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根据宋人别集、笔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关于柳永的记载,以及柳永的作品,重新考索柳永的生平仕履和词作路径.关于柳永在晓峰盐务任职的时间,通过考察晓峰盐场的建场始末和它所在地的沿革,认为:柳永是在年轻时,在明州鄞县富都正监所属晓峰务工作过的管勾类人员;并推论他在中进士以前的很长时间,可能在两浙路转运司任管勾、干办类的职务.柳永的父亲柳宜是以南唐“伪官”身份入宋任职.柳永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在两浙路担任的职务,使他有条件与地方官妓接触.他疏狂的性格、出众的才华,使他写新词、翻新调,成为宋词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非常考生     
最反叛的考生吴敬梓 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儒林外史》。他出身科举世家,但对科举“正途”颇为反感,29岁参加科考遭斥逐,此后更蔑视礼法。他猛烈抨击八股科举制,十年乃成《儒林外史》。因中举而狂喜发疯的著名考试人范进便是他笔下的经典人物。最风流的考生柳永 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多写风花雪月,羁旅行役。他初考进士落第,填《鹤  相似文献   

3.
一、《忠经》成书于宋代关于《忠经》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清代学者丁晏根据避讳旧俗,认为《忠经》是唐人马雄所写,理由是书中讳“民”为“人”,讳“治”为“理”,是为唐太宗李世民讳。清代四库馆臣认定《忠经》为宋代之书,其理由见之于《四库全书提要·忠经》:  相似文献   

4.
楼,因文而闻名中外;文,因楼而流传千古。这里说的“楼”,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湖南岳阳楼。这里说的“文”,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著名文章《岳阳楼记》。范文正公写的这篇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情景交  相似文献   

5.
何进川 《兰台世界》2014,(5):130-131
张拭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术地位上张拭与朱熹并称“张朱”。张拭书院林立的宋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岳麓书院亲力亲为的执教数年,还在长沙创办了城南书院,堪称“名于一世”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学术大师王国维胸具灵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结构、精神、价值有其独特的领悟,莹彻的识解。第二次东渡日本后,王国维随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古器物,对中国文化中的金石文化这一拱璧瑰宝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数以千计的古器物、金石拓本的日夕摩挲、鉴赏中,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作出了湛深的科学阐释。 一、宋代金石文化的构架 宋代的金石文化不同于两汉的经学文化、魏晋的玄学文化,具有新型的构架。王国维评云:“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方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宋代之金石学》)由此剖视,宋代金石文化有四方面结构而成。其一,从搜集论之,公私藏器蔚成一种社会风气。藏器之富,则“累数至万余”;收藏之勤,则“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于榷场,其余则可想知;收藏种类之多,则金、石以外兼收瓦当、木简等,“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同上)其二,从传拓及著录论之,宋人于金石学不徒以搜集为能事,其最有功于此者则是通过传拓和著录加以“流通”。王氏云:“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写作同绘画艺术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新闻无论其内容如何,都应当写得精粹简洁,都应当以少少许的事实、言文,来体现尽可能多的内容。所以,在新闻写作中,含蓄手法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既可收到“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举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效果;又可以力避文章过直、过露,以至肤浅的毛病。这就象宋代著名画家郭熙所讲的:“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在新闻写作中,巧妙构思,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道出了诗人对杭州的无限眷恋之情,而宋代词人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则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了宋代杭州繁华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食追)”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粉制类点心的通称,制法可蒸可炸,原料也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最大特点是形状外凸,以球形、丸状最为典型,故其命名主要取义于“(追)”的聚集义与外凸义.其中“焦(食追)”乃宋代元宵节盛行的烤制点心,以其便捷和富有吸引力的售卖形式而备受宋代市民欢迎,更为宋代舞队“乔焦(食追)”(或称“焦(食追)架子”)所仿效,成为南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因“(食追)”与“鎚”字形相近,故部分典籍将“焦(食追)”误作“焦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宋代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认为:宋代档案原件意识是明确的,在多数场合下都是受到重视和强调的。首先,这一意识表现为宋代档案工作中存在与“原件”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分别是:“元本”“正本”“底本”及“真本”。其次,这一意识表现为在宋代档案工作中皇命文书和官文书都需按要求保管原件。最后,这一意识表现为档案原件在信息的核验、诉讼和国土争端得以广泛利用并发挥着证据价值。以宋代相关史实为基础,进而我们相信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原件”意识的确立时间应大大早于已有研究者所提出的“近代以后”。  相似文献   

11.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生写了许多好文章,当别人问他是怎样写出来的时,他说:“吾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为文。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的“三上”为文,对我们业余写作者来说至少有三点启发。 其一,写作要善于挤时间。写文章时间哪里来?欧阳修“三上”为文的做法,就是善于挤时间。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特别是善于抓住那些别人看起来并不重要的“短”时间。鲁迅曾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成功之作并不都是用整块时间坐在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利用生活中零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13.
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校雠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但这个“校雠式”是否真的具备上述性质和意义,却值得仔细推敲。 “校雠式”载于《南宋馆阁录》卷三《储藏》门,其原文如下: 诸字有误者,以雌…  相似文献   

14.
读有关宋代档案工作的论著,发现我们要重新审视宋代的档案工作,不仅在于宋代档案工作有其突出的特色,而且在于从宋代的档案工作中可以发现现代档案的一些影子。一从隋唐开始,档案工作已成为了一项专门的工作,到了宋代,档案工作不仅较前代有了质的飞跃,而且更为后世开创了一系列的档案制度。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宋代的档案工作,并阐述其突出特点:1.宋代君臣丰富而深刻的档案学思想:萧何“独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被后世广为称颂,宋太祖诏曰:“萧何入关,先收图籍;沈约为吏,手写簿书,此官人所以周知其众寡也”,周必大称“先收图籍者,…  相似文献   

15.
所谓谥号,是古代封建君主时代帝主、贵族以及大官等死后,朝廷依据死者生前事迹所给予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其善恶。然而在不少古文中,却出现死者生前即提前享用这种称号的事,不合事理,显然错误。例如:北宋陈尧咨死后谥号康肃,可是宋代欧阳修的《卖油翁》写陈尧咨生前善射之事,却几次用他死后的谥号:“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康肃问曰”、“康肃忿然”、“康肃笑而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我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转瞬度过了39个春秋。既当过初审,又曾负责复审和终审,编辑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经历过。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有苦恼,也有欢乐。如今已从领导岗位卸职,但我并不为一生从事编辑工作懊悔.正如宋代柳永《凤栖  相似文献   

17.
《柳永和他的词》一书共30余万字,蔚然大观。作者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态势,对柳永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科学而富有创见性的探讨,并将柳词置于宋词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宋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来审视,对词学史上一些议而未决的问题作出了持之有故,令人满意的解释,如柳永的人格问题、歌妓词的道德评价问题、柳词的主导风格问题和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毫不溢美地说,该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是词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一、秀才作文在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成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出典于这个故事。其含义是说即使十分聪明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  相似文献   

19.
宋代金石学的缘起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滥觞于宋代的金石学,在其兴起之初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宋代出现的金石著作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流传至今的仍有二十九部之多(据容媛《金石书录目》),至于这些著作中所称引的当时的藏器之家,更不下数十人,可见其收藏之盛,且此风至宋末犹存(见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这应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探明它的缘起与演进,或许有补于金石学史的研究。一、宋代金石学的缘起关于宋代金石学的兴起,记载最为详尽完整的当属宋人蔡潮铁围山丛谈》卷四“古器说”一段:初,原父(刘敞)号博雅,有盛名,更时出守长安。长安号多古篮。…  相似文献   

20.
李雪菁 《兰台世界》2014,(10):25-26
讼师是中国古代的“律师”,讼师在宋代时期出现了一个增长潮,其数量和活动内容都得到发展,在无讼观念影响颇深的封建制度下,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讼师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