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精神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是每个学校在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学校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学校精神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人的积极性的宽松、和谐、团结、协作、竞争、激励的氛围,使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实现自身价值。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一批名师等作为学校精神的软件。名师的道德修养、专业精神、教学经验和学问内蕴是一个学校的代表、一种标志,是其精神的象征。学校精神存在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学校精神是师生灵魂中的点滴闪光。教师、学子可以离开校园,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2.
学校精神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是每个学校在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学校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学校精神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人的积极性的宽松、和谐、团结、协作、竞争、激励的氛围,使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实现自身价值。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教风、学风和一批名师等作为学校精神的软件。名师的道德修养、专业精神、教学经验和学问内蕴是一个学校的代表、一种标志,是其精神的象征。学校精神存在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学校精神是师生灵魂中的点滴闪光。教师、学子可以离开校园,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3.
强化是学校精神形成的关键。学校精神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替代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学校精神的替代强化是通过对学校精神的观察学习实现的,表现为学校精神的价值强化与人格强化。学校精神的直接强化是学校成员在践行学校精神时其行为本身受到的强化,表现在学校的评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事故责任的追究上。学校精神的自我强化是学校成员在学校精神的自我激励基础上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余放军 《教师》2008,(21):57-58
“人是要有精神的”。一所学校也必须有学校精神。那么,什么是学校精神呢?学校精神是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映学校师生员工健康向上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体现着学校办学的宗旨、理念、风格等,反映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培育学校精神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围绕提升学校精神,树立大气之校、大方之校、大师之校、大德之校等学校精神的四大标杆,大力培养优质产品制造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校精神是学校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学校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于凸现和稳定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学校精神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深刻微妙地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核心是夯实学校精神根基,整合地方精神、学校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学校精神。同时要优化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让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及校风、教风和学风之中,并对学校精神文化元素进行策划、执行、宣传,使之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文章首先对学校精神文化和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进行阐释,然后从塑造人本精神环境,培养人本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塑造以人为本的学校形象三个方面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教育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对内能聚合人心,塑造人格,对外能彰显校风,铸造品牌。良好的学校精神能  相似文献   

10.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师生学校生活,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赋予学校生活以意义的过程。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在文化中生存是每个师生必然的生存境遇和方式。师生应首先是学校长相厮守的生活者,而后才是工作者和学习者。这是建构学校精神文化对师生最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