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考察的材料,以民族文化古镇后溪为例,对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流域土家族花灯文化的歌词、表演、内涵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对酉阳酉水流域花灯艺术的民族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交代。  相似文献   

2.
从民间信仰、节日文化、民间文学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的英雄崇拜。土家族的英雄崇拜源于巴人,英雄崇拜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家族地处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土家族文化中体现了许多巫文化的特征,保留着较多的神话与宗教色彩,凸现出鲜明的原始性特点。土家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着特定的巫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特定的巫文化气候。因此,湘西土家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土家族族巫文化的影响,其舞蹈中呈现了模拟巫术、生育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灵物崇拜等巫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军事学的视角,对鄂西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巫术崇拜、白虎崇拜、英雄崇拜作分析解读,可以看出鄂西土家族文化现象中蕴含有丰富的军事斗争因素,折射出土家族崇武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为厘清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汤梅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206-208
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间故事是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土家族的民间故事是土家族人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分析土家族民间故事,我们可以发掘土家族人的善恶有报、重土轻商、乐观豁达、崇拜生殖力、信仰鬼神和万物有灵等方面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渝黔土家族族谱追述先祖渊源,均肇祖中原尧舜五帝。但是,其中的部分显姓豪族自先秦秦汉以降世居长江三峡及酉、辰、巫、武、沅五溪山地,早期为南方盘瓠、巴蜑古姓,隋唐以后为“峒蛮”首酋,至近代汇合为土家族,其发展脉络明晰。土家族族谱所述先祖渊源实即冒籍中原 华夏,乃西南少数民族汉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只要有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就有竹子的存在。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中,竹子成了土家族创造文明的使者。具有土家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竹文化,是土家族灿烂瑰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的保护神和敬仰崇拜的图腾,它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民族文化政策,是土司对土民的一种文化管理措施。与前朝相比,明清时期的土司音乐制度较为完善,它包括了土家族土司巫术与占卜音乐、土司部族战争音乐、土司消灾禳解音乐,同时还包括土司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时的祭祀音乐,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民俗、军事仪式音乐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对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土家族土司统治时期所反映土家族人生活的民俗音乐、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祭祀音乐等,都突出体现了土司音乐受到政治的影响、宗教的渗透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从民间信仰、节日化、民间学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的英雄崇拜。土家族的英雄崇拜源于巴人,英雄崇拜成为土家族化的重要特征,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母语民歌无疑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语言的母语环境日趋恶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个体审美、公共审美以及审美嬗变三个维度触摸到土家族母语民歌审美文化的独特韵致。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土家族地区,其古代水陆交通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陆路交通依托纵横的古道联系四方,有大量的桥梁、关隘和汛塘;水路交通依靠长江、乌江、酉水和郁水等河流,由厚板船和蛇船等完成水上运输.研究其古代交通状况,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土家族最具民间艺术魅力的代表,土家族摆手舞作为承载着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舞蹈,集体音乐审美、体育娱乐、歌舞乐剧于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论文将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表演性、娱乐性、传承性和教育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继续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打下基础,同时为高校土家族摆手舞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灶神信仰普遍存在于中国各民族的生活当中,灶神信仰与先民对火的崇拜密不可分,由最初对火的超自然崇拜发展到现在的俗性崇拜。土家族也信奉灶神,其形象多为灶神公公和灶神婆婆。土家族主要在年节中祭祀灶神,分为送灶神上天和接灶神下凡间。土家族的灶神信仰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土家族民居雕饰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建筑,尤其是吊脚楼的建造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文化模式。其构造上的技巧,造型上的实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土家族政治、文化、艺术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土家族民居雕饰不仅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型制、内容、特征上就土家族建筑的雕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留存的土家文化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土家族建筑传统雕刻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中西部交接的武陵山脉,是远古被称为“五溪”之地的古夷水、酉溪交汇之处,也是远古巴国、巴人的聚居地之一。据历史考证,今鄂西南土家族就是远古巴国巴人后裔的分支。清江,古称夷水、盐水,全长440公里,是从南汇入长江的最大支流,号称“八百里清江”,其贯穿恩施自治州的北四县一市,被称为恩施州土家族的母亲河。追溯这条养育恩施土家族的母亲河源头,探寻土家族的悠久文化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论土家族丧葬的狂欢精神——以娱神仪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常和鼓乐同在,与歌舞同存。跳丧、绕棺、坐丧、闹丧等丧葬仪式均反映了土家族丧葬的狂欢化倾向。由于受土家先民的灵魂观、民俗宗教崇拜和巫文化的影响,土家族丧葬文化的当下表现既一脉相承着传统的丧葬仪礼,又理所当然地接受现实的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了解和掌握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对提高留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在把握好土家族民间文化的实质、内涵和传播途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土家族民间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祖先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形式之一,是由图腾崇拜、灵魂崇拜发展复合而形成的,是远古时代统协原始先民群体意志,有效地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明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崇拜自然、信鬼尚巫、敬奉祖先,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家祖崇拜是土家族从巴蛇白虎图腾崇拜到氏族部落首领崇拜发展到明时代的祖先崇拜的归宿点。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祖先崇拜有先祖遗风,但更多地溶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