根肋骨。再如去年8月16日,湖南凤凰“8·13”特大塌桥事故发生后,媒体前往采访报道,却发生了5名记者在采访中遭遇围殴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  相似文献   

10.
博览     
记者,危险的职业据国际新闻编辑者协会和美国自由联盟发表的年度报告说,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由于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职业仍然是危险的。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的新闻记者共二十人之多,而前年是三十一人。一九八五年仅在菲律宾就有十六名新闻记者死于非命,去年是两人。一九八六年期间,墨西哥的新闻记者处境不妙,有四人死亡,十三人被绑架或失踪。尽管在一九八六年西方新闻记者遇害人数  相似文献   

11.
堕落     
《今传媒》2005,(1):36-37
新闻记者,是一群生活在高倍放大镜下的人们。他们既可以因自己的工作赢得声誉与荣耀,又可能在违规行为中身败名裂。 不知何时开始,记者这种“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被某些人一次又一次地玷污。正因如此,记者在人们心目中不再神圣,国人对记者的看法和尊崇也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时下某些记者走向堕落之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更是用“记者之患”一词来表达他对目前记者堕落的痛心疾首。在一些记者为了社会的纯洁奋勇战斗的时候,也有一些记者,在违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出版广角》2019,(10):61-63
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的同时,也为传统新闻记者履行职业角色制造了重重障碍,经典传播学视角下记者所扮演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者”等角色被逐渐弱化,其职业身份日渐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亟须在职业调适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和独特魅力。文章就人工智能给新闻记者行业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记者的价值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金 《青年记者》2009,(13):46-48
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记者往往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采访环境,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据2003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排名第三,仅次于警察和矿工。在“世界经理人数据”2007年发布的《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战地记者排名第二。而记者被打、失踪、非法拘禁,甚至被害,近年来已经不是新闻。去年,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灾区现场,更让社会关注起记者的职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圈     
新闻工作在拉美仍是一种危险职业据墨西哥《至上报》六月六日报道,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九一年拉美有五百名记者被暗杀,新闻记者仍然是一种很危险的职业。上述结论是诸多拉美国家新闻同业组织和记者协会通过大量调查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据《沈阳日报》七月五日报道:西方世界产生了「记者危机」,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事件时有发生。新闻自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大问题。新闻记者被杀害、逮捕和驱逐出境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这一职业仍然危险。美国自由联盟的报告说,从一九八六年初到年底,西方记者被杀害的人数较前年减少,但被逮捕的人数却创造了新纪录。全年被杀害  相似文献   

16.
记者被打早已经不是新闻了,将新闻记者列入"高危行业黑名单"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它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风险极高的工作.关于记者被打伤甚至被打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据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就有30多起.去年3月26日,大河报记者随南阳中院执行人员到湖北荆门执行案件采访,被当地人员打折三根肋骨.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新闻记者是高风险行业之一。记者职业的高风险,包括在采访战争时殉职,也包括从事新闻活动时发生的种种意外,例如被围殴追打,被绑架敲诈,被迫害致死,以及遭遇各种自然灾害等等。记者遭袭挨打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记者和新闻媒体的新闻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被打记者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则是共同的;记者挨打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记者在一些舆论监督稿件的采访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触犯了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认真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坚决制止、彻底杜绝袭击、殴打甚至迫害新闻记者的极端行为,是建…  相似文献   

18.
最近,厦门电视台一名女记者在采访受灾的群众自愿者时,“戴着小墨镜,打着太阳伞,扭着小腰挎着包”的照片不断被刷屏,爆料人认为这种形象与所有在街上进行灾后重建的人格格不入.遭网络曝光后,该记者因“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受到停职处分.  相似文献   

19.
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皇帝”,那大概算是相当过了的恭维了,我们新闻记者听了,也不免”寒毛凛凛”的。但毕竟是有人这样恭维的。但即便是“皇帝”,总也还是人,总也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要被人”闲活”,更何况还只是“无冕”呢?既然要被人“闲活”,那就还不如自己“闲话”几句罢。比如说,我们记者老”斩”人家,批评人家会议的规格越来越高,指摘领导到处去开会、说话、打哼哈。然而记者有没有想过,人家开个会、搞个“发布”什么的,如果没有相当一级的领导去打哼哈,你发的稿子,能轻易见报么?据悉新闻行中有一条不成文法,举凡一般的会议,如有省市书记、行政首长到过,即在头版站住,若有常委、行政副职官长,也可在二版落座,要是没有这样的规格,就难办了。实也难怪,老总、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在“世界新闻自由日”那天,湖南长沙发生了一起记者被打事件。被打方乃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的记者,而事发之地,恰恰是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长沙“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近年来,记者采访被打,似乎已司空见惯,因此,几个年头被称作“记者被打年”,《新快报》某记者在2003年一年中,居然5次被打,其中一次竟险些丧命。只是湖南这次“殴记”事件,因为特别的对象特别的时间以及特别的地点,而在全国哗然了一阵子。3个月之后的8月1日,本刊记者在google网站上搜索“2006年记者被打”,竟然有10,30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这让记者提前惊呼:“2006,又一个记者被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