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棋友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位棋友,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围棋发烧友!他就是任国安。在我与任先生的多次交往中,感觉最多的是他酷爱围棋,而且渴望使自己的棋力得到提升。这次他寄来了自己参加新余市“德顺杯”比赛的棋谱,并且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与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3.
战斗力     
国庆长假期间,一位河南信阳的棋友,来到了天地间。我们编辑部从10月3日起,开始上班,那天,我正好有空,于是,同这位远道而来的棋友,手谈了一局。这位棋友,力量甚强,非常好战。对局中,我说:“其实,你不一定要每处皆战。”他说:“但是,王老师,这样我们才觉得够劲儿啊。”对此,我颇有触动。是啊,对于棋友来说,认识和感受围棋,应该有任何角度。效率、全局、战争、和平,这不都是围棋吗?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本手、好形,符合围棋艺术唯美的要求。然而,在围棋之美中,除了本手、好形这些“规定动作”之外,当然也包括“自选动作”。如果极端地排斥俗手、愚形,那就是片面的甚至是狭隘的了。  相似文献   

5.
实战常形     
段嵘 《围棋天地》2013,(13):94-95
随着职业棋手们对围棋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以前被认为不好甚至是俗手的下法,现在反倒因其“俗而有力”而得到重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思维之趣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82-84
各位棋友,新年好!去年的“天地讲义”连载,从“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拾级而上,其主线,是“围棋的本质,是效率”。今年,“天地讲义”将继续前进。不过,我仍想重申,只要接触到围棋,就请一定要记起“效率”二字。  相似文献   

7.
文庆林 《围棋天地》2014,(5):111-111
拓展活动温暖寒冬,纹枰彼岸花开帝都。12月8日,“棋之艺,交之逸”北京高校围棋交流会在中华女子学院纹枰彼岸围棋社举办。女院围棋社的社员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安大学等高校棋友共同参与了一系列活动.不仅有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的小游戏.还有猜围棋术语灯谜和经典棋局前50手的记忆复盘比拼,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不仅促进了棋艺的切磋与交流.更增进了大家的友谊.为北京高校棋友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8.
棋友们在看高手对局的解说时,经常会看到评价一手好棋为“后中先”,意思就是看似落了后手,但是留下了很多的变化,韵味无穷。反之俗手恶手大多都有“先中后”的意思,下的时候非常过瘾,招招都是绝对先手,却没有任何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帆 《围棋天地》2014,(2):84-86
这期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武汉清风棋友会两位棋友的对局。林丹老师算得上是武汉业余棋坛的长青树,十几年来各大比赛成绩稳定,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心态。田耕这位棋友在无意中进入了清风棋友会组织后,围棋水平稳步提高。“面对面的交流使我深深感受到围棋魅力所在。”——田耕语录。  相似文献   

10.
马林 《围棋天地》2004,(22):8-9
翻间最近几期的《围棋天地》,我注意列一个现象:自从以“弈”为主题的中国花样游泳在雅典奥运会上亮相后,很多棋友很是兴奋,高呼着让围棋进入奥运会,对围棋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棋迷,我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衷心希望围棋能走向世界,发扬光大。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为什么无论在围棋还是在其它许多社会领域里,我们都摆脱不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呢?  相似文献   

11.
棋友:曹培荣魏秋岩老师:您好! 从今年首期《棋艺》上看到“哈方圆”围棋地图有奖征答题后,似曾相识。我翻出去年的第五期《棋艺》把王熙侃的《围棋地图及度量之畅想》一文,从头再拜读一遍,结合征答题,进一步分析了双方棋风特点。发现黑白双方均不是力战型棋手,其中黑方  相似文献   

12.
李涛本是我们一帮棋臭瘾大的棋友中的铁杆成员。可棋风一向稳健的他,凭着对围棋的热爱与执着,却出入意料地在临沂这片围棋荒漠上拍下了第一手棋。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后     
《围棋天地》2011,(7):17-17
“地震对局”似乎已注定将成为一段棋坛经典,也让日本围棋重新回到了棋友们视野的正中,但是对于日本围棋而言,这或许也是一种尴尬吧,他们肯定是更希望其他的东西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成绩。  相似文献   

14.
俗手这些事     
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棋友QQ群。某日我正在群里吐槽说现在俗手的题材是越来越难找了,结果有个棋友的回复让我忍俊不禁,大意就是说大可从我们棋友的对局题材中找,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这么说可能显得不太厚道,  相似文献   

15.
翰墨棋缘     
《围棋天地》2007,(8):98-98
又是仲春。一年一度值此季节来华访问的日本书法界围棋团再度出现在天地间会所里。一进门,团长、日本著名书法家大井锦亭就看到了他去年来时乘兴挥毫的“天地间”和“本手棋道”两幅大字,被装裱悬挂,感到异常亲切:“啊!来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是啊,天地间一直在努力为棋友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氛围,何况大井先生甫进门槛就发现了自己留在这里的墨宝。  相似文献   

16.
张东岳 《围棋天地》2014,(17):76-78
本期开篇.我们先看一个棋友们在实战中易犯错误的棋形。 图一 白1先手扳粘,看似是愉快的先手利,但实则是难以察觉的俗手!白5跳出后,由于1、3的俗手扳粘,白自身形状已然出现漏洞。  相似文献   

17.
从收子说起     
《围棋天地》2013,(22):20-20
新学期开始,从事围棋培训的棋友来电告急,让我再次充任“围棋老师”,帐下弟子二十来人,编为段位班和中级班。  相似文献   

18.
棋迷俱乐部     
聂卫平也赢不了的人我学围棋的时候,正值中日围棋擂台赛如火如荼之际。那时候最崇拜的棋手就是聂卫平九段,觉得他和天神一样。没想到,在一次聊天中,一个棋友谈起他的邻居:“那老头儿,超级棋迷,嘿!那棋下的,聂卫平也赢不了他。”他的话马上遭到我和几个棋友的反驳。他狡黠地一笑:“少见多怪不是?走,领你们去见识见识。”到了老头家,只见桌上床上堆的都是棋书。老人家很是热情,听说我们是来下棋的,给我们每人沏了一杯龙井茶。我第一个上阵,起初落子小心翼翼,慢慢地我发现老头儿的棋艺不怎么样,便大胆进攻。一番激战,终于围…  相似文献   

19.
此涨彼消     
王元 《围棋天地》2007,(13):79-81
前面讲“先点后盖”时,说到了它的本质是“在压迫对方的同时扩张自己”,亦即“此涨彼消”。围棋,也可以视为零和游戏,一方多得,另一方就必然少得。所以,如果真正做到不断地此涨彼消,那就是不战而胜。哦,有人在问了:“如果不战,围棋还有什么意思?”是的,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容以后再聊吧。我知道,不少棋友都看不得对方成空,即“恨空”,都巴不得“一锅端”、“打他个稀巴烂”。  相似文献   

20.
反刍     
王元 《围棋天地》2007,(8):78-80
在一次去外地参加围棋活动的期间,一位棋友拿了一本《围棋天地》请我签名。自然,要签就该签在自己写的文章上。在翻找过程中,杂志上的一道“段位自测题目”一晃而过。这题,因审过是记得的。然而,这一次的一晃而过,却引发了我对此的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