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2.
张春运     
《武当》2016,(4):48
张春运先生生于1957年。中国武术六段,淮安市游身八卦连环长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淮安市春运武术俱乐部创始人。张春运先生14岁师从享有"武林明珠"之称的黄万祥,全面习练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及器械诸艺。后转益多师,经年锤炼,技艺日精。2009年香港国际功夫节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荣获游身八卦掌、游身八卦连环剑、孙式太极拳三枚金牌。经四十余  相似文献   

3.
1937年前后,姚宗勋已经是北平城中小有名气的青年武师了。他年方20岁,自幼随名拳师洪绪如习练弹腿、形意拳。拳谚云“形意三年打死人”,他练了十几年的形意拳.本人又天资聪颖,还是中央大学的学生,与一般的一介武夫自是不同。因此,年纪轻轻的他,武术功底颇为深厚.在武风浓厚的四朝古都的武林中早早的有了一点名气。  相似文献   

4.
贾宝寿著名形意拳大师。山西介休人,现任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名誉副主席;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介休市武术协会主席。贾宝寿先生是我国第一批专业武术运动  相似文献   

5.
形意拳历史渊源甚久,据记载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始祖所创,始日“意拳”,后称“心意六合拳”。河北形意拳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创始人李飞羽先生。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从师戴龙邦先生门下研习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钻研,昼夜练功,10年艺成,为武林当代魁首。  相似文献   

6.
中国尚氏形意拳是山东乐陵的尚云祥先师所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尚云祥,字霁亭,1864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市城南尚家村。他自幼习武,嗜武成性,是我国近代武术史上的三大形意拳名家之一。他先拜李存义先生为师,后得武术大家郭云深先生真传。他体弱瘦小,却以“大杆  相似文献   

7.
李瑞林 《精武》2006,(6):55-55
从本期起,研究整理形意拳史多年的李瑞林先生将在本刊独家刊登形意拳史的整理资料,未经本刊及李瑞林先生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文献   

8.
在形意拳老谱中首先提出“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的是形意拳大家孙禄堂先生。在孙先生的著作《拳意述真》中,他是借用“郭云深先生云”而提出这一观点的,并给以定义解释,其实这是代表了他本人的观点,是他多年对形意拳技术的研练、资料的搜集、理论的学习,融合道家修炼理论而提出的,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严国伟 《武当》2013,(7):27-28
我所学的是河北武术名家耿继善先生传下来的耿式形意拳,我的老师冯子中先生是耿德福先生(耿继善先生之孙)的弟子,现就本人所了解的耿式形意拳传统练功方法和特点作一个介绍,以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1.
正张育人,山西平遥人,1938年生,号石缶老人,是齐白石在平遥唯一的再传弟子。是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的老常委、老顾问。是国家武术挖掘整理"雄狮奖"和省体委先进个人一等奖及1994年"多宝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老年男子48式第一名等奖项获得者。形意拳师承赵永昌、李三元二位先生;信拳师承永康一师祖及安治秀师父;长拳师承薛得胜先生;鞭杆师承曹体元、陈盛甫先生;太  相似文献   

12.
李金龙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F0003-F0003
由于职业与专业的缘故,我非常关注武术方面的新书,特别是有关形意拳方面的著作。例如,前两年我关注到的是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的由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一书。最近我发现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则是曹志清先生编著的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理论研究》(上下册),字数多达96万。  相似文献   

13.
李昌 《精武》2006,(5):52-53
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河南的社旗为戴氏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发源地,但对社旗当地的现况却鲜为人知,更少有人进行实地考察。2005年10月1日,胡刚先生打电话过来,探讨拳史以及拳史研究等,兴致勃勃地交谈约有3个小时,并说社旗县现在尚有两位老拳师,建议我们再去社旗考查。于是马雷石老师开始委托社旗清真寺韩传金阿訇打听老拳师的下落以及知情人。韩传金阿訇帮忙联系到社旗武术学校的校长王松臣先生(现任社旗县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先生又帮忙找到一位熟知历史的老拳师,于是我们决定再访社旗。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恩师王永年先生诞辰120周年,每每想起跟随恩师学艺的日子,对恩教诲师总是感慨万分,历历在目,恩师王永年(1893年11月7日——1 973年9月18日),河北邯郸峰峰县人,自幼好武,习家传少林武功,深有建树,为弘扬光大中华武术,专程赴任丘县莫州镇,拜武术名师黄柏年门下成为第七个入室弟子,长期勤学苦练,深得形意拳法真髓,后回到家乡又得杨家表亲石老师传授正宗杨氏太极拳,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1 91 2年恩师王永年随师到天津"中华武士会"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1,(3):2
潘小杰,江苏徐州市人,1949年10月1日出生,1961年拜形意八卦大师钱树桥(字松龄)先生为师,研习形意、八卦拳术已50年,是松龄先生的关门弟子。后又拜山西宋光华先生为师,研习宋式形意拳术。是一代宗师张占魁、宋铁麟老先生的再传弟子,是我国形意拳代表人物之一。现任央视《武林大会》专家评审团裁判长,世界十大武术名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孟金玲 《武当》2005,(1):23-25
形意拳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为明末清初姬际可先生精研南宋名将岳飞所遗《拳经》悟出心得而创。岳飞在长期抗金的争战中,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通过实战经验总结研究出《拳经》,为形意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法基础。继姬际可先生之后又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传播,到清朝年间达到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武兴盛  何佳 《精武》2009,(2):22-26
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的武术处于鼎盛时期,武术馆众多,形意、太极、八极、大洪拳、太祖拳、螳螂拳等等都有。武林好汉云集哈市,仅教授形意拳的就有许承麟、王玉、刘英玉、杨永蔚等名家。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7,(1):35-35
孙禄堂(1860-1930年)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易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