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根据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19题的阅卷情况,谈谈该题的命题思路、考生的答题情况反馈以及对概率统计题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的改卷工作,负责第19题(以下称本题)的评卷工作.评卷工作结束后,笔者获得了2009年全省文科数学考生(以下称考生)本题的答题情况及统计数据,并根据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本题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及高考试题的命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特点及部分题目分析 2007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反映理综比去年难,主要是物理难度加大,特别是第14、15、16、18、19、20题,其特点主要是题给因素的不确定性,需要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分析各种可能情况。这份试题充分体现了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的命题方向,重点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现对这几道选择题作详细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解高考实验题的失误谈起李晓林(西安·陕西教育学院,710061)笔者在1996年高考物理评卷中,对考生在解实验题上的失误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考生的典型错误统计第15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错例1:第二空ΔEK计算错误,据...  相似文献   

5.
高考实验题灵活多变、易于发散,有利于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特点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1两道江苏物理高考题暴露的教学缺失很多考生对2012年江苏物理高考第14题(2)、(3)两问觉得不可思议无从下手,原题和参考答案如下:题1.(2012年江苏物理高考第14题)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很突出,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逐步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选、电路设计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物理实验题赋分较高,已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而它又往往是学生的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因此,物理实验能力能否提高及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成功与否,是高考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13年广东高考物理卷第35题是一道典型的系统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相结合的综合性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在特定物理情景下应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思维能力,难度处于中等偏上.然而从高考评卷的结果来看,本题的得分和区分度都偏低.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文、理)散学试卷是两套计算量较大的高考试卷,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高考试题相对于2006年的高考试题难一些,与2003年的高考试题难度差不多,其实质是第1~9题、第11~13题、第16~18题较易,第20题的第二问和第21题(理科的第二、三问和文科的第二问)较难,大部分考生都未做.考生得分拉开差距的是第19题、第20题的第二问和第21题(理科的第二、三问和文科的第二问).2007年高考湖南卷数学试题增加了填空题的分值,  相似文献   

10.
岳燕宁 《物理教师》2005,26(2):62-62
200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第6题是一个考察能力的好题,该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物理图景,推导出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雷建军 《教师》2013,(1):50-51
2012年湖南高考理综卷中的第24题.是一道将物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得很紧密的题,这道题14分,需要考生运用有关用拖把拖地的生活经验解答.试评的结果是此题考生失分比较严重,引起老师和家长的热议。实际上这个题的出现与课程改革中课程观的变化有关,课程观的改变对高考各科命题均有影响,应引起学校和高三老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数学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本文据201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卷第19题,参考多位考生的试题解答,分析考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括考生答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山西区)理科综合物理Ⅱ卷中的第23题是一个运动分析题.该题设计新颖,物理图景贴近学生生活。从多个层面考查了考生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由于题目设计本身的开放性,涉及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除常规公式法外,还有平均速度法、图象法、相对运动法等.不仅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戴庆煌 《物理教师》2013,(10):71-71
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22题属新题型,理解题意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该题能力要求高.是一道难题,面对第(3)问许多考生束手无策.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高考物理计算题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最准确、最精练、最概括的语言,是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运算.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主要是学习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高考湖南数学卷计算量较大,考生反应相对比2006年难一些,与2003年差不多.实质是理科卷第1题到第9题,第11题到第13题,第16题到第18题较易,第20题第二问和第21题的第二、三问大部分考生未做,考生得分拉开差距的是第19题与第20题第二问和第21题的第二、三问.许多平时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16.
每年全国各地高考实验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电学实验题,更是常考常新,精彩纷呈。物理实验题在高考物理试题中一直占有相应的比重,高考物理力图通过纸笔实验的形式,将实验现场拍摄的场景呈现在考生面前,让考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实验情感,进而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虽然,高考物理实验题的面目年年新,但都是对课本实验的加工、深化与迁移,这些实验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情感,突出考查考生是否真的做过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7.
高考复习进程将半.题海战术绝非复习良策。本刊2013年第12期-2014年第2期连续三期重磅推出《高考重难点“破冰”训练营》。特邀省内名校名师。为考生命制一系列紧贴高考、以题代法的原创典题.引领考生思路建模.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卷第25题是近十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可谓不避陈题,它源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平淡中透新奇,体现能力要求,其特点是构思巧妙,突出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考题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卷第25题是近十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可谓不避陈题,它源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平淡中透新奇,体现能力要求,其特点是构思巧妙,突出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就近三年的高考情况而言,几道与词汇相关的题目得分均不很理想。1999年第1(字形)、第2(虚词)、第4(成语)题的得分率分别为35%、19%、38%,为前十题得分率的末三位。2000年成语题的得分率为57%,在前十题中倒数第五。2001年江苏考生第2(字形)、第4题(成语)的得分率分别为35.67%和59.33%,为前十题倒数第三、第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