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家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72-74,88
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革是以官治和自治两种基本模式的相互排斥和结合为主轴进行的,经历了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前后期三个阶段。北洋政府时期,确立了省、道、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开始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现代化历程,但不稳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建立起了一套从省到邻、闾的严密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期推行“新县制”,建立地方自治与国家行政相结合,自治与保甲制度相结合的新县制。但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经济极度困难,“新县制”最终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  相似文献   

2.
张欣 《文教资料》2014,(16):100-10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行政制度上也有所革新。民初,地方行政区划仍沿袭清代制度,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省和府之间设道,实为监察区,不构成行政区。民国二年,北京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废除府一级行政建制,直隶州、直隶厅、散州和散厅一律称之为县。本文试图分析清末民初宣化府废府存县的原因,借以窥视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废府存县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191 2年 1月至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民国时期。其行政区划前期 (北京政府时期 ,1 92 7年前 )是省、道、县三级制。中后期 (南京政府时期 ,1 92 7年后 )是省、县二级制。清代 ,福建全省置粮储兼巡道 (兼辖旧福州、福宁两府全境 )、兴泉永、汀漳龙、延建邵 4道。此时“道”仅是省的派出机构 ,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民国元年 ( 1 91 2年 )废除旧道 ,以府州厅直隶于省。 1 91 3年 1月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 ,此后…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学术界对民国地方政权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地方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党政关系、县官群体等方面。在地方政治制度上,学者对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时期的国家体制、地方制度以及社会变迁作了详尽的探讨,学术成果显著;在地方自治上,学界主要是对省自治和县自治以及自治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在党政关系上,主要是研究党权弱化于政权的变化过程,并讨论了此种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在县官群体上,主要考察了县官的任用程序、奖惩办法和薪俸待遇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展,民国时期地方政权的研究也面临着资料收集困难分析不够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35年2月,四川新省府成立,刘湘任省府主席。包括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在内的“剿匪区”地方行政制度得以在川省迅速实施,对四川政权的统一和中央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由于川内派系林立,各种势力在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确立、专员的任命以及专区政权资源上进行了异常激烈的争夺,导致川省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实际施行存在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民国38年中,社会救济行政主要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两个阶段,初步形成了社会救济行政的系统化,专门化,初步建立起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一级专职救济体制,明确了救济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这一时期社会救济经济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省(道)、县三级管理,但由于这一时期军阀纷争、内战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及社会行政人才的短缺,建立起来的救济体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别、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为了改变吏治败坏的现实状况,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是出于对县知事在地方治理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北洋政府决心以考试来选拔基层官吏,希望通过举办知事考试重建公开的、程序化的选官制度,并制定颁布了相关的规章条例,使知事考试录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举行了首届知事试验,使知事考试制度正式进入实践阶段。第一届知事试验已初具现代文官考试的特征,是北洋政府推行的一项具有建设性的措施。然而,第一届知事试验依然带有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尤其是保荐免试制度的存在,使知事试验制度的功效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民主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以北洋政府律师法规的颁行为出发点,主要讨论了北洋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问题,并在探讨过程中,分析了其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代表废除高考的建议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也是高考制度讨论最热的一年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范谊《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引起了多方关注。高考是存是废,代表委员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近代基本法确认出版自由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可是,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却是施行“管制”+“侵犯”的行政管理模式,不是“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进取”到公民自由权的范畴,致使公民的出版自由变迁为出版不自由.由此可见,公民的基本权利仅有基本法的确认是不够的,应警惕行政权的滥用并构建有效的制约体制,以便形成行政权对基本权利的良性效力.  相似文献   

12.
《北洋官报》是清末新政时期创办较早的一份新式官报。北洋官报局建立起一套以"省内派销、省外建立代销处推广"为主的行政销报模式;官报局还提倡设立阅报社以辅助报纸发行,将寄递报纸业务交于邮局办理。官报局的行销促销方式,有利于迅速推广《北洋官报》。但行政销报模式本身存有严重弊端,运行中又脱离了实际,使《北洋官报》最终不被时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实施抽象行政的主体广、层次多,上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下至乡镇政府都有权制定各类效力不一的规范性文件,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具有重要影响,是很多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一个国家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标志。历经17年的酝酿,历经十数年的起草,历经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十数年的实践、探索、总结,监督法这部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终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吏治是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吏治又指治吏,或吏政。汉代在地方官吏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试图从官吏的教育、选拔和任用、考核与监察以及考核后的奖惩等几个方面,探讨汉代地方吏治的合理性因素,力图为当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北洋政府平政院的设立是我国近代司法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既承袭了清代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也为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蓝本,成为我国法制近代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规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逐渐完善的。以近代天津为例,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所颁布的各类经济法规对企业的兴起和发展都起了关键作用。同时,经济法规的产生和发展也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不同时期的政府将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颁布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总之,经济法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府维护国家政权和经济秩序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白城子遗址,250年来一直被地方志书记载为辽代北羊城,是北方交易畜牧场所。今经坝上史学家尹自先实地勘察考证,认定其为元代中都遗址。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民主、服务行政理念的缺乏;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缺位”;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信用问题成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挑战。为此,要转换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规范和完善行政工作程序;推行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建立政府失信惩罚机制,建立诚信政府,以适应WTO规则,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倩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0-122
文官考试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民国时期曾产生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将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比较,从中反映出两个政府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于中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凸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的外在压力。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来衡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大关系: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这种静态的理论划分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动态地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