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投入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高效的教育投入体制有利于克服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弊端,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城乡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以及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距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投入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若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完善并加强“省级统筹”的财政投入体制;构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多渠道筹资体制;拓宽财政支持范围;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育提供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初步建立定向于公平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第二,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定向于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在增加;第三,在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上,政府负担不断增加,个人负担在下降;第四,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增长;第五,义务教育经费的省际间相对差异在降低。当前,仍旧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省级政府的负担责任还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努力程度和公平的分配资金有待加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财政权力需要有更明确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城乡间学校生均经费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差异最为突出。我们认为,确定基本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及实现其均等化是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三个突出特点 :受教育者和政府共同负担经费 ,政府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居民义务教育负担城乡有别。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地区、城乡、学校之间资源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间财力资源与义务教育责任的不对称 :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 ,但不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县、乡政府财力薄弱 ,却承担着举办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是解决在贫困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义务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逐步转移到各级政府财政关系如何组合才能最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来.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地方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果更好,但实证研究对此仍然缺乏一致的结论.究竟是正在全国推广的“省管县”所代表的分权体制,还是“新机制”的省级统筹体现的集权趋势更有利于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均衡化?在基于浙江省2005-2009年小学校级数据和区县数据分析后,发现:分衩明显的“省管县”财政体制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差距,而集权取向的“新机制”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虽然浙江省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比例不高,但城乡差异不大,说明县级政府在近年来向农村倾斜经费,且主要用于保障学校运转,人员经费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差距来源于非财政性的经费.此外,城乡小学公用经费的差距因为“新机制”关于公用经费的规定得到了显著改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建立促进了教育均衡.因此,应适度提高省级政府的财政统筹分配权,科学制定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保障水平,逐步抬高底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逐步建立起地方负责、多渠道筹资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这对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一体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别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表现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学校运转困难、债务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逐步建立起地方负责、多渠道筹资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这对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一体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别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表现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学校运转困难、债务负担沉重、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分析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总量投入不足、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和经费投入地区、城乡差别大等。问题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义务教育的投资责枉以及现有财政体制的不合理导致的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义务教育应由政府提供且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资金投入的主要责任。应通过以下几种办法来消除现行财政体制对义务教育的不利影响:1.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资金投入负主要责任;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地设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其真正起到缩小地区间义务教育财政能力差异的作用;3.积极探索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董天鹅 《职教论坛》2012,(10):73-76
在目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中职教育免费由省级政府统筹,省级政府的财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免费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本文以省为单位分析各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保障能力:一是考察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总投入,包括中职财政投入总量及占GDP比例、中职财政投入负担情况;二是考察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生均投入,包括中职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中职生均预算内经费及其相对指数.以此判断各省中职财政投入保障能力的强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中职教育免费对省级财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经费保障机制不足,各级政府经费投入责任不清。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在经费保障与投资责任方面提出了多项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发展。今后,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重点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转移支付,保证义务教育的稳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发现,自2001年开始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作为投资筹措主体的财政体制,使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有所提升,中、西部地区获得了较之以前更多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但是,由于县级政府大多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能力,而县以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缺乏稳定的保障,经费供给总量依然严重不足,各级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国家财政体制应加快向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型,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使捉村义务教育成为国家财政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要以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确立经费保障新体制引入“问责制”义务教育法回应社会热点作重要修订“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法律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问责制”。义务教育法第6章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三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法律同时规定:违反上述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此次义务教育法修订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一回应,作出重要修改。按照新的法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改变了“以县为主”的体制。此间舆论指出,由省级政府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责,义务教育经费这一义务教育核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政府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要强化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就应加快高等教育财政法制化进程,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人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合理划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健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人考核体系,支持地方高校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健 《教育探索》2008,(11):71-7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财政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地方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等原因造成的。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分地区、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以“地市级财政收支缺口”为标准的农村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系统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监督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选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公平的各级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体制,完善相关保障措施,规定和落实各级政府的具体管理责任、权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同一地区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教育公平应该在战略上重视、宏观上部署、微观上落实、体制上搞活,要明确政府是绝对的教育投入主体,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负担的比例,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切实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论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 ,其中乡镇财政和农民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 60 %以上 ,有的达到 80 %左右。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收入的 80 %~ 90 %上交给中央和省级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可用财力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乡镇财力十分薄弱。乡镇财政无力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 ,很多地方开始拖欠教师工资 ,教育负债日益严重。农村办学体制与农村财税体制的矛盾越发显露。税费改革后 ,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投资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存在着难以保证义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家庭却承担了较大份额的经费,进而导致中小学生较高的辍学率以及义务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其原因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投入主体责任不清以及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有关。而加大中央、省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经常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期分批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上学和加强义务教育投入法制建设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在基于生均经费指标的剖后发现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不高、"省级财政不中立"是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制度激励省级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努力程度,出台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充足性标准,重视公用经费的专项拨款。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测算2005年和2009年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指数得分的研究显示: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因,而教育改革政策是促进财政体制分配方向调整的重要外因。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应合理分配省级政府与市级、县(区)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增加县(区)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省级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义务教育国家立法确定政府责任并进行社会动员后,乡村实际担负了很大筹资责任,为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压力,筹资方式又转向"以县为主"管理,随后又变为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筹资责任,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体现了渐进式的公平取向.本文拟从政策变迁角度,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