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专项课是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以我院91—93级排球专项男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专项课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对专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理论课采用“化整为零”的授课方法,不仅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掌握专项技术及发展身体素质,提出了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使学生能全面学习和掌握排球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教学训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专项水平和各种能力。我们创建了以“能力领先”为教学理念的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基于排球运动处方教学的试验,我们发现: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培养学生自控、自调和自学能力均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运动处方教学,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的提高好于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以及态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陈优君 《体育世界》2013,(11):74-75
运用资料和实验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进行实效性研究,为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为其他体育选项课教学提供借鉴。实验证明,运动处方教学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掌握健美操专项技术、培养与激发健美操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排球赛场运动员根据分工可分为主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和自由人5种职责,不同职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负荷特点不同,对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也不同.主要运用统计法和测试法对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比赛负荷特点和专项身体素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对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不同,或者说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具有位置特征.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时,应该考虑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确定不同位置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夏亮  甄子会 《体育世界》2014,(7):133-134
本文以高校排球教学为例,指出了缺乏损伤预防意识、准备活动不充分、排球技术不规范、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欠缺、心理素质较差、场地器材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导致排球教学中学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当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合理安排准备活动、规范排球基本技术、强化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加强心理训练、加强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做好运动损伤的防护,充分发挥出排球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学初探南京大学王敏生排球专项课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专项课之一.本文就排球专项课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鹰及如何提高排球专项课教学质量提出租钱看法,供研究参考.中学体育教材以田径、体操为主,排球是补充教材,只供选用.对用京大学586名男生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美操专项技术,改善体育态度及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实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高的实效性,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实现高校体育改革的有力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传统排球专项课存在的弊端,适应新的排球规则的需要,本文从普及和推广排球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角度出发,构建普及型排球专项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逻辑分析法等,对排球运动的自身特点以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排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的六种训练方法,为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指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模式、分层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内容的配套组合。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效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教学模式适合高校滑冰课的教学,能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价值取向,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实验后经过对比研究进一步表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有内在联系的,积极适宜的"动式优化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及技能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自身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法扩大了学生体育项目的知识面,实现了对高校体育教学多渠道、全方位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较好的诠释高校体育课五项教学目标的实现;突出了学生、教师、知识三维结构构建;利用项目教学增加了不同学科学生的互相了解和协调配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听、说、查、思、练"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发学生语言、逻辑、视觉、观察、交流自知的潜在智能,张扬个性、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试验证明"主题式教学法"是值得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是中小学学生普遍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排球垫球技术是体育课教学和排球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自身特点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排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排球基本技术学习及两组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的各项对比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动态分层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提高排球基本技术的成绩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运动教育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师教授基础理论、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几年才将运动教育模式引进高校体育课堂,让国外成熟的理论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和现状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本文分为四大板块,首先界定了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简述了该教育模式的目的和特点,然后指明了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详细阐述了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教育模式的优势,最后分析了排球教学今后的改进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广大高校排球教学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排球教学一直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合作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等作用。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更快地让学生学习及掌握排球能力是对教师的考验。目前,排球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翻转课堂”的优势由此显现,它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使学生成为“主人公”,自主掌握学习的能力。这种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无疑将会给中国体育教学领域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良好的精神品质融入其中,使得学生能够以优质的精神开展学习。排球是近年来我国主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女排的影响,特别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女排获得冠军后,学生对于排球的热爱和渴望也会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女排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后,并没有褪色,而是愈发的精彩。而且女排比赛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尤其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高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今天的高校教学来说,体育节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排球教学作为体育学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融入女排精神,让今天高校排球教学可以做到真正的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符合工科类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和开展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就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盐城工学院目前公共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的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图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70%的专家认为理工类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盐城工学院健美操120名学生选项实验班满意度高达94.64%。工科类院校在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的基础上,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方式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高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即提出取消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并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方法的传授,既抓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又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掌握健身锻炼方法、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