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一、正确理解极差的概念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学习极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极差可以反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数据的简单分析(2学时)[教学要求]1.对于数据处理中的常用概念,要求熟练掌握均值、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理解极差、中位数、众数和变异系数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月刊》2011,(9):15-22,62
本章将学习极差、方差、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据,能够对数据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并做出一定的推断、评论和预测,通过学习要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知道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极差、均值、方差、标准差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一组概念. 所谓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相似文献   

5.
方差、极差和标准差被称为数据的处理中的"三差"。对于这"三差"我们要从概念、应用等方面全面地把握好。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6.
方差、极差和标准差被称为数据的处理中的"三差"。对于这"三差"我们要从概念、应用等方面全面地把握好。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相似文献   

7.
张道卫 《初中生》2011,(24):20-23
统计初步涉及的概念较多.这些概念是中考的重点.统计知识主要有一种基本思想(样本估计总体)、两种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三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差(极差、方差、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  相似文献   

9.
数据的分析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平均数、中位教、众数、方差、极差的概念及应用.由于本部分内容概念多、容量大、应用性强,易出现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运用不熟练等问题.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本章内容,特将本章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数据分析要求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概念较多容易理解混淆,形成思维盲区,计算时容易出错,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方差与标准差》这两个统计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课本给出的方差的概念、定义感到生硬、困惑、不理解.本文是笔者对上述内容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这样一个算式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形成这样一个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是什么?必要性又是什么?因此有必要对方差和标准差这两个概念形成的原理做个通俗的解释和引导,展示其自然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任艳云 《初中生》2008,(5):29-31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如何准确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数据波动相关的三个概念: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13.
基础练习     
《数学教学通讯》2011,(7):28-29,57
1.正确运用有关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频率等)的概念、事件的概率意义及计算,准确把握各种统计图表断线图、条形图、扇形图及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的含义、作用,进而提取相关信息分析与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正确运用有关比例、相似、位似、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相似图形的性质、判定,  相似文献   

14.
李兵 《考试周刊》2009,(45):74-74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有三个: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而表示。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也有三个:极差、方差、标准差。它们主要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数之间的差异情况。极差的计算公式是: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相似文献   

15.
复习目标 能进行分析数据活动,并能运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极差,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计算,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能用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能用极差和方差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16.
极差、方差、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近年来中考也把对它们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作为重点.本位将分类采撷数例中考试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极差例1(1)在"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某校初三年5个班级的捐款数分别为260、220、240、280、290(单位:元),则这组数据的极差__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等知识.面对复杂的数据计算,我们常常会这样思考:当一组数据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后,如果能找到它们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变化规律,则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均值定理的介绍,补充定理证明的预备知识,并通过这一重要结论,给出了平均值定理的一种证明方法,最后应用平均值定理解决一些数学不等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中考试题统计 二、中考试题分析 1.统计与概率中考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统计与概率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能用样本估计整体,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意义,方差、标准差、极差的计算及意义,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各类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频数折线图)的意义,统计知识的简单应用,概率的意义,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概率知识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20.
拓广平均由K.B.Stolarsky给出定义并列出其各种形式,而大部分含有两个变量的平均值都是拓广平均值的某种特殊情形.文章给出拓广平均值的一类情形,并利用有关中值定理和导数工具着重讨论了此类平均值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