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把一张地市县报办好,最伤脑筋的恐怕是处理“向上”和“向下”的问题。 50年代,我在湘潭地委机关报《建设报》当记者、编辑,嗣后到湘潭市委的《湘潭日报》,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听人议论颇多的一条“经验”,就是两眼必须“向上”;上边说什么,你写什么,上边没说的,你千万别动那个心思。当记者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跟市长、市委书记和什么部长、主任跑;同上边的交道打得多,就“有能耐”、“吃得开”,即人们常说的“天线畅通,万事如意”。如此,报社就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场面:凡稿件上有市长、书记、部长签了“可发”字样的,照发不误;稿件内有“市委×××到会作了重要指示”字样的,一律照发;凡有市级领导参加活动的消息、通讯,统统得开绿灯;不仅如此,有的通讯员的来稿,只要写上一句:这是某市长、某书记指示要写并经过目的,编辑就马上编发。由于单纯向上,唯上是听,报纸上便产生种种弊端:会议消息多,领导同志名字上报多,机关单位上层动态多,奉命报道多,通知、文件、决定、指示多。这  相似文献   

2.
肖璞 《中国记者》2012,(4):37-38
如果你是记者,把两会报道看作是一项常规的项目,你没有错.如果你是记者,把两会报道看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新闻富矿,也没有错.虽然“年年两会年年报”,但你一定能找出今年与往年的不同.2月25日起在“新闻联播”等重点栏目中首次推出的系列报道《在基层·两会推动力》就是这种节目样态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4.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一文,载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本文作者是当时三记者之一的《新民报》记者。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采写的《青工周茂林乘飞机按期归队》一文,先后获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一等奖和铁道部基建系统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 此文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小”事反映出了“大”主题。 有同行问:“你当记者几年,怎么偏偏爱抓小事、小人物呢?”我说:“咱是小报记者,所以要从‘小’上下功夫了!”说实在的,近年来,我还真尝到了抓“小”字的甜头,其中获得的6件全国企业报、铁道报、太原市的新闻奖,都是“小”的功劳呢! 1993年,国内掀起铁路建设大干  相似文献   

7.
《南方周末》标题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先读题”县读者的共识。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有效力,作为文章的眼睛——标题,是记者、编辑们精雕细刻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汤姆森基金会所编《新闻写作基础》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他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作为《南方周末》的读者,常常被报中精彩的标题所吸引,不读为之不快,有鉴于此,笔者在拙文中探讨其标题特色。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受读者欢迎的书籍,这就是《南中国“三农”问题调查》。该书是《南方农村报》近年关于“三农”问题报道的结集。据介绍,《南方农村报》努力发挥媒体所拥有的公众话语权优势和传播优势,不但派记者用心采写了大量鲜活的“三农”问题报道,还用心给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忆顾行     
“你知道吗?你是我当记者后,第一个采访对象。”这是顾行同志1957年末,闲谈中对我说的。那时,我从北京青年报社刚调入北京日报社文艺部。老顾是50年代初从前门区委宣传部调入北京日报社的。他刚当记者,就主持报上一个讨论栏目:《小红入队为什么难?》50年代初,我因《北京儿童》报停刊,留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少儿部工作,正调研少先队组织发展中“关门主义”的倾向。所以,老顾采访了我。  相似文献   

10.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市报人手少,记者更少,必须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以弱胜强。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应该是“高产记者”、“全能记者”、“全天候记者”、“读者信任记者”。当记者难,当地市报记者更难,当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尤其难。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对于记者采写新闻至关重要。蓝鸿文在《新闻采访学》一书中指出:“什么叫新闻敏感?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子能识别出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简言之,新闻敏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笔者1985年从街头拾来的一则新闻《商丘市居民争相购买窝窝头》,在商丘报刊出后,文汇报、北京晚报等报纸相继转载。这则消息被评为河南省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三等奖,全国地报好新闻二等奖。《全国地报好新闻》一书登载此文时,赵远化同志著文这样说:“这篇连标点在内只有415字的消息,是一篇以新取胜、因小见大的经济报道。它向人们报告一件悄悄地闯入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如今,许多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都愿意干新闻、当记者。可是当你真的有幸端上了这个饭碗,你就应该牢记客观、真实、公正是你从业的操守,廉洁、自律、正直是你从业的道德。如果你只是想利用“行业优势”去“耀武扬威”,或是以稿、以片去谋取私利,那你就想错了,走歪了。不信吗?不久前,就有两个利欲熏心的“无冕之王”为此在洛阳“栽”了。 2000年6月25日下午,洛阳市凯旋路邮政所进来了一个名叫张宁的人。他在办理特快专递业务时因50元钱和营业员于建平争执不下,于是张宁便给《中国轻工报购物导报》的记者周晓捕打电话求援。…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当记者是个“美差”,我说,还怪苦的。不过,我爱吃这个“苦”,虽苦犹甜,虽苦犹乐。1985年我才正式当企业报——苏州钢铁厂《苏钢报》的记者。干上了记者这一行,稿件在自己报上刊登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像一位同志说的:“有本事在上一级报纸刊登”,就不那么容易了。起初,我  相似文献   

15.
一做了6年的财贸记者,积累了一点体验,那就是:财贸记者应当义无反顾地走进市场当中,寻找题材、灵感、激情和成功。市场永远给你机运,市场不会让你失望。翻检自己过去的报道,《苹果市场的反常现象》《保姆市场见闻》《春游平添几多愁——北京“一日五游”目击记》《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白色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保冬妮 《今传媒》2006,(11):50-52
关捷,1960年生于沈阳,满族。1979年入伍。1982年复员到工厂,1986年读完辽宁大学自学考试中文专业,进入沈阳造纸技校当教师。1992年调入《节能报》做记者,1993年调入《青年时报》做记者,1995年调入《沈阳日报》做记者。主要著作《寻找英雄》、《幕后新闻》、《剑胆琴心》、《神警传奇》。在沈阳,关捷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去年秋天,张玉周教授为《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职称晋级考试辅导英语,在讲完课后,他找到关捷的同事张颖,问道:“关捷写了那么多的好文章出书了吗?如果出了,请你跟他说一下,我想要一本。”沈阳市政府某局朱若蘅局长多次打…  相似文献   

17.
《湘潭报》是中共湘潭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春。当时我主持报社全面工作。 1957年6月,根据县委指示,报省委宜传部批准,《湘潭报》由五日刊改为三日刊,报纸搞了一次革新,从内容到编排出现了崭新面孔。为了扩大报纸影响,经编辑部的同志研究,决定把改刊后的报纸向中央及省市一些湘潭县籍的领导同志寄送。给彭德怀元帅寄报纸时,编辑部的同志还专门开了一次会,决定给彭老总写一封信,介绍《湘潭报》改刊前的一些情况和改刊后的设想,请求彭老总给我们作些指示。彭老总收到报纸后,很快于“八一”前夕给我们寄来了他亲笔书写的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行书回信: 报委同志: 湘潭报从改刊号起,即按期收到,使我对于了解故乡情况和增加农村生产知识,深为感谢。从收到  相似文献   

18.
我同《中国记者》这位老师相识,还是在她创刊之初。1986年底,当我从《新闻业务》上看到次年三刊合一的《中国记者》创刊的消息,立即对她的内容介绍产生了兴趣,当即决定自费订阅,把这位不见面的“家庭教师”请进门。 《中国记者》就这样闯入了我的生活。她品位高,质量好,内容丰富且又图文并茂,深深地抓住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连我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也受到感染。她和我“约法三章”,每期的《中国记者》一到,必须拿回家让她先睹为快。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宝贝般珍藏的几本《中国记者》竟不翼而飞了,火冒三丈叫来女儿:“你说说,我那些书都哪去了?”她也不示弱:“不就是几本书嘛,还值得你发火,你看完了,借给我的同学看看还不行?”啊,原来如此!没想到《中国记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把孩子们也抓住了!我真为她高兴,提笔写成一篇文章:《愿<中国记者>培育出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19.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面对这种状况,产业报以及企业报该怎么办?有的无所作为,有的坐等形势的好转,企盼宣传政策,还有少数企业报甚至抱着“你倒闭我解散”的消极态度;但有些产业报和企业报则不然,它们充分利用其舆论引导、鼓劲、传递信息等优势,出谋献策,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走出困境。《中国冶金报》就是采取后一种态度,努力帮助广大冶金企业走出低谷。我们编发该报编辑撰写的《满怀信心渡难关》一文,目的是希望其他产业报、企业报也从中受到启迪,为那些正在苦苦探索的企业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产业报、企业报的编辑记者踊跃来稿,共同探讨“产业报、企业报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虎总编”     
“虎总编”李艳芬,张为真他虎虎有生气,给人一种办报狂人的感觉。仿佛他从二十郎当岁进《运城报》当记者起,便产生了终有一天要坐上总编交椅的“野心”。他如愿执掌《山西人口报》帅印7度春秋,便又萌发了要办1份真正读者宠爱的《山西家庭报》的狂想。似乎是骨子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