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急遽扩张、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多,这是媒体发展和社会信息流通加大的需要,但这种变化来的还是快了些.仓促了些。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媒体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的记者们需要哪些必备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2.
李振合 《新闻窗》2010,(4):115-116
作为当今社会舆论的主要引导者,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新闻工作一旦丧失道德价值,就会对社会带来巨大伤害。鉴于此,本文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职业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明荣知耻、褒荣贬耻,既是新时期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新任务,也是实现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搞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70余万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找准做假新闻源头 多管齐下打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向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确舆论导向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不容避讳的是,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这些或捕风捉影、凭空编造,或夸大其辞、违反常识的虚假报道,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明确规定、监督的权限不清、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导致新闻异化现象出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进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利用现有法律进行有效合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自律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和完善新闻立法是推进新闻舆论监督法治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虚假新闻也相伴而生,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出现的新情况,传统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应对,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8.
关注新闻道德谨防"集体犯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随着大众媒介文化对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深远,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他们的道德状况,越来越为新闻媒介及新闻团体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周泽 《新闻记者》2004,(3):30-30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传播的内容对公众具有极大的的影响,因而其导向极为重要。在媒体报道中,新闻从业人员通常对政治导向都比较敏感,也大都能够准确把握。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法律专业素质的欠缺,一些报道和评论,尤其对案例的报道和评论,并未准确体现法律的精神,有的  相似文献   

10.
李秀珍 《传媒》2008,(5):68-69
人口新闻是对人口计生领域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保持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人口计生事业令人关注,人口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那么,怎样搞好人口新闻的报道呢?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人口新闻的特点,强化人口新闻编辑的素质,在提高人口新闻编辑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媒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打破新闻从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文风,切实做到"走、转、改"是新时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本文从作者自身经验出发,谈谈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思维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风问题是社会和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中宣部发出关于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借助全市新闻单位行风评议的工作契机.结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55周年.由专业调查公司对上海广播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这也是继去年上海电视人社会调查后.向社会各界了解上海广播人在行风建设.职业道德、社会职能、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孟毅 《青年记者》2006,(15):78-79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达政令、发布新闻、引导舆论和指导工作等多项重要任务。作为新闻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在做好党和人民喉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党对党员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努力克服模糊观念,自觉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对一手新闻信息的辩证分析能力 辩证分析能力,通常是指媒体编辑判断新闻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公正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新闻必须具有真实等特质,这是社会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治、商业、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大量不真实、不客观的新闻充斥在信息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景婕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77-178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机构中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等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承担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新闻干部到为各类新闻媒介机构培养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经历的最大变化。由于新闻传播业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职业,时代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了,公众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期待更强了,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评价水准也更严了。这实质上是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高职新闻传媒专业,面对上述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树立积极应对的思想。在包括教育思想转换,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在内的教学改革方面,下大功夫。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是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也是通向更高层次改革的切入点。经过几年的高职新闻教育实践,笔者以为,在这方面可探索的空间很大,但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狠抓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融媒体时代广受人们所喜爱的一档新闻节目,其在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的同时,实现了正确理念的有效引导。民生新闻记者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民生新闻的质量及社会影响力。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机制发生重大转变,其具有播报频率多、互动性强的特点,这也对民生新闻记者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基于融媒体对民生新闻记者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当前民生新闻记者工作中的不足,并指出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记者所需素质的培养策略。期望能提升民生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继而实现民生新闻与融媒体的高效融合,促进民生新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重塑新闻工作者形象及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娜  张弘 《新闻窗》2011,(5):60-62
在中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新闻职业的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记者队伍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际的沟通交流也日益密切,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潮的不断出现,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层次得到了丰富与提升。而广播新闻节目也逐渐从传统的录制播出转变为直播,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也从以往的对新闻素材简单组合转变为复合型的创作加工。媒体播报节奏加快,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这些都对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新闻编辑工作实际出发,对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综合素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林新 《新闻界》2005,(5):62-62,59
在传媒业迅猛发展,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增强的现在,作为传媒在社会中活动的个体--新闻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闻自律,强调新闻人专业素质就成为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而要强化新闻自律,提高新闻人的专业素质,首先就得提升新闻人的思想素质,因为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有了较高的思想素养,新闻人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新闻实践活动自觉地约束自己,较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