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背景:2007年3月3日是第八个“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耳聋眼花是人类衰老最常见的问题。其实,耳聋并不可怕,如果调理好一日三餐,还是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专家建议每周可喝2至3次紫菜汤。  相似文献   

2.
石平 《今日科苑》2004,(6):49-49
据我所知,关于噪音有这么几件事:一、特别爱掉书袋的梁实秋先生因为不堪忍受噪音的折磨,曾经几度搬家,他实在受不了噪音的“侵犯性”;二、美国有个农夫在农场干活时,因为无法忍受低空盘旋的飞机噪音,用一种什么型号的枪将飞机击落下来……噪音会让人难以忍受,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噪音骚扰不断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马钱子蓄积中毒致耳聋耳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6 0岁 ,类风湿性关节炎 3 0多年 ,已出现手指、腕及踝关节肿胀、变形、关节僵直活动受限 ,全身畏寒 ,痛处拒按 ,阴雨天加重、曾服用过布洛芬及其它治风湿药但效果不明显。临床检验 :血沉3 0 mm/h,类风湿风子 (+)。查体 :舌苔薄黄 ,脉沉细涩 ,两腕关节肿 ,两手部近指关节肿呈棱形、关节压痛明显 ,中医诊断痹证(寒热、交错、瘀血、阻络证 )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服用马钱子治疗 3月余 ,虽感症状有所减轻 ,但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检验 :近距离听话困难 ,音叉检查 :任内氏试验为阳性 ,骨导及气导均缩短 ,韦伯氏…  相似文献   

4.
吴米麓 《今日科苑》2007,(17):71-73
在吉林省长春市,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耳聋家族"。8代706人中,有74人失聪,其中11人是先天性耳聋。这不仅在国内罕见,在世界上已知的资料中也是最大的。是谁让这个"耳聋家族"浮出水面的?又是什么主导着这一家族性的悲剧?人们能否找到致病元凶?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专家们组成研究小组,展开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2,(19):95-96
我国有聋人约3000万,其中近1/6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植入人工耳蜗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和选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工耳蜗这项新技术,我们特别约请人工耳蜗专家予以介绍,希望能够对耳聋患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耳蜗移植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友女 《世界发明》2002,25(1):34-36
在纽约扬基棒球队全盛时期,吉尔·麦克道加是队里的主力。1955年,在一次击球练习中,他走出防护栏去捡球。队友打来一球击中他的左耳上部。麦克道加受伤不重,但他头颅的内耳受到损伤。很快他的左耳几乎丧失了全部听力,右耳的听力也同时丧失了。在助听器的帮助下,麦克道  相似文献   

7.
8.
郑楠 《今日科苑》2004,(6):23-23
黑豆,又叫乌豆。它虽是粮食却有疗病的神奇。  相似文献   

9.
10.
《金秋科苑》2009,(13):81-81
48岁的于先生酷爱游泳,进入夏季,他一天就要去游两次。在一次游泳后,他的右耳出现堵塞感,随后耳朵开始嗡嗡作响。再后来,耳呜逐渐加重,并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该研究旨在比较常规联合巴曲酶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西藏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讨论巴曲酶在西藏地域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中的的运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研究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情况,将这些患者均分成两组,一组给与常规激素疗法,另一组联用巴曲酶,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听力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应用巴曲酶组的纯音测听阈值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治疗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联合巴曲酶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从而得知巴曲酶在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下)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佳,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之所以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内耳的耳蜗刺激听觉神经。耳聋大多是由于基因缺陷、感染、巨响或者老化,造成耳蜗内部的微小毛细胞受损。人工电子耳蜗可以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绕过受损区,通过电极传送到与听觉神经毗邻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耳聋幼儿除了听觉障碍所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却是偏小。所以对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相似文献   

14.
疾病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很多人因身患疾病身陷痛苦甚至失去生命。药物中毒性耳聋就是一种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失聪的疾病。如何治愈这些疾病,成为那些秉持救死扶伤之心的仁者毕生追求。倪月秋就是致力于药物中毒性耳聋的防治研究的仁者之一。倪月秋,1963年8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年仅28岁的王女士一天晚上和好友去喝酒,醉酒后一觉醒来,发现右耳失去听力,急匆匆来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一位32岁的张经理,由于工作忙,竞争激烈,常参加卡拉0K娱乐,出现耳鸣一周并不在意,到医院检查,右耳听力已下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2005,(9):39-39
推拿按摩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常用方法,具有“灵验、方便、廉价”的特点,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即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在健耳防聋方面,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推拿按摩方法。现将古今耳部防聋助听按摩方法收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4,(6):50-50
经常听一些老年朋友说自己耳朵不灵了,或者感到耳鸣。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0%至50%患有耳鸣、耳聋,65岁以后达72%。而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人患耳鸣、耳聋的比例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8.
突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蔡艺 《科技通报》1999,15(6):463-466
为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特征,对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ABR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突聋患者ABR测试均出现异常,波1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I~Ⅲ、I~Ⅴ间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眩晕组较无眩晕组较无眩晕组波I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本组资料提示突聋患者ABR以波1潜伏期延长为特征,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较无眩晕者病变程度重,波1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 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不过,留声机的发明者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几乎是一个聋子,恐怕就不是广为人知了。在 2l世纪的今天,再来探究一下爱迪生的耳聋,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突发性聋疾病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一些相关因素。方法:对收住我院突发性聋96例患者按有无耳鸣、眩晕及就诊时间是否大于10d进行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无眩晕病人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有眩晕病人;10d内就诊病人的有效率明显高于﹥10d就诊病人;而有无耳鸣病人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对突发性聋的综合治疗疗效肯定,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的时间的长短及伴有眩晕、耳鸣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