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华 《出版广角》2021,(9):86-88
随着世界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变革,中国特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发展中,高校势必要转变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起更适应媒体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文章从融媒时代主持人竞争力的新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总结融媒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信息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萎缩。这个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为了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媒体受众的特点,播音主持的语言、语调、声音、形态都要进行灵活改变,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完善来锻造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创新和调整,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成为各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新媒体发展特征,分析了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资源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4.
毛阳南 《今传媒》2016,(12):143-145
播音与主持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整合者,在媒体与受众之间起到关键性的纽带作用.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了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推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杨琳 《传媒》2021,(22)
在传统媒介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享受,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质量呈现.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产生,传统播音主持领域受到严重冲击.如何适应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探索播音主持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林小榆所著的《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现状与趋势》一书,立足融媒体时代,探寻播音主持领域的变化与问题,剖析行业发展桎梏,探寻行业发展方向,着眼于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以期推进播音主持艺术在融媒体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传统媒体改革转型的步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改变了新闻媒体发展环境,促使新闻媒体在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等方面做出变革,也要求包括新闻播音主持在内的新闻工作者强化创新意识与转型意识,适应信息传播环境以及自身岗位要求产生的变化。本文认为,在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工作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受众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无专业播音主持的节目形态挤压播音主持职业生存空间、受众参与度提升弱化播音主持作用等。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播音主持转型路径,通过提升用户意识与服务意识、提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等策略,有效提升播音主持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凡博 《青年记者》2016,(29):99-100
现实困境与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媒体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 媒体融合对媒体从业人员形成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身处传媒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成为受媒体融合影响较为深远的群体之一.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持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如何培养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人才,成为摆在播音主持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建立一套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当前媒体环境,对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主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播音主持行业新的发展需求。为了适应行业变化,本文选择了听众思维、媒体环境、广播技巧三个角度论述新行业环境下广播播音的语言要求,提出了一些创新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全媒体"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受众群体不断分化和媒介形态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媒介的传播内容以及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并且对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孕育的新闻类播音主持人,当今面临着极大的发展瓶颈.文章主要分析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应该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并且进一步剖析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于新闻类播音主持人而言应该如何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播音主持是新媒体时代节目制作的关键人员,尤其是在媒体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更显重要。当前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培养模式上也可以更加多元化,以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更大程度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媒介格局。新旧媒体的相互碰撞又促使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的整合、竞争、拓展、创新,这也必将成为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媒介环境的改变使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以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革新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设置符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赋予媒体行业更多的时代元素,给播音主持带来新的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播音主持该如何适应新定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特征,以及在此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定位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如何做到新定位、实现角色转型,最终构建播音主持新风貌。  相似文献   

14.
苏紫岩 《今传媒》2016,(8):172-173
新时代语境下,广播电视宣传的融合交互及新媒体应用取得了飞速发展,商业化的现代传媒改变着文化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创作理念更加开放、务实、积极,这一时期广电节目类型丰富,播音主持专业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然而社会上一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加上主持人培养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主持人媒体素养缺失、很难适应新媒体对主持人的要求给主持人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本文将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需具备的媒体素养以及新时代下主持人适应及提升媒体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翟慧慧 《传媒》2021,(10):52-54
全媒体时代,传媒教育行业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培养方式和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新时代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型主持人,是当前各大高校播音教学系研究的重点.2019年,号称"神仙打架,全程高能"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不仅收视率颇高,还引发全网热议,连上微博热搜榜.该节目节奏明快、内容饱满、气质阳光,牢牢锁住了大众的注意力.众多"宝藏"选手连连PK,既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播音主持的未来,也引发了人们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优秀播音主持人的思考.本文基于媒体快速发展视角,分析播音主持人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的困境,以及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和"跨界"能力,进一步探究新时代播音主持人的培养策略,期望能帮助年轻的播音主持人更好地成长,推动整个播音主持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在新媒体环境下,不管是在媒体发展形态还是节目播出的形式而言变化都非常迅速。播音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形象,在节目当中起着串联性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也赋予了播音主持人新的特征,对于其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文我们从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新特征着手,就其创新发展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新媒体技术水平正在持续提升,短视频等快消文化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强,这意味着社会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表演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而现如今高校针对播音主持以及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达到实际的就业要求。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方面出发,对表演、播音主持专业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融合展开了深度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播音主持的风格也要随之变化,从而更加适应受众的需求。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播音主持风格的基本特征,依据当前行业现状剖析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风格的培养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6年,被称为我国的"网络直播元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火热的网络直播带来了信息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主体的变革。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正在悄然影响着播音与主持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构成格局。网络直播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环境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才能、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是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