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的进行“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赫伯特.马尔库塞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影响。他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伊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提出新解读。根据韦伯资本主义发展是基于人的本能 (获利欲望 )能量的理性梳理之上 ,即人的获利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源动力 ,理性化的生产组织与理性的行政和法律机构即官僚机构是保证社会发展的理性化方向。同时 ,韦伯指出 ,资本主义的这种全面理性化会对人本身造成过分压抑或伤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克斯&;#183;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提出新解读。根据韦伯资本主义发展是基于人的本能(获利欲望)能量的理性梳理之上,即人的获利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源动力,理性化的生产组织与理性的行政和法律机构即官僚机构是保证社会发展的理性化方向。同时,韦伯指出,资本主义的这种全面理性化会对人本身造成过分压抑或伤害。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通过对潜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索,得出人的本质主要是无意识的和非理性的潜意识,而潜意识主要是人的本能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本能的满足就是人的自由之实现,人在本能满足的过程中,使个体摆脱了压抑,也就意味着自由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欲与文明》是其代表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的本能观点,将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学说,使它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同时他修改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无压抑文明”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皮亚杰与弗洛伊德的关系,目前国外心理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二者的研究是根本相反的:皮亚杰研究认知,特别是要揭示认知结构(“图式”)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研究情感,特别是要表明意识思维产生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和情结。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在当代教科书中,皮亚杰的理论常常被看作似乎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替换物”。笔者不同意这两种看法。本文旨在于论证。皮亚杰既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大影响,同时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集中体现在皮亚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生学转换”上。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意识流”原本只是一个心理学及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专著《心理学原理》中曾把人的意识(即思维)喻作“流动的河流”;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更是提出人的思维活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的学说,即人的意识不受社会时空的限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又极力强调无意识(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系统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贮存库,而本能和欲望则是人的精神和行动的基本动力,所以文艺要表现潜意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11.
如斯宾塞、迪尔凯姆等早期社会学家所认为的,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分工越细密,社会的“有机化”或者秩序化特征也就越突出。而这种秩序化,在韦伯和福柯的眼里,就是一个不断走向理性化的过程。对于这种理性化过程,如果说,韦伯还不过是洞见了它的科层化可能存在的非人、冷漠和刻板的一面,那么,福柯则更进一步,从微观政治学的角度,细细缕析了作为现代性逻辑的理性,它是如何赋予知识以话语权力的,并对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人的身体进行规训和压制的。这种规训是一种社会技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留下它的踪迹。甚或,我们不妨说,它如同一…  相似文献   

12.
袁晨 《华章》2007,(11):43-44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限制了人的两种本能,而人的本能的满足就是幸福的来源.文明成了危害幸福的因素.但是弗洛伊德绝不是要毁灭文明,文明有效的保护了人类的安全,这是文明之前的社会所不具备的.人们需要通过找到平衡于幸福和文明之间的办法,来在文明的社会中最大的获得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正> 性爱问题,上自古圣哲人,下至当代学者名流,都不忌讳谈此,而且被当作社会学课题,作了很多研究,形成各种学派。 弗洛伊德学派是近代性心理学中的显学,他那有名的利比多(Libido)说,即是将生物(主要指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饥”和“爱”,它是生命的两大欲望。“饥”的满足是保存个体(自存);“爱”的满足是性的欲望(desire),其作用是延绵种族(存种)。两者之间,弗洛伊德认为主要是性的欲望。这  相似文献   

14.
一、儿童的秘密与秘密观从古至今,人类对儿童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儿童是与恶联系在一起的。原罪说的儿童观曾长期左右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生而具有的本我是一个贮存着各种本能欲望的仓库,这些沸腾的欲望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所以要受到文明的压抑。在文明的抑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理论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只有实现爱欲的彻底解放,才能建设非压抑性文明;马尔库塞提出了“爱欲解放论”,标志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构建的完成;马尔库塞用改造过的弗洛伊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以谋求人的解放,对于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和幸福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起农民工非理性讨薪事件的观察和研究后认为,农民工非理性讨薪的越轨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敌视情绪,而敌视情绪则是由“社会剥夺感”所造成。基于越轨、敌视与社会剥夺的关系分析,对消除农民工非理性讨薪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望是一种“里比多”的力,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其出路就是“升华”,也就是用一个社会上可以接受的目标去代替一个不能直接满足的目标。可以接受的目标,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就是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无意识理论,本文指出弗洛伊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无意识,而拉康则从语言结构方面探讨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过程相似的。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而拉康是把主体心理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他从精神分析哲学的高度揭示了文明的二律背反,即文明以持久地征服人的本能为基础。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衣钵,对其文明观进行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阐释,并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相结合,试图僭越文明之二律背反,假审美之维探究一种非压抑性文明方式。解构意在批判,但解构之后的建构则极具乌托邦情调,除却其批驳性,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幻想,而这正是本文与他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办教育》2004,(8):47-54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节春天日益加快,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节奏生活着,这些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正确,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通向健康快乐和幸福的彼岸,反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甚至造成个人的终生遗憾!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神经衰弱”,“恶性肿瘤”,“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