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19.6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16.5厘米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众多的氏族聚落。当时的先民们已经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定居,并开始农耕,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烧陶技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六千余处,遍及全国各地,经过科学发掘的有一百余处。发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发最早的两个重要地区。黄河中、下游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977年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七公里裴李岗又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后者经过科学家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属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年在河南中部地区,除裴李岗遗址外,密县峨沟北岗也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物。此外河北武安磁山  相似文献   

2.
正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兴隆沟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而取得了重大成果。兴隆洼文化中期聚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下半叶,河南境内的长葛石固、汝州中山寨、舞阳贾湖先后出土过骨笛,作为迄今为止所有裴李岗文化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中仅有的同类型骨质器具,它们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能,但在音乐性能与使用功能上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器物文化类型细部区别着眼,对三者的音乐性能及使用功能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揭示裴李岗文化骨笛独特的音乐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位于三门峡西南部湖滨区韩庄村的庙底沟遗址,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历史文化资源,遗址自身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该遗址一切价值的核心和灵魂。庙底沟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最佳路径。是将它建设成一座具有全国影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章还对保护路径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5.
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广泛分布,鲁西的北辛文化与磁山文化中后期重合,直接影响了后冈一期文化的崛起。后冈一期文化是东夷文化,在与西来的半坡文化碰撞中退居到雷泽东部地区。庙底沟文化与后冈后期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融合,成长溶入河南龙山文化,而退居山东地区的后冈文化受庙底沟文化影响,发展为大汶口文化,最后成长为山东龙山文化。从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可发现这一变化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6.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西拉木伦河北岸东面山坡上,处在大兴安岭南段山脉的包围中。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为配合国家“双平公路”建设,先后对这一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工作。白音长汗遗址是一处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于一体,分布密集而且布局严格的遗址群。  相似文献   

7.
孟津发掘寨根遗址 寨根遗址在盂津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内被发掘。其遗址包含有相当于裴李岗文化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物有角把罐、三足钵、夹砂深腹罐等陶器和石盘磨等石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文化传播、教育游憩等功能,认为加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有利于发挥其综合效益。以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为例,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考古遗址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安庆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全区。黄龙遗址的发现及曲折的发掘过程,为安庆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接着又相继发现了震动考古界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其他五百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的一个空白,在长江流域的区域文化考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县),境内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约1万年)、"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小河沿文化"(约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命名,不但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并且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1.
果家山秦汉遗址地处陇东西部、泾河北岸,东距泾源县城0.5公里的果家山二级台地上。遗址点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断续延伸达5公里。遗址范围内的田野、沟崖散布着大量秦汉文化遗迹。1982年秋,自治区文管会李祥石等先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实地考察,同时进行了试掘,出土了一批具有较高考古、研究价值的秦汉瓦当。现将当时所出瓦当和部分后来群众在遗址内耕种时挖到的有关遗物一并作以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我国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考古项目达500余项,被认定“九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为: 1.贵州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距今30多万年,遗址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它的发掘,不仅仅是发现目前贵州所知古老的人类文化遗址,而且对研究远古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古人类迁徙及恢复古人类生活的原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起源与发展】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  相似文献   

14.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的文化资源及殷墟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制约和矛盾。通过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殷墟的建设与保护应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赤峰市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县),境内有不可移动的古代遗址4200多处,居全国县级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约1万年)、“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小河沿文化”(约4500--5000年)的发现命名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命名,不但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并且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中一心。  相似文献   

16.
答: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两种重要文化。过去学者多主张龙山文化自东向西发展,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两种文化在河南接触,构成了混合文化,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956——1957年,三们峡水库区内陕县庙底沟、三里桥两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庙底沟和三里桥都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的三层堆积。庙底沟的仰韶层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三里桥的仰韶层和龙山层的文化面貌和庙底沟不同,代表比较进步的形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庙底沟的龙山层,即所谓“庙底沟第二期文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前遗址旅游资源。贵州史前考古,开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近百处。贵州史前文化的特点是:遗址多、时间系列全、材料丰富、文化内涵新颖多样。贵州史前文化遗址,多分布在贵州中部至西北部的大半个省区。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址代表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大洞遗址保存了3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的发掘,曾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之首。中期遗址代表有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毕节扁扁洞。晚期遗址代表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已发现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是以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的发现为起点。建国50年以来,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的数量迅速扩大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随着蓝田公王岭、小长梁、东谷坨以及马圈沟等遗址的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旧石器文化的时代也已经远远超过100万年。大量遗址发现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人类演化的重要场所,大量材料的积累为编写中国古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石窟古遗址分布现状考察,作为辽宁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与利用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辽宁古文化遗址分布状况内容,有利于我国石窟建筑、考古艺术的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辽宁特别是辽西地区石窟数量、石窟规模、石窟建筑特点、石窟历史文化发展、石窟开凿工艺的调查梳理,为今后辽宁地区石窟建筑艺术水平、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及石窟遗址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性调查研究,推动辽宁省石窟古遗址建筑的艺术考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