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本组教材的主题。网篇主体课文《乡村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和“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3.
张以新  马敏 《山东教育》2011,(10):26-28
【教材解读】"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本组教材的主题。四篇主体课文《乡村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和"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  相似文献   

6.
回顾教材“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它体现了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本单元中主要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呈现的是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生活画卷:碧绿的藤蔓,应着时令开放的鲜花,和着春雨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树荫下的闲话家常,那纺织娘美妙的歌声……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如闻其声,好像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如见其人,似乎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享受着乡下人家乐趣。《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  相似文献   

7.
《渔歌子》一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文,感受田园的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8.
学习《乡下人家》,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本文在仔细梳理、解读课本基础上,划出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文学画面,在咬文嚼字中品味文本独特的表达,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热爱.  相似文献   

9.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为主线,穿插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脉络交替描写,勾勒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生存状态。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领略乡村生活的恬静亲切,感受作者对田园气息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最平凡的事物,刻画最独到的特点的写作手法。前段时间笔者执教了《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随文章娓娓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盎然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0.
李杨 《青海教育》2011,(1):42-42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村四月》和《乡下人家》一篇是古诗,一篇是精读课文,虽然课型不同,但同为田园风光内容,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和田园生活的和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古诗“绿遍山原自满川”  相似文献   

11.
正一、解读,探寻言语秘妙《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诗人陈醉云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恬静、闲适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言语秘妙"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这次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有效地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 一、回顾课文,欣赏文本里的美丽田园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本组课文选文都是名家名篇。我结合本单元导入语的提示,在开展"走进田园热爱家乡"综合性学习伊始,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本组的文章、古诗、“阅读链接”中戴望舒写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悠扬深远的背景音乐中,带领学生通过欣赏诗情画意的乡间风景,走进恬静祥和的乡村生活,走进充满生机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请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详见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文题分析同学们,根据文题要求可以看出,这次习作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题材。家在农村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身边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比如:参观田园风光,描写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或者写当地人生活的变化;也可以回忆和小伙伴们之间的趣事。城里的同学可以把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去乡村体验生活时,自己经历的、听到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15.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走进课文古诗词”活动,我有幸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古诗两首》中李商隐的《嫦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题是嫦娥,但诗中并不是描写嫦娥,只是借嫦娥来抒发自己的孤寂。如何在情感性较强的诗歌教学中渗透语文意识,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孤独心境呢?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设想】《乡下人家》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语言,带领学生积累精彩句段。  相似文献   

18.
韩艳 《辽宁教育》2008,(6):55-55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指名板演。 2.师生共评,同桌互评。 二、精读课文,感受乡村的美。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里的独特与迷人吧!  相似文献   

19.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它体现了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本单元中主要编排了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走进课文古诗词活动,我有幸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古诗两首》中李商隐的《嫦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了解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题是嫦娥,但诗中并不是描写嫦娥,只是借嫦娥来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