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五子之歌》直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勝予'",(《尚书·五子之歌》)先秦思想文化史上鲜明中国问题背景的民本主义命题逐渐清晰塑形,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则进一步演绎出繁富的民本主义言说谱系。由于这一庞大言说谱系与西学东迁中输入中国的现代民本主义知识框架并无边际产系和因沿脉络,所以我们将其定位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精神     
王中江 《寻根》2011,(6):4-10
有一个总括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叫做“三教九流”。“九流”是指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等九种学派;“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教义和信仰。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家,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在先秦及秦汉时期就形成了通过经济活动追求财富的传统。司马迁形容之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和“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开始批判逐利思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此举固然是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进取逐利设置了一大障碍,但它却从未真正消除先秦以来形成的传统。民间的追逐财富的意识和经济上的进取精神已是根深蒂固,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渗透在古代平民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之中。中国古代的平民主要是农民,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4.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诸子百家说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据《汉书·艺文志》上说,数得上名家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绝大多数都无法说出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观点,可据《诸子略》记载,诸子百家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充满创新自信的民族。崇尚革新、创新、立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重大标志。远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对创新、立新的高度自觉。先秦哲学中的“尚新”意识、“尚新”思想,内容丰富,含义深遽,几乎各派哲学,都对“尚新”有所言说。其中蕴涵的比较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尚新”价值观,约有四端。一、“新命”价值观。《诗经·大雅》首篇《文王》一诗,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所作,诗的主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之交,仁义礼信在战争实践中已经完全失效。在这种背景下,《孙子兵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等命题,确立了中国古典兵学“诡诈”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诚信在军事上的独特价值,其诚信观很值得我们重视。诚信即诚实信用。先秦时期,“信”作为一个表示诚信之意的哲学范畴经常出现于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文章中。《孙子兵法》也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信”,但他所说的“信”与儒家那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有所不同,它是军事谋略视野下的诚信。孙子谈诚信,从未脱离过战争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国之大…  相似文献   

8.
聂希 《华夏文化》2008,(3):23-25
“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9.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其思想源远流长,尤其是经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议定后,加之宋元明清时代统治的提倡、儒家学的加工,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其所以如此,除了当权的需要、提倡、利用之外,主  相似文献   

10.
尚学摈 《寻根》2022,(5):110-116
<正>舟是古人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作为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诗经》中就有诸多舟意象出现,如“泛彼柏舟,亦泛其流”“二子乘舟,其逝”“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在几千年的诗歌创作中,舟之“景”与文人之“情”建构了感人至深的意象群,具有深刻的文人思想、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渊源于尧舜禹至殷周时期的养民、顺民思想。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轻徭薄赋,尚仁亲民,养民以惠;节用爱人,体恤民力和民情;均贫富,制恒产,保民生。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为统治阶级达到天下大治和实现王道服务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我国当今民生政策的思想基础之一,当今的民生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13.
旧学辨     
祖国历史悠久,积累深厚。上世以来,无数劳动哲匠及一切无名英雄所精心创造之业绩,反映于见存文物者,如此其美富。而先秦以逮挽近,又复学人辈出,接武连踵,各展其精力,殚心究讨。或揭橥思想,倡导学说;或整齐旧闻,发为文章。咸有述造,垂诸竹帛。其后随时演进,衍为书册,沾溉弥广,化被日深。所谓“载籍极博”者,又如此其浩繁。综此浩繁美富之载籍与文物,所谓积厚流  相似文献   

14.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照 《华夏文化》2002,(3):20-21
周易由《易传》、《易经》组成。《易传》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曾出现过“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文化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相似文献   

16.
李晓英 《寻根》2008,(2):81-84
在先秦儒道思想中,“能”(“才”、“材”)作为个体能力的体现,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既展示了个体单项的技艺和手艺,具有工具层面的使用价值,也指个人整体的素质和伦理层面的品格,具有伦理意义;既表达了个人先天的本能和本性,也隐含了个人获得这种本能和本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是连续的,中国的思想文化也是连续的.这是我读了黄开国先生等撰写的<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再次产生的深刻感受.  相似文献   

18.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20.
老子、庄子同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思想多继承老子的哲学观念而来。历来研究多着眼于他们观点的相同之处,而注意二之间的相异则不足。作通过对《庄子》书中“道”论与多篇寓言的考论,认为庄子给老子之道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使“道”带上了明显的此岸性色彩,在悟道的途径上,丰富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