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媒介在法制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媒介法制传播主要通过简、帛、石刻、报纸、图书等媒介进行。在近代,特别是在清末最后十年间,由于大规模法律修订活动的展开以及先进印刷技术的输入,媒介法制传播曾出现一度繁荣的局面。总体看来,媒介法制传播呈现由小众向大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媒介在法制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媒介法制传播主要通过简、帛、石刻、报纸、图书等媒介进行。在近代,特别是在清末最后的十年间,由于大规模法律修订活动的展开以及先进印刷技术的输入,媒介法制传播曾一度出现繁荣的局面。总体看来,媒介法制传播呈现由小众向大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4.
媒介法制传播的突出特性是它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特别明显。媒介的“议程”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来设置。媒介法制传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化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以及娱乐功能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法制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具有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信息。法制新闻报道,就是人们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对于新近发生的具有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信息进行传播。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法制新闻是与社会的法制实践相伴而生的。古往今来,中外法制新闻史同样承载了法制新闻传  相似文献   

6.
谣言一直是灾难发生后的重要社会问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虽然谣言也通过某些渠道传播,但都难于形成气候。谣言为何难以蛊惑人心?法制的完善、政府机制的成熟、媒体及时报道、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等都是推动这一进步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是国家发展的要务。传播驱动着翻译对受众产生影响,受众反馈与文化的传播推广联系紧密。以受众为主线,对翻译实践中多元素关联展开梳理,围绕时代需求与传播瓶颈、主体经验差异、文本类型与受众群体关系等方面,阐述当代中国对外传播中受众意识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注重受众反馈,科学分析文本类型,积极依据受众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实际需求等实施动态顺应的翻译策略能有助于提高翻译实效,切实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成败。政策传播机制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由政策传播主体、政策传播内容、政策传播媒介和政策传播受众等要素组成;软件包括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政府—媒介—受众的合作、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大众信源在带来信息传播新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欧美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涉及到法律内容,这些涉法文学作品并不是把法律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借助法律来表达作者的某些思想,或者将法律作为一种隐喻的对象,或者将法律作为一种反衬的对象,从而来揭露批判法律的不公正。文章将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宗教、法律与金钱等方面的比较。来探讨欧美涉法文学的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庄严的工作,它承载了记录、积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重要使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闪失,编辑对于稿件的鉴赏与甄别也就特别重要。编辑甄别稿件的质量,须从学术查新、政法把关、辞章鉴赏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阐释的是欧美涉法文学在写实艺术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如涉法文学既运用法律写实的方法呈现法律严谨,又用客观写实的方法反衬法律的不公,更用主观写实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理想;涉法文学既用批判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更用怪诞讽刺的手法在读者心理制造嘲笑憎恶的反映;涉法文学在运用心理刻画方面则可谓"犯罪心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尤佳 《科教导刊》2021,(2):164-165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法律通识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课程应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不同于本科院校法律通识课程内容,也不同于法律专业课程内容,应选取与高职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关系更密切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及其相关作为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5.
要做好法制节目,记者需具备多方面的意识和必备的素质,首先应该具备法律意识,到位而不越位,在角色定位上也要做到公正、中立、客观、全面。与此同时,还应具备导向意识、现场意识,在记者及节目采编上也要广涵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使法制节目从约束人到教化人、培育人的方向转变,从而整体提升电视媒介及记者正确引导大众、同化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的本质是一种人的信息交往方式,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日常生活影响愈来愈广泛,渗透愈来愈深入,作为正面效应的信息交往被异化出诸多负面因素。本文旨在梳理大众传播视域中人交往异化的四重规定性,即人交往主体性的异化,人交往主体间性的异化,人交往语言性的异化,人交往社会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社区参与:内涵、实施及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的决定着社区参与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社区参与的主体、客体和方式三个层面说明了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社区参与的内涵;以社区参与中课堂和社区的双向关系和社区参与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其法治教育中社区参与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特色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华夏地域文化传播研究成果颇丰。在内容分析方面,“传播论”认为挖掘、认知本地文化是传播之始,但内容编码上还要下功夫;叙事分析深受青睐,个案研究是天然选择。在媒介分析方面,新媒体新技术深受追捧,地方媒体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且必要推手,交通工具与设施化为传播媒介,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传播的中转站,汉语国际教育是地域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在效果研究方面,量化研究少而精,质化研究多而不强;效果应用主要服务地方党政系统,集中旨在提升未然效果。其总体特征是还处在破土而出的成长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定势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以偏盖全、相对稳定而又可变的特征。它的形成要经过三个过程,传统观念和规范、媒体以及从众效应等是其形成的原因。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