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泽慧.核物理学家,女,原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K.W.I)核物理研究所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建国初期,与合作者自立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高空气球、开展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2.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是雷马克(Remak)于1841年在鸡胚血细胞中首次发现的,1882年,弗来明(Flemmng)发现其分裂过程有别于有丝分裂,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称之为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对于无丝分裂的认识多有争议,本文结合植物细胞无丝分裂的研究资料,论述了无丝分裂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因为首先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先生(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作为一名杰出的女性,何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功勋卓著的科学成就以及在科学道路上所留下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于青年学子来说,都需要从中认真品味,以何先生留给我们的启示指导我们在科学道路上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4.
何泽慧核物理学家,女,原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K.W.I)棱物理研究所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  相似文献   

5.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现行的多种大、中专,特别是高级中学的生物教材中,都将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提并论。后者是无可非议的。关于无丝分裂,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同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无丝分裂的发现及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6.
属牛的孩子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1937~1948年,他到法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他与何泽慧等四人合作,首先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引起了当时世界物理学界的重视。解放以后,为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培养科学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3年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母亲家里,原籍浙江吴兴。  相似文献   

7.
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减Ⅰ分裂、减Ⅱ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分裂图像的准确判定口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用洗衣粉溶液作为诱导剂,观察有丝分裂期微核细胞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蚕豆根尖微核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时,只有主核进行分裂,而微核在细胞周期的各阶段未见进行分裂.此外,本文报导了在有丝分裂前期及后期观察到个别微核有轻度凝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导出了自旋与p轨道耦合效应使能带分裂的具体表达式,阐明了能带分裂的物理机理,讨论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使价带顶分裂后能带结构的特征。其结果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自旋轨道耦合引起能带分裂的机理,对研究半导体光学选择定择、输运性质及应变量子阱中能带的分裂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工厂合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现代光学实验"开发出独创的半外腔型激光频率分裂与模竞争教学实验系统,在同一谐振腔中得到频差较大而偏振态正交的2组激光纵模输出,借助扫描干涉仪和数字示波器可观测和记录2组纵模的频率分裂特性和模竞争现象。研究生通过该实验可深刻理解激光器工作原理和纵模形成机制,并研讨利用激光频率分裂特性进行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淦昌是江苏常熟人,核物理学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3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科技顾问,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50年代领导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中国的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在11国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领导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60年代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设想并获得实验证明。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究试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句法分析理论认为句子由CP,TP(IP)和VP三个最大投射构成。随着研究的深入,现有的框架已难以满足句法分析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句法学家提出IP、VP分裂假说。在此背景下,R izzi提出了CP分裂假说。本文主要探讨CP分裂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及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海子是当代诗坛上重要的抒情诗人与史诗诗人,是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早熟与早慧的内在分裂构成其创作心理的基本面貌,并导致了他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半期阿富汗圣战者反对本国世俗政府和外来侵略的伊斯兰抵抗运动是当代伊斯兰复兴浪潮中的重要事件,它起源于50、60年代原教旨主义的勃兴,苏联入侵以后大规模发展起来,分裂与统一并存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在抵抗运动的影响下,阿富汗传统社会发生了新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伊斯兰复兴主义者抵抗运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以洋葱和大蒜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典型分裂相,发现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4℃)大蒜在各期的典型分裂相较多,便于学生在镜下观察和绘图。同时,改进染色方法(用0.2%龙胆紫染色)易于染色体的辨认。作者认为以大蒜作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用0.2%龙胆紫染色,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的成因。本文认为,拟分裂句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使用与人们的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在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对假拟分裂句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假拟分裂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阐释假拟分裂句的运作机制,从而为假拟分裂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无丝分裂     
自1841年Remak发现细胞无丝分裂以来,关于动、植物无丝分裂方面的知识已积累了很多,如在原生动物(特别是纤毛虫类)、高等动物胚的胎膜、填空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细胞中;在植物各种器官的薄壁组织、表皮、生长点、根尖细胞靠近表皮的部分、木质部细胞、绒毡层细胞、胚乳、小孢子中都有发现。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无丝分裂地位的看法见仁见智。 一、无丝分裂的方式 无丝分裂是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  相似文献   

18.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源于科学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辩护的语境”与“发现的语境”的二分;20世纪90年代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源于文化或社会建构论.关键问题在于,科学哲学和科学的文化建构论都将科学视为一种“理论”而不是“实践”.如果我们从“理论优位”转向“实践优位”,就会发现科学实践的多维度性,导致对科学进行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才能给科学以完整的解释,从而表明在科学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是相互融合的.在全球化政治经济格局中,这种融合同样会彰显科学的政治、经济乃至伦理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和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从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演变过程中,即可看出国家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上世纪50年代的大纲中将其称为"中学物理实验及实验技术";上世纪80年代改为"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上世纪80年代末,又改为"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及实验技术"。从演变的过程来看,教学目标由强调技术到加强研究再到研究与技术并进,现在  相似文献   

20.
因为首先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先生(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作为一名杰出的女性,何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功勋卓著的科学成就以及在科学道路上所留下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于青年学子来说,都需要从中认真品味,以何先生留给我们的启示指导我们在科学道路上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