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丽塔》自面世以来一直是部争议之作,争议的核心就是道德问题.作为自由主义的反讽者,纳博科夫一直认为“残酷是人类最坏的行为”.《洛丽塔》自始至终都在书写着亨伯特的残酷.从回忆录作者亨伯特与小说其他人物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和探讨亨伯特的“残酷”,并由此认为《洛丽塔》是一部高度道德性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后现代主义”在《洛丽塔》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意志自由、现实经验的艺术范式、对传统的反抗等因素为线,以小说片段解读为点,以作家创作的时代思想动态为面的结构进行逐步展开,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现代性”特征的书写进行整合和解析,以此来把握作家对《洛丽塔》的语言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丁丽芳 《文教资料》2012,(29):12-14
作为和《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齐名的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的小说《洛丽塔》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小说。无论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还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都是文学评论者细细玩味的对象。本文主要从“三角形”和“年龄问题”两个方面阐述小说《洛丽塔》中的伦理,从而探讨其伦理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为基础,对小说《洛丽塔》进行解读,从乱伦这一母题着手,并通过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等展示了小说中的情欲、爱欲和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像是扔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化领域中的一颗手榴弹。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弦呢?是魔鬼还是天使。是诱惑人的少女还是被蹂躏的少女?而事实上对于读过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人来说,对洛丽塔的形象仍觉些许模糊,无法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洛丽塔现象”对于引导教育21世纪的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从语词游戏到结构布局都戏仿传统侦探小说这一题材。纳博科夫在小说中重构了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改“追查罪犯”为“确认受害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他还彻底颠覆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这些都体现了纳博科夫唯美主义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7.
《洛丽塔》自出版以来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小说的乱伦和恋童主题,小说也因此陷入道德与非道德的争议中.用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可知,亨伯特的一生因为触犯社会伦理而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因此,《洛丽塔》是亨伯特的一部伦理挣扎史,亨伯特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而非简单的道德悲剧.  相似文献   

8.
王娟 《海外英语》2011,(6):289-292
《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在吸引着全世界批评家的目光。《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第一部以美国社会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因其有悖伦理的恋情不仅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争议小说之一。本文对《洛丽塔》的分析另辟蹊径,从多种视角对该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和亨伯特的双重身份;2)病历和自白书;3)流亡和旅游小说;4)侦探小说;5)童话故事和美女与野兽的故事;6)语言的多样性。该文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纳博科夫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和艺术造诣。《洛丽塔》是语言的盛宴,充满具有艺术性的构思是一部集多种写作风格之大成之作。希望通过对《洛丽塔》独特的写作风格的探讨,引起更多学者对纳博科夫这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更多的重视,使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洛丽塔》中的洛丽塔如同一只蝴蝶,在短暂的美丽后悲伤逝去。本文分别从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角度,分析洛丽塔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的出版畅销而改变了经济窘境并进而奠定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洛丽塔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是沉默而缺场的,她由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小说创作者纳博科夫和小说阅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建构。亨伯特之洛丽塔是其童年记忆投射的镜像,是幻象之物;纳博科夫之洛丽塔是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是制谜之物;读者之洛丽塔则是视域融合后镜像与谜底的再生成,是共构之物。  相似文献   

11.
影片《洛丽塔》由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大学法语教授亨伯特与少女洛丽塔的一段不伦之恋。本文将在女性主义语境关照下,联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力比多原理,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人格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2.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其展开了大量的道德伦理评价,并将其归为现代主义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玄学侦探小说程式,论证《洛丽塔》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玄学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13.
《洛丽塔》历来以“非道德”小说著称文坛,其卓尔不凡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使读者放弃对道德主题的探寻,集中于对其作纯文学性的解读。然而纳博科夫没有全然排斥道德,《洛丽塔》是一部走在道德之上的经典之作。将道德深埋的纳博科夫所追求的是一种超道德之美和文本开放型结构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对传统小说的写作从诸多层面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可以视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题的空灵、模糊、不确定性;使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的同时,又不时地对自身语言的虚构进行暴露,使之成为"元小说";反体裁、文字游戏、戏仿、反讽等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为《洛丽塔》营造出了奇幻的美感,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本文将透过后现代主义的视域对《洛丽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出版50多年来,《洛丽塔》就像万花筒一样,不同时代的读者都从这里看到不同的图景:对《洛丽塔》叙述主体分化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揭开小说隐指作者建构的秘密。形式分析也许会帮助我们照亮《洛丽塔》接受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罅隙。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爱上了12岁女孩洛丽塔的故事。亨伯特少年时的女友安娜贝尔不幸夭折导致他成年后只迷恋9~14岁的性感少女。与洛丽塔的相遇,激活了男主人公内心封存已久的欲望和激情,为此他不惜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基于此,通过比较《洛丽塔》和艾伦·坡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语言技巧的使用,不难发现《洛丽塔》和坡的作品的联系,女主人公的美丽以及结局都类似,作者借鉴了坡作品中的隐喻和典故,证明坡对纳博科夫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7.
《洛丽塔》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名作,是他唯美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它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标准,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悲情故事。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相关理论,从人物性格、叙述特点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来探讨《洛丽塔》的艺术特色,从而感受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标志着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小说的虚构性和后现代性,然而小说中不乏众多传统现实主义所倡导的现实。纳博科夫本人具有传奇色彩的流亡经历以及移居美国后的捕蝶之旅是小说创作的两大源头。在一定程度上,《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就是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幻化出来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9.
邱畅 《文教资料》2012,(16):19-20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经典作品,目前对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纳博科夫的写作特色方面。黑色幽默小说继承了法国存在主义及荒诞戏剧的内容和基调,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和思考。文章抛弃传统的评论视角,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分析小说,即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语气、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中的黑色幽默因素,得出《洛丽塔》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5):24-25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有世界声誉的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亨伯特和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本文通过对亨伯特的不可靠的自我辩护的分析,看出他对洛丽塔的摧残和伤害,以及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