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的出版与编辑,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一种创造审美的活动,所以在美学素养这一块对编辑会有一定的要求,美学素养就是编辑的核心素养。美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养,编辑才能在图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能将自己的审美思维、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感融合进去,这样一来,图书作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障,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精品书籍。  相似文献   

2.
图书编辑工作,作为人类的一种意识行为,自古以来都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在一定的审美观指导下运作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编辑事业也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其中遵循的美学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系统化的漫长进程。笔者深感作为这一发展必然结果的图书编辑美学同其他一切学科体系一样,需要建立起清晰的认知体系。一、图书编辑美学的内涵图书编辑美学是将图书编辑学和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全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美活动的规律、审美关系的构建以及…  相似文献   

3.
张宪峰 《出版参考》2015,(Z1):53-54
图书编辑正确对待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关系,是做好图书策划、出版工作的关键。图书出版是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活动。图书编辑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对大众意识以强有力的关注,不断发现和挖掘读者的心灵需求,力求做到"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以此为行为准则,图书编辑在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要找到立足点和平衡点,以便在整个出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及文艺类图书编辑的审美品位三个方面,对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作一些浅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图书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因忽略审美意识而面临的问题,进而确立图书编辑自身的审美意识与美学风格、造就审美主体客体双方高度照应的和谐关系,同时从封面、书名、内容、细节等诸方面,探讨提高文艺类图书的审美品位,为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谈编辑在图书版式设计中的审美创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的版式设计是一种综合艺术 ,是设计者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修养进行的审美创造。从美学理论上讲 ,图书的版式设计体现了编辑的思想 ,是编辑心灵、感觉、思维、情感、想像的综合体现。编辑通过图书版面设计 ,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 ,形成自己特有的版式设计风格 ,引发读者的审美共鸣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拓展读者的视觉空间 ,开启读者的心扉。因此 ,编辑在图书版式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反映了编辑的审美思维在版式设计中运用的能力 ,也充分体现出编辑创造性思维在图书版式设计中的运用能力。编辑只有掌握一些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发展出版产业的新形势下,编辑工作在出版社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编辑作为精神生产中独立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与其他编辑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总的来说,图书编辑工作具有以下八大法则.这些图书编辑工作独有的法则,构成了有中国特色图书编辑工作的内涵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体系,决定着编辑活动的成效及编辑成果的品质。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编辑思想主导图书内容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传承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一、编辑思维与实践之关系:能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美策划编辑细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在出版社的图书编辑活动中,策划编辑作为图书编辑业务的直接承担者,起着关键生的作用.对中美的策划编辑角色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好地开展编辑业务.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作为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4月27日下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聚焦"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主题,倡导"深入文化层面,把握历史高度,开拓宽广视野,服务广大人民"的编辑精神。论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和中国编辑杂志社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0.
编写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要构筑一条能比较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思路,用它来对具体的编辑经验、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法进行鉴别、整理、升华,使之系统化,成为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图书编辑学知识体系。这条理论思路该怎么找?下面谈点想法。第一,图书编辑工作尽管是人的主观行为,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仍然存在编辑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以及编辑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因此,编辑学是有它的理论的。有人以编辑人员知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创造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产品的审美价值。精神产品是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编辑工作是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重要环节,显然更需观注自身的审美功能。所以,编辑在遵循编辑工作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需充分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活动;而着重从统一点来考察编辑工作,研究编辑审美活动过程、编辑审美的心理特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编辑审美价值形态等,就构成了图书编辑美学的主要课题。编辑审美活动过程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感受和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编辑审美活动则表现于作为编辑主体的人对编辑客体进行美(丑)  相似文献   

12.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而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到宋代时,出版业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及至明清,已堪称繁盛。编辑活动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出现的。之所以叫做"编辑活动"而不是"编辑",是因为"编辑"  相似文献   

14.
图书是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向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精神生活的媒体。然而,图书作为精神活动的产品,是在编辑内在素质的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下被创造出来的,图书质量与编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有过在日资图书机构或香港图书公司工作经历的编辑同行,相信对"落版单"这一词并不生疏.七八年前,日本一家知名图书机构同行在与我社编辑的交流会上,讲解他们的编辑流程时,曾随手绘出几张图书版位图.同一时期,香港的编辑同行已将落版单作为必要的素材运用于图文书的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16.
图书出版是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活动.图书编辑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对大众意识以强有力的关注,不断发现和挖掘读者的心灵需求,力求做到“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以此为行为准则,图书编辑在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要找到立足点和平衡点,以便在整个出版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方向性和适应性.关于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释,与同业者共勉.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解构和颠覆,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由于其主要产品——图书,属于脑力劳动成果,图书编辑作为图书产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个性思维会体现在具体的图书产品上,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图书编辑的思维方式,对图书产品的品相、传播效果,与其他物质产品相比,更具有天然的决定性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狼奔豸突"之际,随着传播链条的各个"节点"逐一被突破,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各行各业视为  相似文献   

18.
图书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组织者和把关者,是作者与广大读者之间的纽带。图书编辑从事的工作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图书编辑所具备的职业素质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如何看待图书编辑的过程性、影响图书编辑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图书编辑的"杂"与"专"等几个方面论述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编辑参与图书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营销就是包含了图书市场调研、目标市场定位、选题策划、创作编写、编辑出版、渠道选择、图书促销以及读者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活动。编辑工作的内容体现在这些活动中,这就决定了编辑必须参与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20.
图书编辑不但应有专业知识、商业头脑、开阔的眼界、扎实的功底,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而美学修养不仅仅缘自于编辑对所学专业的准确把握、所受教育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编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