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将每一次的数学学习看成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有起点和终点。如何看待起点和终点,准确把握起点和终点,将直接关乎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起点和可能终点的统一,教学中应该把起点、终点和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系统来把握,而不能陷入僵硬的教条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一抓"教学常规"——教学管理的起点和终点—重视教学常规,营造共同执行常规的氛围,追求规范执行常规的状态,这是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从理性上讲,教学应该是教师个体创作的鲜活生动的互动过程,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校长要引导教师从无意识的经验型教学逐步过渡到具有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要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话,那这条线段无疑是一条直路。而假设以这条线段的中点为圆心,二分之一的线段长度做半径画一个圆的话,如果再从起点向终点走,那么在这个圆的范围内,有N条路可以走;再加上圆外的范围,那就更有无数条路可以走。而这些路,都是弯路。弯路并不一定不好。上数学课时,老师经常要给我们讲例题。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老师会直接把正确的方法,也就是把直路告诉我们。这样速  相似文献   

4.
非现实位移事件是认知主体运用认知想象能力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使其在心理上和视觉上发生了相对于参照实体的位置变化的一种位移事件。认知主体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方位事件构想为动态的非现实位移事件,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对其进行编码。英语对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必须包括位移事件的所有四个要素:位移主体、参照实体、位移和路径,缺一不可。在对非现实位移事件中的"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进行编码时,认知主体既可以选择使用最大窗口化,也可以选择使用部分窗口化,前者突显位移主体与全路径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后者突显位移主体与部分路径(即起点或终点)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们永远都会有追求,就我的体会而言,追求是为了增加幸福感.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到会有遗憾,但还是要追求.如果每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你会发现生命没有意义.人生的起点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所有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坦白说人生的终点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选择的.你要设计怎样的程序,打开怎样的生命界面,  相似文献   

6.
犹如一段旅程,课时教学也有它的起点、过程和终点。所谓教学的起点,简单地说就是“现在哪里”,即学生现在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所谓教学的终点就是“要到哪里”,即教学目标,学生上完课后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有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在摸准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到达教学的终点,达成教学目标。而当前教学常由于起点不清、目标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最终导致高耗低效。因此,有必要重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设计,在终点思考,从起点出发,以期达成和谐高效的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般公路的路标只标记由公路起点到此处的距离,但人们无法知道距离此公路的终点还有多远。有一种新设计的路标,上一行标记由公路起点算起到此处的距离,下一行标记由此处算起到公路终点的距离。如果计划沿着一条999千米长的公路,由起点开始每隔1千米设置  相似文献   

8.
小蜗牛要爬过钢琴键盘上的"小路"。请你帮小蜗牛从起点到终点,在"小路"上尽量抄近道儿"走一走",并用笔画一画经过的路线吧。  相似文献   

9.
大菠萝     
看,多么大的菠萝啊!请你从起点到终点,在菠萝上尽量抄近道儿"走一走",并用笔画一画经过的路线吧。  相似文献   

10.
位移体空间运动的参照,由“处所词”充当,按语义特征可分为“起点”、“经过点”和“终点”等。由介词标引的处所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前,部分可以位于动词后,但有些介词结构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时。表义上往往不同。表示“起点”的处所词可以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表示“终点”的都不能用介词结构置于动词前,而可以由趋向词标引用于动词后。处所宾语语序基本遵循“起点在动词前,终点在动词后”的时空像似性,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终端焦点化”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起点即是终点",又或者是"起点决定终点"。就如同赛跑运动员,起跑时比别的选手都快,那么他就有很大的希望赢得比赛的胜利。然而,我始终坚持着我的论点——"起点不是终点,起点与终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相当的过程",起跑快的人不一定就是冠军。就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比起上了高中的学生有所不足,但只要能够把握好了自身成长的过程,从此刻开始努力,  相似文献   

12.
打排球     
哈哈!小动物们正在打排球呢。请你从起点到终点,在排球上尽量抄近道儿"走一走",并用笔画一画经过的路线吧。  相似文献   

13.
一抓教学常规——教学管理的起点和终点重视教学常规,营造共同执行常规的氛围,追求规范执行常规的状态,这是教学管理的基本目标。从理性上讲,教学应该是教师个体创作的鲜活生动的互动过程,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校长要引导教师从无意识的经验型教学逐步过渡到具有规范性的理性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如果实行老师指导阅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起来的原则,可以改革传统"讲读教学"一"讲"一"听"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必须把学生自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把自读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教学过程各方面得到发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 1— 4题。安于途中①从起点到终点 ,其距离就是途中。②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 ,总是从南飞到北 ,又从北飞到南 ;就像泉水 ,总是从溪流入河 ,又从河流入海 ;就像花草 ,总是从春长至夏 ,又从夏长到秋。是的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 ,生命就总是在途中 ,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 ,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这很自然———有花开就有花谢 ,有日出就有日落 ,有起点就有终点。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 ,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 ,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 ,于是必经的过程被视作漫长的等待 ,总是…  相似文献   

16.
瞧,小乌龟正在荡秋千呢,它玩得多开心啊!请你从起点到终点,在小乌龟的甲壳上尽量抄近道儿"走一走",并用笔画一画经过的路线吧。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死亡是艺术的永恒话题.作为生命终点的死亡是悲哀而丑恶的,但作为艺术起点的死亡却可以是美丽而崇高的.如果说火莲花上涅槃的佛祖代表了死亡的美丽,那么十字架上的耶稣则象征了死亡的崇高.死相对于生.生与死构成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尽管来源于加缨对希腊神话中西绪弗斯推石上山的故事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已成为现代人重视过程而轻视结果的流行观念的精神支撑,但我想它仍然不能撼动终点的地位.因为无权选择起点的人却未必不可以选择生命的终点.死的方式和时机常常可以浓缩整个人生的意义.人不会因为出生的贫富而不朽,却能因为死亡的不同而遗臭万年或流芳百世,甚至死亡常能构成人生绝顶的美,此时,便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言:“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长拉玛卓夫兄弟》.西绪弗斯永不停止、循环往复推石上山的过程是可怕的.诚如加缪所言,他体现了人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体现了人的不屈服的(?),但如果我们用人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水管     
我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叫接水管,水管的类型由自己定,路线也可以由自己定,只要最终都是到那个终点。人的一辈子,很像那个接水管的游戏,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水管类型就像自己的每一个对生活的选择,路线就像是自己人生轨迹,你的每一个决定行动其实都在影响着后面的路,环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变位过程模式,探讨空间变位动词的空间属性,研究的重点是起位、双位和终位动词三类位移动词的空间语义特征。研究发现,起位动词凸显位移起点,终位动词凸显位移终点,而双位动词强调起点与终点的界点变化;每类位移动词特有的空间语义特征都会对其句法语义表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于途中     
<正>从起点到终点。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是的,自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你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或未知的终点。这很自然——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就有日落,有起点就有终点。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被视作漫长的等待,在途中就感到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