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该是在很久以前就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那也应该是我很早接触到的关于班主任的教育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深地把我吸引,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兴许书本现在已经泛黄了,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我。原来教育就是富有爱心、充满童心、付出真心;原来教育就是要保持一颗童心,保持满腔的热情;原来教育就是那么有意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口气读完李吉林老师厚厚的一本《情境教育的诗篇》,我仿佛也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诗篇中跟随着李老师走进那改革创新的求索之路,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3.
我对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虽旱有所闻,但真正让我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体系的是在一次次研读了李老师充满诗意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手捧着这本承载着李老师二十余年创造性生命旅程的专著,感受着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老师从教五十余载,痴心于她的情境教育研究实践也已逾三十载,每当看到她那慈祥的笑容,每当想起她那温和而持久的教育情怀,心中总是涌起许多感动。李老师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让你亲近、让你感佩。从年龄上来说,她是长者,但她开口闭口朱先生,让我忐忑不安;从学问上来说,她是前辈,但她没有门户之见,始终敞开胸怀,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让我感动不已。更  相似文献   

5.
我已是年过七十岁的人了。在这人生的短旅中,曾作为学子之师的我,也不时想到自己的老师,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与记忆力的衰退,不少老师的形影,已在脑中开始淡化、模糊甚至消失;但有的老师还清楚,而梁姐(梁文若)却永远是鲜明的。多少年来,我一直思念着她。是她那炽热的真心来培育下一代,使我们这些少年,得到了有益的教育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整整一个寒假,我都窝在书房里读李吉林老师的八本文集。尽管窗外烟花灿烂,鞭炮噼哩啪啦的响,屋内电视节目热闹非凡,但我仍被李吉林老师的人格魅力、学术见解深深吸引了。从李老师的这八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作为情境教育主张者,作为情境教育流派的创始人,她对情境的理解是清晰的、深刻的,她的理念,她的全部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李老师在好睛境教学探索的故事》中写道:“……这次尝试让我领悟到,情境教育在其他各科的拓展,一定要遵循这门学科自身的规律,而不能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7.
日子在窗帘的反复拉开又拉拢中悠悠地往前奔去,我的从教生涯又多了一年的“过去”。回想起自身教育水平的一步步提高,我将一切都归于对书籍的感悟和对工作的反思。从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朱永新老师的《读书与教师长成》,到报纸杂志名言警句,我总是用最美丽的心情去捧读,任由自己沉浸在对教育的思考和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结识李元昌老师还不到两年,和他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但通过几件平凡的小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十月,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洪俊教授带领他的几名研究生到李老师那儿去拜师学艺,组织了一次“学习李元昌,研究李元昌”座谈会,我作为农村教师代表,受洪教授的邀请也欣然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回想自己做学生时,任父母、老师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却总是我行我素;而今自己在教育学生时,即使说得口干舌燥,竭尽全力想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却总是收效甚微。真真应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任你喊得声嘶力竭,我却听不到。”从一名接受父母、老师谆谆教导的学生成为一名苦口婆心教育学生的教师,我深刻地情得:简单的说教虽能进入耳朵,却不能触动心灵,  相似文献   

10.
正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感动     
在路上,雨”哗哗”地下着,那声音颇有节奏,好像是为我谱写的一首歌。我抬头望望李老师,只见雨水打在老师的肩膀上、腿上,而我却被李老师的雨伞遮得严严实实。我没有戴手套,手已经冻僵了,有点麻木。这时,李老师用她那温暖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顿时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12.
学会微笑     
不见李老师已有五六年了。但他的微笑,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忆中,李老师总是微笑着做事,微笑着说话。我们考得了好成绩,他微笑,于是我们在他的默默赞许里更加努力;我们做错了事,他微笑,于是我们在他那循循诱导中改正了错误;我们惹他生气,他微笑,于是我们从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中看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14.
俞祖琳 《师道》2010,(9):40-41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李镇西老师接到一届新生开学后的第一周,他给学生口授了一封家长信,请学生记下来拿回家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信的全文附后)。我从这封信中读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5.
一线心声     
《广西教育》2013,(44):66-66
李镇西说:“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那一个,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入群请写明验证信息:某地某老师)  相似文献   

16.
朱永新 《班主任》2012,(6):9-13
正三十年前,包括李镇西在内的七七、七八级大学生毕业,正式走进了大中小学的校园,开始了他们的教师生涯。今年是李镇西从教三十年,也是我从事教育三十年,《班主任》杂志组织召开的"李镇西从教三十年教育思想研讨会",我把它视为对我们那一代人从教三十年的纪念,视为对那个时代的敬意和怀念。——题记李镇西是我的学生,在本世纪初叶,他曾经跟随我读博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我是先做了他的学生,却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实。1999年,我们共同的朋友,当时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担任校长的高万祥先生告诉我,四川成都有一位中学老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班主任,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著作《爱心与教育》,让许多老师  相似文献   

17.
难忘李老师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很多,但让我最难忘的是我读四年级时的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有一双弯弯的、会"说话"的眼睛。课堂上,她那传神的  相似文献   

18.
杜艾芳 《江苏教育》2012,(Z1):49-51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掩卷沉思,感触颇多,深深为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所折服。《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教育了学生、感染了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班主任,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觉得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志弘 《班主任》2010,(9):13-13
第一次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如获至宝。于是,亦步亦趋地学习李老师的“招数”,我的工作小有成绩:所带班级基本做到纪律严明,成绩优秀,学生听话,家长满意,领导放心……这一切让我以为有了“爱心”班主任工作便会一帆风顺。然而,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20.
【源起】开学初,为了继续倡导老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学校如往年一样提出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加评析等要求。临近期末,大家读到了一年级邵老师的一本故事集——《孩子和我们》。集子的序言中写道:捧读这本老师们写的教育故事,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悄声对老师说“妈妈,我想亲您”的赵小迪,那忍不住在课上吃蛋糕的梅杰,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