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正廷,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国务活动家、社会活动家,1882年生于浙江奉化,1908年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后转入耶鲁大学.历掌武昌、广州、北京、南京四个政府外交部门,三充南京、北京、广州三地国会领袖,历任工商、财政总长和内阁总理,在近代中国交通、金融保险、文教体育、宗教慈善、医药救助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他的体育生涯.  相似文献   

2.
王正廷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外交家,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开拓者。文章以王正廷一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为基础,着重论述了他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突出贡献。同时根据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为线索,从历史角度对王正廷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认为: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近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碰撞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王正廷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体育事业的参与热爱,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育思想,并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论王正廷对中国近代体育的贡献易剑东中国近代体育始终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发展,它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体育界先辈们辛勤的汗水。袁敦礼、沈嗣良、阮蔚村、董守义等体育家以他们对体育思想和理论的大力宣传及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倡导为今天的体育史研究者所注目。然而,...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体育,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剧烈历史变革,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沧桑、悲壮和奋起,无数仁人志士、体育先驱、开拓者和创始人,为推动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代浙江体育名人辈出,在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以毕生的精力和高尚的人格惑力,为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文拟通过对出席过第11届奥运会的浙江体育名人:王正廷、沈嗣良、来君复、金兆均、舒鸿、江良规等人的介绍,浅析他们对近代体育发展的贡献,弘扬他们的爱…  相似文献   

5.
身为外交家的王正廷是民初著名的体育界领导人之一.在倡导中国体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育理念,体育发展关乎民族兴衰,体育卫国论,中国体育国际化,提倡民众体育,组织运动会,为近代中国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正廷是近代中国体育界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倾注 了很大的热情与心血。他不仅参与发起远东体协和远东运动会,而且领导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之 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最有权威的民间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近代体育清华大学孙葆洁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西方近代殖民运动及其势力扩张,奥林匹克运动传人了中国,在经历了初期与中国社会文化及其传统体育的激...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的100年,从学校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再走向社会,完成了体育在中国由近代进入现代,进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体育将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寻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流和源。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我们了解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64-1903),我国学校体育可以感受到裴斯塔洛齐那种宗教之爱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存在,中国传统教育和体育思想也深入其中;1902-1911年政治上的激荡和社会需要使军国民教育和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1912-1929年是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日渐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2— 1949)  谈起早期中国奥运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必须提到王正廷、孔祥熙、董守义。他们分别在 1922年、 1936年和 1948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王正廷是个基督徒,早年曾留学美国并在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他 1882年出生在中国,后移居日本,曾在日本担任过中国日本兄弟会的主席,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回到中国,当选为国民议会副主席,他居住在南京,在此期间还任职南京青年会的领导工作。不久便开始他的外交生涯,他曾是巴黎和平议会中国代表团的成员,直至 1938年,他一直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在 …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铭 《体育科学》2006,26(10):38-42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就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认为,第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留学生运动,在加快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同时,亦对近代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第二,近代中国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早期时西方体育的引进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引导上;第三,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中,对近代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王昆 《收藏》2006,(12):151-151
本刊综合消息 :8月10日,由《竞报》和首都图书馆主办的中国近代体育文物北京首展正式落下帷幕,在本次展览上,北京收藏家赵晓凯带来的400多件珍贵的近代体育文物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体育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青年会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教育体育服务团体。传入中国后开展了许多体育活动,组织过各类体育比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的172种广州近代体育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广州近代体育文献的发展分为发端、初兴、鼎盛、衰落4个阶段。受"西学东渐"影响,西方体育活动在广州获得迅速发展,这对于广州近代体育文献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近代广州出版业自身的发达也是体育文献繁荣的重要原因。广州近代体育文献整体而言存在理论专著不足、报刊停刊随意以及内容多元等特征。但是,广州近代体育文献的发展对于西方体育入华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有助于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发展,更有助于武术等本土体育项目与西方体育接轨,并借由出版业,获得自身的改良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概述1900-1948年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体育大事,按时间顺序大体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抗战时期、内战时期。 (一) 19世纪末,西方体育已传入中国。随着教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西方的竞技体育逐步通过教会学校在一些沿海口岸城市开展起来,如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北京通州的协和书院等都有田径、棒球、网球等项运动。而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堂,也较早地引入了一部分西方体育运动项目。如1890年创办的南京水师学堂、天  相似文献   

16.
源远流长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中国古代体育曾在我国南疆播下种子,繁衍花果。祖国南大门的广州又通过兴洋务、办学堂、传宗教、办商务等各种途径吸收大量近代体育的外来文化。正是两种文化的交织,在南粤大地形成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的一个侧面。其中以南海之滨的广州地区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其实践活动特别丰富多彩,这就为诞生和形成体育运动的综合理论学科打下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这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兆才 《体育科学》2005,25(5):73-7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分为三个时期:1840年-1860年鸦片战争的被动接受时期,1861年-1894年总结教训主动学习的洋务运动时期和1895年-1911年维新变法迅速发展时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产生随着时代的脉络,带有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度挖掘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的发展历程和所蕴藏的历史价值,对1915年至1948年间非体育杂志刊发有卷有期的29种体育专号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近代非体育期刊刊发的体育专号在中国体育近代化和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给当前体育期刊发展的启示是:提倡体育期刊与非体育期刊出版单位展开合作交流、鼓励非体育期刊刊登中小学学校体育研究的专题内容、建立体育期刊在线交流平台,使体育期刊发展融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体育传入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经历了满清、军阀统治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由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近代体育在我国发展得很慢。为了研究学校在发展近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我们以北京运动员在高水平的竞技中所取得的成绩来加以说明。在上述三个时期中,我国运动员参加高水平的竞技比赛有三次奥运会,十次远东运动会和七次全国运动会。所参加的三次奥运会由于人数少,项目不全,并不具有典型意义。北京运动员所参加的全国运动会,亦有类似情况。以1948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为例,北京市由于经费不  相似文献   

20.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60年中风雨兼程,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体育史诗.走向世界、走向奥运,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伴随国运的昌盛,体育的强大,学校体育也进入到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