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祸水东渐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1926年闻一多先生写的充满爱国情怀的<七子之歌>诗之一.诗中的"妈港"是西方人称澳门为Macao的音译.澳门是最早被西方帝国主义强占的中国领土.经历了400多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澳门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2.
澳门--中国的宝岛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和临近的两个小岛,位于珠江口西岸,南临南海、面积15.5平方公里.古称"壕镜",洋人据居民旧称叫"妈港".  相似文献   

3.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七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七…  相似文献   

4.
背影     
上周难得空闲,我特地安排自己回华容老家一趟。家乡所在电信局的领导特关照我,说你难得回老家一趟,安排个车给你吧,我说我开车还不熟练,局长说给你安排个司机吧!我其实是很不习惯这种待遇的,但考虑到年迈的父母的感受,我还是答应了。快到老家所在的镇上时,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我回来看您二老,现在已经快到镇上了,母亲有些激动地说,那你到镇上后叫个摩的吧。我说妈不用,我自己带车回来了,妈有些意外,说你真的开车回来了啊?我说真的——妈。妈说那好,你爸一大早就到镇上去了,现在可能正在镇上的菜市场卖黄  相似文献   

5.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新闻人物     
澳门之花容韵琳“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闻一多先生谱写的《七子之歌》听起来让人回肠荡气,思绪飞扬。人们在记住这首歌的同时,也记住了那牵人心弦的童稚嗓音。唱这首歌的大眼睛小姑娘名叫容韵琳,今年刚9岁,是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四年级学生。小姑娘祖籍广东,父亲是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  相似文献   

7.
梅子 《湖北档案》2009,(4):36-36
那年。当我在小学读书时.正赶上3年自然灾害。我们村里好多同学都缀学回家找野菜、挖树根填饱肚子。我也准备退学。哭着对母亲说:“我肚子饿。”母亲说:“孩子.忍着点吧.妈会想办法不让你饿肚子的.啊!”  相似文献   

8.
股神     
我的父亲母亲最近不大恩爱。先是股市全盘飘红,咱爹套了五年的股票终于有出头的日子了,走路腿都打飘地去了交易所,送股加涨的赚了着实不少。一回来就朝我妈嚷嚷:“你看你看,这不是赚了么?妇道人家,懂什么!”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旧庆典采访记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1997年6月15日至7月5日,我作为人民日报赴港采访回的一名成员,在港采访回归庆典,度过了不寻常的20天。往事历历,至今犹新。明日将启程当记者有10多年了,出差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次却不同,启程前夜我失眠了。是对即将升学考试的儿子的牵挂吗?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这并非主要。是对身患癌症的母亲的担忧吗?这确是我所挂念的,但令我些许安心的是,她刚刚做完复查,尚未发现转移的迹象。母亲一再叮嘱我,“妈没事,不要为我耽误了你的工作,香港回归是大事。”令我辗转反侧难…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正>化妆品有位太太走进一家商店,指着一堆化妆品对店主说道:"这些有什么用处吗?"店主回头叫另外一个年轻的女子:"妈,你出来让她看一看你的皮肤!"  相似文献   

11.
一条猛料 "求求你!把我女儿的事情报道出来!"女孩母亲拉着我的手,一遍一遍地说.  相似文献   

12.
李振宝生于1929年8月,是天津市汉沽区(原河北省宁河县汉沽)人.虽自幼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他高中未毕业就抱着消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和迫切的愿望走上了革命道路.离家时,母亲拉着他的衣袖,依依不舍:“你走了不想妈?”他坚定地回答道:“我想妈,可妈已经解放了(汉沽在1 948年12月就解放了),而南方的很多...  相似文献   

13.
爱贴在背后     
我怀孕已经九个月了,出门越来越不方便.昨天是我母亲的生日,丈夫出差去了,我只好一个人上街去母亲家. 步行两分钟之后,我来到了车站.公共汽车还没有来,后面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身,一位漂亮的姑娘指着自己身后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云南档案》2011,(12):62-62
<正>前不久,我回乡下看望父母,到了午饭时间,母亲问我想吃什么,韭菜饺子还是打卤面?打卤面吧!好久没有吃母亲做的打卤面了,梦里都想吃呢。母亲笑呵呵地说:"那我多做点,你吃个够!"洗手,和面,母亲虽然一头白发,动作仍然麻  相似文献   

15.
李云涛  钱敏 《兰台世界》1999,(12):36-37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自1553年被葡萄牙侵占后,进行了长达400多年的殖民统治.今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行使对澳门的主权,与祖国分离近四个半世纪的游子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可你了解澳门今日的政治经济制度吗?  相似文献   

16.
老乔每有新作,我总找来拜读。一则读文如睹人,会会文友;一则看点门道,获点人生感悟与艺术享受。近日读了他的散文《妈妈》,胸中便涨满了春江般的亲情与激动。先是为“妈妈”自然、质朴、亲切的心性肃然起敬。你瞧,这位母亲平常得“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因为过去“她太穷了”,但她人穷心善,把人当人看,平和公道无私的行止,叫村里人无不称赞她“真是个善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时时膺记在外当“公仆”的儿子是否“变了”。当得知儿子当选为县长,她连夜把儿子招回来叮咛不及:“这可不是玩的,你要是觉着没有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儿子临行,她又语重情长地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相似文献   

17.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8.
洗澡     
小时,讨厌洗澡,特烦听妈唠叨:“洗洗你耳根子上的泥!”爸偶尔会带我去“清华园”泡澡堂子。洗澡我根本没兴趣,去只是想吃东安市场的豌豆黄儿。在那儿最叫痛苦的是,泡到半截,闯进一爷们,光着,肚皮上裹一浴  相似文献   

19.
祝福祖国     
五千年文化厚重的词汇,我只挑一个,在你六十华诞的时候,向你问好! 诗的国度,我无法简单地把对你的感情抒发.六十年,我清理记忆的磁盘,回忆的通道潮涌无限感激.  相似文献   

20.
每个通讯员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我是靠采写“家庭新闻”起步的. 一天,我发现,妻子和我结婚多年,竟没有叫过婆婆一声妈.细细一想,在我们这儿,不仅我家如此,媳妇不叫婆婆为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尊重老人的一个表现。为此,我写了《媳妇,请叫婆婆一声妈》的家庭新闻,被《山西青年报》采用。这一下,更促使了我注意寻找家庭报道的素材。我想起有一天,我回家很晚,妻子问我干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