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民”是指组织社会、缔造国家的共同体成员个体,公民道德是指以权利为基本内容、以普遍利益为本质规定、以人人平等为价值原理的公民政治道德。当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种各种思想资源,儒家伦理作为其重要思想资源,它要成为当代公民道德的构成内容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根据当代公民道德的伦理理想、价值原理、生存原则而予以过滤、筛选和转换。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化是极其必要的现实途径,公民道德制度化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底线伦理,而底线伦理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用于那些严重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制度公正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和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制度公正通过有效调节公民的善恶行为、公私行为和道德与幸福关系,从而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供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伦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与其相应的公民道德自觉则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应成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强国的语境中思忖公民道德自觉培育的问题,必须关注公民的道德主体性,从启蒙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认识,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意志,开拓公民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平台等路径,激励公民道德主体发挥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孕育乃至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6.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道德权利是公民主体最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道德权利却严重缺失。公民社会为公民道德权利的实现提供伦理支持并赋予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意识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公民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精神保证:公民权利保护机制是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梅萍 《教育科学》2008,24(2):77-81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法律主治的社会,但西方国家在寻求法治化道路的历程中,道德已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繁荣。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德认同是通过宗教倡导、法治融合、民主政治以及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启迪我们坚守道德的崇高信仰,强化主体理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制度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领会以德治国方略,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必须正确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生长机制,理性把握道德建设的生态环境。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制度和财富分布状况、领导干部工作廉洁度、法律制度和实践、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公众人物道德形象、外域文化、媒体和社会舆论,是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八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樊浩 《中国德育》2006,1(5):7-12
在现代性文明中,无论是道德哲学还是道德教育,都过度冷落甚至消解了“冲动形态的伦理”,由此导致伦理精神无的放矢。现代道德教育必须实现哲学范式的转换,建立一种融“认知形态的伦理”与“冲动形态的伦理”于一体的、由“认知形态的伦理”走向“冲动形态的伦理”的道德教育形而上学体系。对伦理精神形态的健全、伦理冲动的民族形态的把握、伦理精神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是建立道德教育的合理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学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德育,采用主情型德育模式教学,将学生的品德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教师打破以往"传递—接受"的德育教学模式,以"向导"的角色,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出等"体验学习"方式,学会在德育过程中自我建构与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德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也造就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高职教育自身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文章基于职业道德基本内涵的分析,认为高等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德性教育和职业规范教育。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从职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和训练、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构、基于职业规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打造与开发、基于课程开发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开发和重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伦理学研究,在道德基础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有待重新做出思考。对道德基础的重新思考,要求将道德的基础从知识或理性转变为情感,并消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误解。对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要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情感。能否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能否打开情感之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悖论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学生对象化,将社会责任绝对化,将道德规范神圣化,将道德境界宗教化,将道德教育模式化,等等。这些都会对当今的学校德育理念、德育价值观、德育模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这些消极因素,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创新道德教育模式,改革德育考评体系,建立德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情感性因素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情感性德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相对主义伦理观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伦理观对道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所关注的一些教育价值和教育问题,往往正是我们德育工作所欠缺的,重新审视相对主义伦理观,这是德育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