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冬,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吴礼明诉上海郊区报社的“新闻官司”。这是一起侵害名誉权的讼案。《上海郊区报》在一则启事中说有一个“自称吴礼明者”假冒本报记者行骗,吴礼明认为这则启事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诉至黄浦法院。黄浦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吴的诉求。吴不服,已上诉至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本案对新闻工作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担任新闻记者职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据吴礼明在上诉中称,他“至今”“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从未有一天离开过”,共在9家报刊担任记者、编辑,在“离开郊区报后”,也“一直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本刊未及一一核实,若吴所述与事实有出入,有关单位可来函说明之。现将有关材料刊登于下,有删节处均于注明。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7月起,苏州日报社推出《每周评报》业务。由报社新闻研究室专职评报员每天对报社出版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以及《现代苏州》杂志、苏州新闻网等进行业务点评。在报社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为适应网络时代媒体的新变化,同年8月份又推出了《每周评报》网络版。目前,评报系统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社领导评报、评报员专职评报和以BBS为网络平台的全员评报等。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立 据《文汇报》报道、由《少年报》社、《上海中学生》报社、《家庭教育时报》编辑部、《上海教育》期刊社、《上海康复》杂志社以及《中国教育报》上海记者站6单位组成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日前宣布成立。该总社目前拥有3报7刊,期发总量达300万份。该总社的成立,对于调整上海报刊结构,提升报刊质量,增强教育报刊的社会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报刊发行面临经营成本压缩、监管加紧和网络等新媒体冲击等压力,发行营销难度不断加大。但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报刊发行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和细节创新,改进报纸发行运作模式,激活了报业市场。一、招标投标制,满洲里报社剥离发行业务出新招 2006年8月内蒙古满洲里报社宣布将其所属一报三刊(《满洲里报》《生活周刊》《口岸版》《摄影刊》)报刊发行业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中标者依承包合同完成计划发行量后,报社给予奖励。对发行业务进行社会化的承包和剥离后,报社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办报上,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招标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0日,原广东省扶贫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薛长春被法院一审以贪污挪用巨额公款等罪名,一审判处死刑。众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媒体有关报道中,透露出了与法律理性不相容的东西。如有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标题:“大笑三声逞强薛长春执意上诉”,这一标题的“非议”色彩因“执意”这样的字眼表现得非常明显。也许在作者看来,薛长春对一审判决只有认罪伏法的份儿,根本就不应该上诉。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有明确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  相似文献   

6.
一起侵犯肖像权的新闻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99年11月3日 ,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法院向在南京出版的服饰导报社下达[(1999)白民初字第1143号]民事判决书 ,支持原告陈女士关于其肖像权受侵害的诉讼请求 ,判被告服饰导报社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侵权行为成立 ,要求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陈女士精神抚慰金2000元。被告服饰导报社对一审判决持有不同意见 ,于12月初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0年1月底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二审判决书 ,维持一审判决 ,驳回一审被告的上诉请求。被告服饰导报社未再提起申诉。这起判决案例给新闻工作者、学…  相似文献   

7.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  相似文献   

8.
1940年春,陕甘宁边区大众读物社出版《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的时候,毛主席亲笔写了报头和封面题名。《大众习作》出版了两期,毛主席觉得题名写得不够好,又重新写了七幅同样的题名,交边区大众读物社选择一幅换上。1947年底,西北解放战争形势好转,边区群众报社在绥德县霍家坪驻了下来。把报纸版面由八开扩大为四开。随后,又请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把《边区群众报》改为《群众日报》,并致信毛主席,请他题写报名。不久,毛主席即派人给报社送来了用白纸题写的四幅  相似文献   

9.
1929年9月9日,三个年轻人陈铭德、刘正华、吴竹似,在南京,选择孙中山第一次起义的日子,创办了一张报纸《新民报》。到了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版晚刊创刊,《新民报》拥有了五社八版的规模。五社为南京、重庆、成都、北平、上海,前三社均为日、晚两刊,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报纸。它创办之初,正是蒋介石用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专制国家成立不久,“党化新闻界”使中国新闻界受到空前的钳制;它的大发展之时,正是抗战胜利不久,中国面临和平与内战、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在一文网森密的国度里,《新民报》能够在保持文化人气节,又发挥文化人长处前提下成就如此辉煌的局面,无论从报社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在西风侵袭下,上海在诸如城乡格局、社会风气、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的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生动精彩的描写. 吴趼(jiǎn,音茧)人(1866-1910),字小允,名沃尧,号茧人.广东南海人,因世居南海佛山镇,故自署"我佛山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但传至他这一代,渐趋贫困.故吴趼人18岁来到上海谋生,先在江南制造军械局翻译馆当书写生,后投身文坛,曾协助编辑《学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继而主编《月月小说》《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声名传于沪上.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相似文献   

11.
“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的发展,上海报界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在经营体制上曾经出现过报业集团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最大两家报业资本的兼并和上海四家报社、通讯社的联营。1929年1月,《申报》业主史量才收购了美国人福开森手中占《新闻报》65%的股份,实际上掌握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社。在此前后,张竹平创立了“申时电讯社”、合资收购《时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虽然史量才掌  相似文献   

12.
3月12日,轰动体育新闻界的“陆俊案”终于一锤定音:原告陆俊胜诉,被告《羊城体育》报社败诉,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因“侵害陆俊名誉权的行为”向陆俊登报致歉,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和经济损失费分别为8.5万元和1.7832万元。判决后,被告没有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央视女主持人文清状告《重庆商报》社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重庆商报社公开道歉两次,并赔偿文清精神损失等10万余元。至此,这个沸沸扬扬的案件暂告一段落,但法院的判决结果再次向新闻界同仁提出这些挥之不去的问题: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过错”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究竟应该由谁对过错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4.
湖北日报老干办根据社党委提出的要注意发挥老新闻工作者的业务专长和群体优势,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评报活动的要求,组织好对“好新闻”的评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从1988年7月至今,他们共写出评报稿件272篇,其中48篇被《新闻前哨》、《编通往来》、《业务通报》、《报刊动态》、《读者与评报》、《市场指南报》等采用,64篇被评为报社评报好作品,为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报纸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不少企业报同仁碰到我时,总是询问和探讨企业报采编工作的分与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主要看该企业报的具体情况。首先,较大的企业报社和太小的企业报社,一般来说,无须讨论这个问题。譬如说上海企业报界中的《上海铁道报》、《宝钢报》、《新金山报》等企业报,采编人员一般都在二三十人以上,如果他们实行采编合一的话,岂不乱套?而像《大力神报》、《大隆工人  相似文献   

16.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百人仍得益于斯。我一查,是3300多元。我曾当面向邓老提及此事,她只是莞尔一笑而已。是啊,和他们毕生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相比,这几  相似文献   

17.
富阳报专号     
《富阳报》是中共富阳市委机关报,1993年3月正式复刊。《富阳报》复刊以来,我们始终把抓好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富阳报社现有37位同志,原来分布在各条战线,因工作需要走到一起来了。在报社现有人员中,只有1位同志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大多数“半途出家”。为了办好党报,使《富阳报》发挥应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底,贺州日报社整合《桂东电视报》新闻媒体资源创办了《贺州晚报》,形成"一社两报"的新格局。"一社两报"格局下如何发展,没有符合贺州实际的现成模式,需要地市党报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贺州日报社自创办晚报以来,就如何发展壮大报业进行了人员“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纪事     
由《中国林业报》社、自治区林业厅、新疆新闻学会联合举办的自治区林业系统新闻培训班于8月10日在乌鲁木齐结束。图为中国林业报社长程厚印(左二)和学员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新闻 《出版报》社主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题研讨《 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经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利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的新闻界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