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准确把握趣味体育的内涵趣味体育是以体育项目为载体,以趣味为要素,以集体参加的形式,将身体练习和劳动、生活、游戏、娱乐等结合,达到增强情趣、娱乐、健身的目的,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体育教材的拓展与延伸,融合体育、文化、娱乐三大元素,展现全新的现代体育运动。重点在"趣",实则在"育"。对趣味体育必须厘清以下3个关系:1.趣味体育和体育游戏的关系。趣味体育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多种多样。体育游戏通过适当的创编和创新,可能成为趣  相似文献   

2.
群体新花     
集健身、娱乐、对抗、趣味为一体的山西省运城地区首届文明之光趣味体育大赛,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吸引了5000余名群众前来观看。  相似文献   

3.
趣味体育的创编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趣味体育的创编原则与方法●邹师张永军趣味体育是一项将身体练习与劳动、生活、游戏、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情趣、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趣味体育进入体育课堂,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开辟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意...  相似文献   

4.
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将成为体育理论的热点和前沿.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接纳运动体闲并探讨其学理,最佳切入点是竞技娱乐化.娱乐展现着体育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成为开展运动休闲的要素,而具体进行娱乐活动时则需要把游戏精神视为灵魂.重视运动休闲的娱乐要素,通过游戏方式,使运动竞技彻底休闲娱乐化,是奥运后我国体育由专业竞技向职业竞技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也已不仅是局限于强身、健体、趣味、娱乐,而是更加重视体育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作用。所以学校体育必将由“强调健身”转化为“全面育人”;那种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将不能适应高校未来体育的发展。诚如对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作的问卷调查结论所示:  相似文献   

6.
趣味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中一项新兴起的体育活动。短短十几年,趣味体育活动遍及全国,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趣味体育的概念、创编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和论证,其目的在于培育、扶植、推动趣味体育活动的发展,激活全民健身运动新的增长点,为指导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网球趣味教学是指不仅能把身体练习和劳动、生活、游戏、游艺娱乐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能起到增强情趣、娱乐,强身健体的作用,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所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教学实验法,研究网球趣味教学与改善大学生焦虑的关系,并分别从体育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球趣味教学改善大学生焦虑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旨在改善大学生焦虑,推动网球趣味教学在高校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娱乐化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中外体育娱乐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体育娱乐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本质的回归.在当今社会娱乐化环境下,有效地操纵"娱乐要素"已成为一个赛事或活动运作的关键.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和色情化,体育娱乐化运作应张驰有度.娱乐是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或精神体验,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今,体育已不再是纯竞技层面讨论的范畴,它越来越娱乐化,从体育赛事、人物中寻找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日益成为体育选择的需求.然而体育被娱乐化的现实逼迫我们做出思考、评判甚至对体育娱乐性项目的运作理念和策略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倡导师生全员参与,近几年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深受师生的欢迎。但不少学校的体育文化节充其量是趣味运动会,娱乐有余,运动不足,还有些学校的体育节是在一周或几个周的时间内把整个学期的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拔河赛、长跑比赛、排球比赛等集中起来举行,造成学期的其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从西方国家引入的快乐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综观现有的高校体育课,各项活动只能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进行,体育部指派的技术指导教师大多也是无偿服务,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为此,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就娱乐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对发展体育事业来说,既提供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过去不常见、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和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以及联结社会、经济的桥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级体育部门把握机遇,转变观  相似文献   

12.
软式排球以极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受到各年龄段体育爱好者的欢迎,现已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我们通过在高师女生中进行的教学实验,证明这也是一项深受喜爱的集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女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之一,她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掌握体育技能,而是向着更高的精神层次发展。享受体育快乐是她们的首要期盼,其次是希望通过体育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为了激发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其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在高校女生中,选择简单 易行,适合其体 质,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体育娱乐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既能对节庆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暴露了大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农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机会进行实践锻炼,大力发展农村节庆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节日体闲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以前老百姓说这话儿,是因为文艺工作者与体育工作者都属于活蹦乱跳的“体力型劳动者”。但现在再咀嚼这句话不难发现,当体育的娱乐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感知后,体育圈越来越有娱乐味儿,也越来越有文艺圈的感觉。而人们对体育圈中女性的关注点,也随之变得不再单一。运动成绩不再是惟一的焦点,漂亮的脸蛋和身材,还有随之诞生的种种相关新闻,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体育舞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它集音乐、体育、舞蹈、表演、艺术等于一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表现力,艺术感染力也不容小觑,因此体育舞蹈教学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众多高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热衷于体育舞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趣与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具有趣味满足的价值取向和多层次的审美特征,这是休闲体育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探询休闲体育的特征,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丰富现代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及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体育价值观念的嬗变与社会体育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指出,强化人民群众的体育价值观念,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对体育价值观念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久的课题。体育价值观念确立与否,关系到社会体育的成败。体育价值观念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前,要在人民群众中强化体育强身价值观、体育延寿价值观、体育消费价值观、体育生活价值观和体育娱乐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体育文化、绿洲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各区不同的特征.草原体育文化是以游牧为主的"体育动态文化",崇拜尚力,具有较强的竞技性,以北疆为代表;绿洲体育文化是以土地为中心的"静态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游戏、娱乐、趣味、生活化的特点,以南疆为代表;东疆则以歌舞见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活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为体育结构和功能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体育也在城市休闲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与泛娱乐化的内涵与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大众文化的崛起;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的体育娱乐信息需求偏好;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站商业化运作的需要;中国互联网群众的需要特征。当下我们已经处在娱乐化的时代,网络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是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由阶段。娱乐性也是文化内涵的一种基本属性,是优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但必须合理把握网络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的度,防止泛娱乐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