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换日记     
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课堂中的快乐,才能让学生在学校里真正幸福地成长。笔者以日记作为桥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美丽就孕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只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进行心灵交流与碰撞,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才能开出朵朵奇葩,为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守望孩子们界,浇灌和守护他们的心灵之花。1走进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3.
“小小年纪经常发呆,也不知道他们心里都在想什么?”这是许多家长颇为不解的问题。其实,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等等,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于是许多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令教师棘手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和学习障碍问题。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绿色通道。如何铺平这条绿色通道,怎样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呢?我…  相似文献   

4.
好的教育教师不但要唱黑脸,给孩子们制定规则,树立权威,还要学会唱白脸,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并且滋润他们的心灵。当他们的心灵感觉到温暖和阳光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我认为要想唱好教育这台戏,唱好白脸戏,教师应该练好以下三个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身教重于言教。我认为.记教育日记可以加强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对促进师生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从自己做起,带头写日记,并给学生承诺每天上课前先读一段我写的日记。在日记中,我随时记下生活、工作中的点滴感受,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也诚恳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日记中,师生进行着生命的对白、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让我们的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应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在平等、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原则基础上的师生间有意无意的"闲聊",既能增长教师自身知识,也能加深师生情感,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平时,我们时常能听到有教师在埋怨:"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我真的耐下心来跟他们交谈,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可他们就是当耳边风,一点作用也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说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的海洋中,我们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把生活的信息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让每一个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身边的数学,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快乐."数学日记"是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真实反映,我常常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并细细地品味他们的数学日记,从而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数学世界.现结合几篇学生交给我的数学日记,谈几点自己的所感所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日趋丰富,本来天真、幼稚的一颗童心变得成熟多虑,有的甚至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呢?我校“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尝试采用写循环日记的方法,搭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沟通、心灵交流的桥梁。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轮流把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受到的委屈,或是复杂的同学关系,甚至是家庭问题通过循环日记倾诉出来。教师和家长则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疏导、亲切安慰,从而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平时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因学生犯错而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却不以为然,老师自己也气得自叹“黔驴技穷”。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就要尊重学生。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应有的品德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为友,尊重学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很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力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学生有了过错时,我会给他们申辩的机会,采取写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的方…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清纯的。当他们心里有事而难以启齿的时候,当他们欲言又止的时候,当他们之间发生误解产生怨气的时候,用什么作为载体,搭起沟通的桥梁?我选择了日记,让日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让它在孩子们的心中流动起来,以心发现心,以心感染心。  相似文献   

11.
日记是学生心灵的自白,他们会把种种情绪反映到日记上,教师是不是可以从日记中揣摩学生的内心想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是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发现的特殊案例。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日记的主人是一个年龄大而学龄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侯玉霞 《山东教育》2007,(11):16-17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 刚当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时,我发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填上,看着孩子们填的出生年月目这一栏,我心里不禁一动: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在十二三岁,和我的女儿同龄,我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做他们的母亲,他们也需要我的呵护和鼓励,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是初中道德品质课老师。我从来都不把教科书上的道德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读再多的道德书,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道德高尚的人。但自从开始写"赞美日记"后,孩子们都变了。他们开始关心别人,学会对小事心存感激。作为赞美日记创始人的我,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很吃惊,却也很新鲜。英美(化名)也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她是我去年教的一个漂亮女学生。可漂亮的英美在写赞美日记  相似文献   

14.
连锁的感动     
星期一,我正批阅着学生在双休日中写的日记,一本本批过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孩子丰富多彩的双休日生活,那里有天伦,有童趣,有孩子们的五味瓶。我不禁为他们日渐提高的选材能力而暗自叫好。批日记累并快乐着。发这个感慨时,手里又拿起一本日记。那是班长袁潇的。第一次英语练习  相似文献   

15.
连锁的感动     
星期一,我正批阅着学生在双休日中写的日记,一本本批过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孩子丰富多彩的双休日生活,那里有天伦,有童趣,有孩子们的五味瓶。我不禁为他们日渐提高的选材能力而暗自叫好。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核心。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努力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中学生,往往过高地要求别人理解自己,而不懂得应该如何去理解别人。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不成熟所导致的。这种心态不仅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苦恼和与人交往的困难,而且将影响他们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提倡同学与教师、同学与同学、同学与家长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努力沟通几者之间的心灵,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的环境。一次批改学生日记时,我班一个女同学的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这样写的: “当我提笔写这篇日记时,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淌了下来。父母的爱,姊妹的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我的父母和姐姐简直是‘冷血动物’,今天发生的事将在我的心灵上永远留下伤痕。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从学生的认知走进情感,从学生的情感走进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人名教师,作为一个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我们有义务做一个心理学家,指导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力而幸福成长,就是我对教育使命的执着追求,我更想说,正因为此,教育值得你做。  相似文献   

20.
邓彦 《四川教育》2020,(6):43-43
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我做过许多尝试:把优秀的文章,念给全班学生听,或者把作文编成班报,推荐到校报发表……我最喜欢的事是批改学生日记。读日记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周末与他们分开只是形式,心灵却越靠越近。所以,每到周末,我会按惯例给孩子们布置了一则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