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如阳光     
薛峰 《阅读》2010,(1):21-22
一个小女孩曾经问过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四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弦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因为在您说‘没有’的时候,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  相似文献   

2.
儿童节快乐     
《阅读》2013,(6):48-48
开心,开心,我真开心。礼物,礼物,我爱礼物。洋娃娃,图书还有拼图,我收到了许多的礼物。你知道为什么吗?哈哈,今天是儿童节!  相似文献   

3.
卜美玲 《阅读》2012,(7):39-40
一天.我发现我家厨房的洗菜池边多了一个桶.我问妈妈:“水池边放一个桶干什么?”妈妈笑着说:“过几天你就明白了.”之后的几天里.我就细心地观察。原来这只水桶是存放淘米水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梳妆     
叶永烈 《阅读》2009,(9):11-13
上月,韩国《文化日报》的记者前来采访,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你的眼中.当今中国是什么样的形象?”我即答曰:“当今中国是一个布满脚手架的国家!”他听罢,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妙……其实.“布满脚手架”的印象,不论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处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龚海平 《阅读》2008,(5):36-37
曾看到教材课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The sign on the birds’cage is interesting.”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鸟笼上的那个标志很有趣。”但是,汉语中的“鸟笼”能译成“the birds’cage”吗?我认为,“鸟笼”是绝对不能译成“the birds’cage”的。如果“鸟笼”译成“the birds’cage”,那么“兔笼”不就可以翻译成“rabbits’cage”了吗?由此类推,“书包”不就可以翻译成“books’bag”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争功劳     
王婉翠 《阅读》2014,(10):26-27
“我的作用最大!”“不,我的作用才大!”“你们不用争了,我的作用比你们大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文具们在争论谁的作用最大。“没有了我.主人能写出字吗?”钢笔得意洋洋地说。“哼,我才是天下第一,你别吵.我还能把你写错的字涂掉呢!”修正液不服气地对着钢笔说。“你们不用再吵了.我才是第一,没有了我,主人能把字写哪儿?”本子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匆匆地说。  相似文献   

7.
“你将做一个什么?”大人问个没完。“做舞蹈家?做医生?还是做个潜水员?”  相似文献   

8.
今天下午.老师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右手提着一个笼子,笼子上罩着一块布。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  相似文献   

9.
跳长绳     
吴爽 《阅读》2014,(5):26-27
学校要进行跳长绳比赛了,我决定先去练一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问爸爸:“我们家有长绳吗?”“没有。”爸爸回答道。“那该怎么办呢?”我又问了一次。“用短绳来跳呗。”说着,爸爸就叫上妈妈一起去找了,我也帮着急急忙忙地找。“终于找到了!”我一阵欢呼。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我们忍受着外面的雾霾.面带笑容地出去了。  相似文献   

10.
龚海平 《阅读》2008,(3):40-41
同学们都会用英语说“你叫什么名字?”更有不少学生以为,只要想知道对方的姓名.就可以说“What’s yourname?’。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常常并非如此.如果总是用“What’s your name?。来询问对方的姓名.往往并不适宜和得体。  相似文献   

11.
周英 《阅读》2009,(1):68-69
I.过年了,Lucy和Lily为爸爸妈妈准备了许多礼物。请你帮助她们将礼物放入正确的礼盒里,填序号。  相似文献   

12.
值此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5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谨致一个从红大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热烈祝贺,祝愿“红旗”永远飘扬在成人教育的阳光大地上。并以回忆“在红大的日子里”的几件琐事作为献给50周年校庆的小礼物,以表纪念,并致敬意。  相似文献   

13.
翟和喜 《阅读》2010,(12):15-16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哦,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课文中处处体现了林冲的“让”,究竟有哪些“让”呢?  相似文献   

14.
汤素兰 《阅读》2012,(7):20-21
“狐狸有一对翅膀!”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森林掀起了轩然大波.喜鹊说:“狐狸长翅膀?天大的笑话!”虎说:“岂有此理!我还没长翅膀,他倒长了!”狼赶紧安慰虎:“大王您不要生气.这狐狸肯定是个残疾!”  相似文献   

15.
丁秀琴 《阅读》2011,(6):24-25
夜空闪闪的星星.水中游动的小鱼,枝头飘香的苹果……生活.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纷繁多样的世界。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是啊,不认真观察,我们又怎么来描绘这美丽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游戏     
高乐源 《阅读》2013,(10):26-26
今天上课时.老师领着我们做了一个名叫“反着干”的游戏。 游戏开始,由老师当发令员,先请六位同学上场。只听老师大喊一声:“站好!”台上的同学“唰”地一声笔直站好,我们台下的同学则笑得不亦乐乎,有些捂着嘴,有些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还有些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指着台上的人……过了大约五六秒钟.台上的同学才反应过来:都已经说了是“反着干”,自己怎么还“正着干”呢?他们虽然下了台,但表情里还透着不甘,埋怨,还有遗憾。  相似文献   

17.
诸子语 《阅读》2011,(6):23-23
“小迷糊.小迷糊……”是谁在喊小迷糊呀?小迷糊低头一看,哦,原来是“意义”和“意思”小哥俩。  相似文献   

18.
徐继立 《阅读》2014,(10):20-21
瓦特看到开水顶起壶盖产生了疑问,最终研制出蒸汽机;牛顿因从枝头落下的苹果引起了思考,而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疑。”其实,对于阅谤,起点的“疑”也一样极为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那么,在阅读中该怎样去质疑呢?打开课本,你会发现,课文的题目常常会去点明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间和某一位人物.或者是文章。所要讲述的事情等等。  相似文献   

19.
可爱的莲蓬     
何少阳 《阅读》2014,(10):24-25
上课了,郑老师拿来了一袋看起来有点像漏斗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大的,圆圆的,露出一个个绿色的脑袋,每个脑袋上还有一个小黑点,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用圆溜溜的大眼睛朝外张望着。小红小声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小冯大声地说:“这个东西我在东关街见过!”我伸长脖子看了看,开心地说:“这是莲蓬!”“莲蓬像什么呢?”郑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