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当家庭成员之 间缺乏沟通,父母和孩子彼此不理解时,家庭将不可能成功地完成应尽的教 育责任。最近,进才北校作了个中学生热点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与父母 沟通的议题位居热点排行的前列,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渴望“爸爸妈妈能和自 己多一些沟通,多一点理解”。这个调查发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中学 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危机。近日,由本刊与上海电台合办的“中学生论 坛”来到进才北校,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学生和父母沟通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自编的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问卷表,对武汉市六所中学的1500名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中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父母对中学生的关心以及父母对中学生人格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分析,同时为如何正确处理中学生和父母关系提出相应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育背景对于当下正值青春期,且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而言,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的矛盾心理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产生很多矛盾与冲突。很多中学生不懂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伤害亲子感情、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这样的班级现状,我设计了此次主题班会。二、教育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认识到亲子沟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就必然要和人沟通交流。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和老师沟通,如果沟通不顺,就不能完全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我们要和父母沟通,如果沟通有障碍,就可能导致家庭环境不和谐;我们需要和周围的同学沟通,友情可以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与人交往的过程是包含很多学  相似文献   

5.
采用青少年人际适应问卷、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调查了2332名中学生的人际适应特点,并探讨家庭功能和情绪智力对中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人际适应水平从初一到高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女生在亲社会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家庭功能显著预测中学生人际适应,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人际疏离呈显著正相关;(3)情绪智力在家庭功能和人际适应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包括: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和过于优越的家庭经济背景。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父母多关心子女,多与其沟通;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老师经常会对学生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力不从心,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些孩子不是与父母没话讲,就是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对着干。而中学生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约束、限制太多,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他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但有25%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了家长及老师,23.5%的人的理由是不想听父母唠叨,更有甚者直接把父母“拉黑”。
  这个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来轩然大波,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朋友圈“拉黑”父母的行为可以理解,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隐私和思维方式,需要有自由的空间,父母要学会放手。也有人认为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父母和子女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父母不仅能及时得知孩子的最新动态,也能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多多地了解社会,而子女“拉黑”父母无疑是一种拒绝亲情交流的表现。
  作为高中生,你对子女在微信朋友圈中“拉黑”父母一定有着自己的看法,请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中学生家庭亲子有效沟通欠缺,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给予双方一定的指导,而班主任作为连接双方的一个重要主体,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助力中学生与其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学班主任工作实际,通过分析部分中学生家庭中亲子沟通的现状,寻找阻碍中学生家庭中进行有效亲子沟通的各方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班主任如何促成中学生家庭有效亲子沟通进行思考,提出有效策略: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素养的自我提高;激发家长求得自我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咨询中常有中学生家长来访,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孩子不愿上学,孩子迷恋网吧等。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家教》2012,(2):13-17
和孩子沟通难,已成为今天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块心病。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能与孩子无拘无束默契地交流,这不仅需要父母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沟通方法与策略。能通过下面的“五关”无疑是很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学习投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基本上是积极的、关心的;中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较高;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程度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投入因素能够共同预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学生家长需要适当改变教养方式,教师要认识到中学生学习投入上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陈述了一个中学生在离异家庭中的不幸遭遇,班主任通过自己的爱心和真诚挽回了父母对女儿的爱。文章认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和家长进行心灵沟通,与学生心灵相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2020,(2):78-78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家长中明显下降,焦点集中在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约50%的中学生不再或极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打骂孩子的数量明显提高。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是快乐时光;73%的孩子认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最接近保姆或教官;88%的家长坦言,与孩子交流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2,(4):56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与孩子能够心与心地交流。换言之,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赢得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试题]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创新兵法]打开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沟通的对象上看,可以写自己对动物、对环境的关爱之情,考场满分作文《白鸽情结》,讲述就是自己与一只白鸽从“讨厌”、“巧遇”到“相知”的过程;二是从沟通的方式上看,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中学生报》调查,我国有58%的中学生与父母有代沟,31%的学生承认自己不很孝敬父母,还有15%的人不知道如何对父母表示孝心。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本刊应众多热心读者的要求,隆重推出“热点聚焦”——孝敬父母要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北京101中学曾宏伟不走父母走过的路可以,但不可以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上海闵行中学江涛花钱时当思来之不易,尊重父母的劳动就应当慎重消费。——天津30中学孙琴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却能够努力孝敬他们。——重庆渝北中学李昕把书读好是对…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主题 与父母沟通 二、活动目标 学会与人交往,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庭的亲情;而大多数父母出于"望子成龙"心理对孩子的训斥与唠叨,常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两代人的隔阂.  相似文献   

19.
离家出走、弑父母、自杀等极端现象在中学生中时有发生。虽然是极少数,却反映了中学生中一种可怕的消极现象:厌父母、厌家、厌世。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学生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有关个案的报道中反映“不良亲子沟通”是导致上述消极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凯 《家庭教育》2010,(7):62-65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事实确实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父母的做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常常被孩子指责是“烦人”。父母试图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遇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拒绝。这是为什么?是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沟通的需要吗?不是。不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也最需要与别人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