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生活》:又到春季时分,这个月先迎“惊蛰”后迎“春分”,天气慢慢变暖,人也精神多了。这期间该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又有怎样的养生要点呢?春季养生吃什么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很雅的俗语叫“旧雨新知”,旧雨指老朋友,新知指新朋友,“新知”容易理解,“旧雨”是什么意思呢?老朋友跟下雨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一、发现问题 电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科学书《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里.有这样的描述:“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太可怕了!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是不是生长不了任何植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我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动手做个实验看看呢?”  相似文献   

4.
校园幽默     
清山 《知识窗》2011,(1):37-37
名词复数 老师:“汤姆,‘男人’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人体本身有对抗自由基的功能,称为抗氧化能力。但随着年纪越大,加上外在环境因素,自由基会减弱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对健康造成伤害。既然我们无法远离自由基,就只有依赖有效的防御军——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些能够稳定体内自由基的物质,抑制自由基导致的连锁氧化反应。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及免受过多自由基的侵害,最理想的方法是在饮食中添加抗氧化剂,提升身体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画鬼最易 古代有一位画家被请进王宫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是最难画的,我画不好。”齐王又问道:“那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和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只要画错一点点,就会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7.
“天文是什么呀?”“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呀?”“为什么会地震呢?”“这次汶川大地震,地动仪的那颗龙珠掉了吗?”“宇宙到底有多大呀?”“星星都有什么样的名字啊?”“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吗?”“地球是怎么来的啊?”。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6,(1):6-6
我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款新的全幅单反数字相机刚刚推出。所谓“全幅”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数字相机有什么优点呢?  相似文献   

9.
探寻真相     
《科技新时代》2006,(6):8-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断地听到人们谈论着各种“科学真理”适度饮酒对人体有益、有幽默感的男人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会不断减退、素食可以降低人们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家似乎都认为事实显然就是如此.这些说法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不容怀疑。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哪种貌似正确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呢?如果某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其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就业很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高等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受教育者自身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又该如何化解“就业难”的不利因素呢?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焦育新 《百科知识》2010,(13):27-29
“交叉”会带来机遇,然而“边缘”又意味着不稳定,这种交叉与波动,在环境生态领域也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有着’个特定的称谓——生态交错带。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它与我们常见的那些生态系统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2.
晨风 《金秋科苑》2011,(12):79-80
2011年5月9日,在一场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举行的演讲中,科学作家理查德·帕内克说:“宇宙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谁知道呢!”他继续解释说:“现在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也或许我们永远都搞不明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炜 《知识窗》2010,(7):52-52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园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那些体色特征明显的老虎、斑马和长颈鹿等。在我们的耳边经常会传来这样稚气的声音:“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呢?动物这样的颜色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寻找共工城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5-57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人们现在热衷于讨论什么是真科学、假科学、伪科学、赝科学等等,岂不知这些讨论都不是对“科学”本身的讨论,而是对“科学”的衍生概念的讨论。我的问题是:由科学这个大概念能不能衍生出其它与科学有关联的小概念呢?有没有必要由科学这个大概念去衍生出与科学有关联的小概念呢?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中找不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如果说人类所发现的109种化学元素也有“指纹”的话,那么,其“指纹”会有些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8.
寻找共工城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王玥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48-248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电视作为广众覆盖的热媒介的传播效果。今天几乎所有的政党和政府都已意识到官方电视主流媒体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她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意义十分重大。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人的“硬实力”建设.现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旨在推进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建设。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软实力”建设的意义一点不亚于硬实力.因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是国民的“理念建设”,唯有了理念的进步,我们的发展才真正是可持续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什么是“理念文化”?它与文化建设是什么关系?理念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先从最为基础的什么是文化谈起.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对此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