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范公祠     
在青州城西郊有一处秀丽的园林──范公亭公园。公园南端有一院落,内有一亭,亭为石柱、砖木结构,六角飞檐,亭顶窗开,与泉井相对,天光下射,水光激能。井亭迎门柱上的刻石对联为:“井养无穷兆尼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后石柱联为:“四境著闻行若无声,千年遗址因其自然”。人们称此亭为范公亭。亭周围的唐楸宋槐,枝叶茂盛,荫翳蔽日。树下有数块追思范仲淹德政的碑揭。亭东有范公们,内有范仲淹塑像。每月来此游览和瞻仰范公塑像的人络绎不绝。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于皇伤三年(公元1051年)63岁时,以…  相似文献   

2.
晴川阁漫谈     
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篇《黄鹤楼》,使得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更加有名,汉阳亦因之增添了几处以崔诗之意定名的景点。如宋太平兴国年间建于郡治前门的"白云楼",以"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意定名;其后官绅集资在汉阳郡治东北江边修建了一座"烟波亭",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意命名的这座古亭毁坏后,人们又在禹功矶禹稷行宫左侧建起一座"楚波亭",后毁于大风。明嘉靖中期,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倡议在楚波亭旧址再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楼阁,竣工后,取"晴川历历汉阳树"诗意,命名为"晴川阁"。本文对晴川阁兴废始末及其建筑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后梁政权在长江北岸设置了宜都郡夷道县,与江南陈朝宜都郡夷道县相对应。江南夷道县即两汉三国时期的"夷道县",只辖江南部分区域,不辖江北地区。至唐贞观年间,废江北夷道县入江南宜都县(汉夷道县,陈朝改为宜都县)。自此,宜都县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一直横跨长江南北。这正是《大清一统志》将三国古战场"猇亭"错误地移至江北岸之虎脑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今天许多史学研究者认为江北虎脑背即猇亭之战发生地与《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夷道猇亭驻营"并不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读全祖望的《鲒埼亭集·跋岳珂传》,许多人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岳飞之孙岳珂是一个"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心胸狭隘,知行不一,令"国计反屈于初"的奸臣.岳珂是否就是这样一个人呢? 笔者通过搜集材料和初步分析,希望能对岳珂有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与清代史学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结撰成博大精深的<文史通义>,以"六经皆史"为纲,以"史学经世"为宗旨,对清朝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风进行了尖锐、全面的批判;在批判中建构了以"史学经世"为指归的新史学体系;<文史通义>及其编修的方志是他史学理论的生动实践;深悉社会现实、承继浙东史学、明辨器道关系是他史学勇气和史学理论产生的三大根源.  相似文献   

6.
郑虔是唐代中期一流的诗人和学者,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以博学见称,对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书画等皆有精深造诣,被人誉为"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宗一代".他特别受唐玄宗赏识,进献的诗文书画,被玄宗御笔亲题"郑虔三绝",成为著名佳话.同时,他和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等人又是很好的诗朋酒友,尤其与杜甫交情深厚,二人为数十年的知交.  相似文献   

7.
对命运微笑     
一位身残志坚的病人,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在牛津和剑桥学习期间,突然患上一种运动神经细胞坏死病,一种不治之症,以致他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这也就宣告了这位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将永远以轮椅、辅音器为伴,直至死亡.厄运的突然降临,曾使他一度颓废,但他最终还是重新振作起来.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又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他艰难地完成了<时间简史>的著作,极大地增进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背后     
黄集伟是个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虽不是什么专家,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多一些研究,或者说多留点心.沈宏非不是个美食家,但他的"写食主义"在文化圈内颇受欢迎,王枪手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可他的"读史"文章很有见地.这就是好的专栏作家.跟他们不同,黄集伟专门研究"词语",他至今已经先后出了三本书,都与"词语"有关.第一本叫<请读我唇>,本来是本写"词语"的书.偏偏搞得很暖昧.这第三本叫<非常猎艳>,看上去与"词语"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暧昧上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陆其国 《寻根》2016,(4):86-88
民国版《刘永福历史草》一书,是笔者20多年前在上海长乐路上一家旧书店淘到的,该旧书店原址如今早已融为上海延中绿地的一部分了。刘永福,字渊亭,生于1837年,汉族客家人。他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籍的苗族学生吴正光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便到素有"民族文化沃土"之称的贵州高原工作,至今近50年。春华秋实,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编著《贵州古建筑》《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的桥》《郎德上寨的苗文化》《青岩镇的建筑文化》《郎德苗寨博物馆》《青龙洞民族建筑博物馆》《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0,(2):62-63
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看黄永玉先生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着齐飞大雁的国画,空白处题一行大字:“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幅画传达出的执的乡愁,曾让我久久驻足。后来我又读到他在欧洲停留期间写下的字,不仅仅是乡愁。  相似文献   

12.
孙迎庆 《寻根》2014,(1):72-81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中景点有39个,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从建筑形态到造型风格都体现了集锦式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来往亭前踏落花面对它,忽而忆起同窗六年的小伙伴春生,他姓张。那是在宣武白纸坊的六十六中(初中)和海淀黄庄的人大附中(高中),我俩曾共椅相对,手持卷本,背诵唐诗宋词什么的  相似文献   

14.
宗理 《华夏文化》2020,(1):21-23
正《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新丰鸿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办鸿门堡(村),是著名历史事件"鸿门宴"的发生地。从古至今,历代学者对"鸿门"的理解、认识不尽相同,且在提及"鸿门"这一称谓时又牵出鸿门坂、项王营诸多相关称谓。"鸿门"之地所在的地理行政建制经过多次变动(历史上曾有鸿门亭、鸿门县、鸿州、鸿门堡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封清初遣民诗人聞爾梅在京城的活動及其心態進行考證和分析,,閻爾梅入清後曾四入京城,特别是後三次入京,代表了他晚年得脱獄事後,逐渐在京城文化圈中出入往来的經歷,他與清初京城文化圈的若即若雄,以"布衣"、"狂士"自居的種種狂傲倔强情態,特别是與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清廷大僚龔鼎孳之間真挚而有分寸的交往,更颇可窥之清初之遗民心態,以及遗民與"主流"仕清者交往過程中的複雜微妙情形.  相似文献   

16.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本名壮吉,笔名断肠亭主人、石南居士等。他1879年出生于东京,父亲久一郎是明治维新前藩儒鹫津毅堂弟子,有汉诗人之称,著有《来青阁集》等:母亲为毅堂次女。久一郎曾留洋渡美,归国后在文部省供职。这样的家庭给荷风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汉学教育启蒙于父亲,后又入岩溪裳川先生之门,听讲《三体诗》。  相似文献   

17.
清初黔僧赤松寻师访道,转益多师。他披剃于灵药,进入佛门,并在灵药慧宗处以"参话头"方式了悟本心本性,继承棒喝齐施的临济宗风。同时赤松拜师于西识,深入经藏,开黔中禅宗重视经教文字的传统。其具戒于灵隐印文,嗣法于敏树如相,继而传承天童——破山法系于黔中,成为清初贵州佛教历史上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8.
唐宋以降,全国各地均有竹枝词流播,或书写地域,或描摹民风,遂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而描写贵州的竹枝词亦不少,主要以三个维度为其关要:…一是想象贵州的地理山川,书写黔地偏远、民生多艰;二是描述贵州的历史人文,原生性和落后性并存;三是摹画贵州的民族风情,凸显婚俗、饮食文化的特异性。这些竹枝词成为认知贵州民风民情的重要材料,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梳读。  相似文献   

19.
木牛流马亭记吴继路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若多名亭中,这座亭太简陋,太偏僻,也大无名气了。之所以决定写它,缘由是它固然微不足道,但它所标识、所念纪的那位历史人物,就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程度而言,在千古伟人中则是屈指可数的。因参加一个研讨会,我第一次拜临古城...  相似文献   

20.
以七口崖墓有意集中于同一崖壁或巨石上组成的"七孔子"崖墓群特色鲜明。"七孔子"崖墓群多为东汉墓葬,分布于东起湖北利川,西至乐山,北到万州、梁平,南达贵州桐梓,以长江南岸为最集中,这与崖墓的分布范围一致,有崖墓的地方就有"七孔子"崖墓群的分布。"七孔子"崖墓群的分布与北斗七星崇拜相关,特别是东汉崖墓体现出尚"七"风俗。"七孔子"崖墓群表明在汉代我国开始自觉进行丧葬风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