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网瘾问题表面上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互联网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没有过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患上网瘾的孩子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很多个案告诉我们,患上网瘾的孩子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专注、执着、有主见、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  相似文献   

2.
各个大学的期末考试就要到了,期末考试究竟会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有多大的打击?期末考试,又会对网络游戏运营商们造成多少损失?似乎很难找出一个能说明问题的统计数据,我们只知道,网瘾不知不觉包围了我们。一旦提起网瘾,我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网吧、网络游戏。几十年前,有美国学者曾经统计过电视成瘾的数据和成瘾原因以及危害。电视成瘾,似乎是离我们遥远的事,因为它甚至没有进入主流视野——电视台出现几十年之后,才有人讨论电视成瘾;而网络进入中国不到10年,就有人疾呼:全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瘾。MUD时代,曾经流传过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网瘾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通学校对网瘾少年的说服教育、处分教育两种方式很难使网瘾学生转变。戒除网瘾学校的教育又极易复原。自然+特殊的矫治模式是系统教育、转变网瘾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邢婷  任鹏 《高中生》2010,(34):9-9
"现在爸爸、妈妈还不知道我的网瘾这么厉害。"作为第一个来活动现场给自己报名的网瘾青少年,磊子让人出乎意料的不仅是他的勇敢,还有他的坦率。  相似文献   

5.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其表现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活,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好处不言而喻,其出现本身更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会因为互联网优点的吸引才接触网络,其也没有过错,从这种意义上上来说,患上网瘾的学生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我们便利的同时,其附带的反面影响也日益凸显,而青少年"网瘾综合症"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对青少年网瘾综合症的理解入手,分析现状,指出"网瘾综合症"对青少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当前在网络环境下有关对我国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以及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以及课外活动教育的一些看法,对青少年网瘾综合症的防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与网瘾青少年及其父母、与网瘾治疗机构负责人、治疗师的访谈中,十分突出地感受到,网瘾青少年的网瘾成因,与其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少年网瘾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网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任其泛滥,必将严重危害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二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特别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摧残。三是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要纠正青少年网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互相配合,找到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如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有何关系?对我们防治网瘾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两则关于网瘾少年的报道在网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发生在河南省郑州,一所特训学校的教官为让上网成瘾的19岁少女戒除网瘾,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孩子"加训"致死;一个发生在我们湖南新邵,爸爸为帮助上网成瘾的儿子改邪归正,竟然放弃工作、变卖家产、陪读三年,不过好在儿子不负父望,不再迷恋网络,高考分数还上了本科一批录取线。两个故事,一悲一喜,仔细咀嚼却包含着同样的沉重与辛酸。据统计,中国有2404.2万青少年患网瘾;4.2%的青少年有严重心理问题。暑假是网瘾的高发期,谁来拯救网瘾少年?  相似文献   

11.
《少先队小干部》2010,(7):46-47
美琪姐姐:你好!我是六年级的小学生,马上就要升学了。但是我们班现在还有许多男同学去网吧。我知道经常泡网吧对人的危害很大。如果沾染网瘾就不能自拔了,可是老师屡次说他们,他们都不听,依然沉迷网络,对升学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美琪姐姐。你能帮帮我,让他们改过自新吗?  相似文献   

12.
“网瘾”也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瘾是网络带给现代青少年生活的“潘多拉魔盒”,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一个新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如何对网瘾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网瘾的危害进入深入分析,试图提出针对学校、社会、家长与学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彩霞 《广西教育》2009,(35):25-27
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而在各年龄阶段的网瘾比例中,最高的是13—17岁的青少年人群(国外网瘾人群集中在20-30岁),网瘾比例达到了17.1%。调查还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QQ,剩下的则是看新闻、发Ez-mail等。为了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的理念,有效戒除网瘾,我们《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课题组从2006年8月立项后,就展开了大量地研究,寻找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瘾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包括网络的吸力、不良环境的助力、青少年自身原因的生力和父母管教不当的推力.要防治青少年网瘾,需要采取四项举措:提升网络素养,削弱其吸力;改善环境,网瘾助力变阻力;关注青少年心理,培养好品质;改变管教方式,推力变吸力.提升游戏养育力是家庭防治青少年网瘾的最有效方式,其实践要点包括改变思想观念,形成游戏认知力;了解青少年发展,具备游戏选择力;调心态降身段,增加游戏融合力;变说教为体验,拓展游戏管教力;从给鱼到授渔,激发游戏创造力;做好家庭互助,升级游戏养育力.  相似文献   

15.
苏娟 《广西教育》2008,(20):23-2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同时,初中生(23.2%)、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如何引导中学生戒除网瘾,日益成为值得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各种因素,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真正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互联网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也冲击着学生们的头脑,它虽然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瘾已成为危害学生们身心的毒瘤,戒除网瘾,健康上网,让学生健康成长是班主任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张学玲 《班主任》2008,(12):22-22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如此多的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班也有好几个孩子迷恋网络。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摆脱网瘾,我责无旁贷,可是在采取行动之前,一定得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所以,我决定先去探寻他们心灵深处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曾经的网瘾患者之一,我觉得我对这个话题还是有一点发言权。下面我就介绍三种可行的戒除网瘾的疗法,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有一点帮助。一、转移疗法转移疗法主要是指把对网络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我自己曾  相似文献   

20.
明宗峰 《成才之路》2010,(1):I0013-I0013
2009年。“网瘾”是让整个中国都绕不开的一个词:网瘾少年被殴致死事件,雨后春笋般冒头的网瘾治疗机构,网瘾少年抢劫团伙落网,网瘾少年自杀事件……“网瘾”,成了许多家庭挥之不去的梦魇,许多家长和孩子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