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语误解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主要是指听话者难以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而阻碍了交际的进行。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的角度入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形成的原因,可帮助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本身的字面意义与说话者使用该语言形式所要表达的交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从而产生“言外之意”.会话含义就是听话者透过语言本身的字面意义.根据语境推断出话语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义.本文拟从会话含义的产生、会话含义理论的意义及作用等方面.分析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产生及其理解也是一个追求关联的过程。说话者通过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来表达并传递自己的意图。在此过程中,说话者必须确保所说的一般疑问句和答语有足够的关联性,以便吸引听话者的注意从而使听话者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正确理解一般疑问和答语的目的。听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解码并且推断出一般疑问句及答语中最有关联性信息。在推断话语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的正确评估以及双方享有的知识对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人际交往中,话语双方的会话通过借助特定语录中语言的互动实现.言语交流能否顺利进行,需要交际双方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说话者任何违背这些原划的话语模式和表达都可能引起听话者情绪上的消极反映。本文运用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人际交往中违背合作原刘的话语进行语用分析。揭示消极情绪是如何在违反合作原则某一准则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在明示-推理模式下进行的.话语理解即听话者通过处理说话者的明示行为进而推理出其交际意图的过程.人的理解差异与话语期待要求更加明显的明示行为.以“杨澜访谈录之李开复”为例,论析访谈节目中说话者用到的明示手段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礼貌研究的成果,继而从原型理论入手,在设定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相同但彼此不熟悉,且一方请求另一方做事情的条件下,就礼貌原则、面子观在不同语境的交际中的运行机制进行具体讨论:(1)说话者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请求;(2)听话者如何礼貌地接受说话者的请求;(3)听话者如何礼貌地拒绝说话者的请求。最后,通过分析和举例说明,本文得出结论:采用非典型的表达不失为表达交际者间礼貌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7.
杨洁 《英语辅导》2010,(3):82-87
语用学主要研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人们如何理解话语意义并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行为。中国大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即便是毫无语言障碍,却仍无法正确理解话语意义,或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不明白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这说明很多大学生仍然缺少由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所构成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有关大学生在日常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并对如何提高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以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语境这一概念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研究“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共有的、对话语的理解有作用的任何背景知识”。语境提供了交际信息 ,它帮助交际者正确理解交际内容。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H.H.Stern曾说 :“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他说他愿意在各种交际场合将自己“浸泡”于语言运用之中。而我们的学生几乎整天“浸泡”在汉语中 ,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地用英语来交际呢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通过真实环境的熏陶和浸染来逐渐地、无意地习得。这一理论成…  相似文献   

9.
传信范畴在汉语中是怎么样的语言表现形式,汉语说话者在会话中如何使用传信语来表达信息来源以及自己对所传达信息可靠性的判断。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如何使用传信语来传达信息,如何通过传信语表示该信息在双方信息疆域中的位置。我们提出了汉语传信范畴的模式,即汉语说话者使用传信语表达信息的一般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语用标记语能帮助说话人有效地传达信息,也可帮助听话者更好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因此在贸易谈判中,谈判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语用标记语的功能,委婉地表明交际意图,最大限度达成谈判一致,建立双方长久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1.
独立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往往出于某种语用目的,有意把话语的真实意图省略,听话者可以根据独立句的句法特点,建构起一个可能的心理空间,该空间与真实心理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距离,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语境以及认知语境激活言语行为脚本的核心成分,从而把握说话者的隐含意义。从认知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条件句和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语用推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全息语境和全息语境下语用推理的合理性构建一个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言语内语境与言语外语境共同作用于认知语境而形成全息语境,使听话者谋求语用推理如何逼近说话者的话语意图;在语境的全息性和信息的系统性作用下,听话者与说话者相互协调,对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进行衡量、确定与推导,并最终作出合理的语用推理。因此,语用推理全息交际模式具有语境的全息性、信息的系统性和推理的合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际中,会话决不是一连串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的堆砌,说话者的实际含义往往与字面意义不一致。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成功的会话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即行为准则。Grice称这些行为准则构成了交流中的“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语用失误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说话者对自己的话语缺乏明示和相关,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推断失误等。要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交际者彼此应深刻认识自己并努力了解对方,说话者对听话者的认知语境进行评价,判断,选择适当语境假设和寻求认知语境下的最佳关联,从而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心里,帮助学生培养合适的语用移情,采用积极和认知的态度来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言转述研究关注的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法变化和语义功能,并应用于文体分析,忽视了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转述的语用目的和策略。从话语角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情况下说话者在转述他人话语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话语角色,以便更好地实施某一言语行为。这其中有社会语用的因素,即话语原作者与听话者的关系。说话者利用这种关系完成一系列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指示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谈话双方用话语来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在话境下,这种相互称呼与所传达的信息往往不符,即人称转移。本文借用语言顺应的有关理论,着重从语境论述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人称转移现象,揭示它是怎样顺应说话者和听话者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的。  相似文献   

17.
关联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心理依据.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明示自己意图的一种语言机制.根据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所连接的是话语和语境或者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在话语交际中起着语言标记作用.从使用话语标记语的目的、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和语言表达方式三方面来阐释话语标记语能制约和引导听话者对认知语境的选择,帮助听话者找到话语与认知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听话者以较少的心力投入获得较大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话语误解不同于话语曲解,它是在交际双方合作且无意识的前提下对会话含义作出与说话者不一致甚至完全错误的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语用现象,完全可以通过说、听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及时校正的。借助语用学理论,从微观层面考察并总结了汉语话语误解的多种病因,其目的正在于为破解汉语话语误解乃至为确保话语交际通道畅通开出一剂有效的治疗之方。  相似文献   

19.
说话者的利益倾向性角度,虚假话语可分为利他型虚假话语、利己型虚假话语、既利己又利他型虚假话语。其中,利他型虚假话语的交际目的是维护或实现听话者利益,具有善意性与无偿性特点。研究利他型虚假话语有助于人们客观评价虚假话语,正确认识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等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日语既是以听话者为主导的语言,同时也是以说话者为视点而出发的语言。在日语会话语篇中说话者一般都站在听话者的立场上展开会话,进行交流。在日语中,语篇既可作为兼顾篇章与话语的完整语义单位,也可作为与话语和篇章中发话者、听话者的视点、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交际单位。在日语中,谈及语篇则必定谈及授受动词,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授受动词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难点,更是重点,授受动词使用正确与否会影响谈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视点原则角度解析授受动词,有助于全面理解、掌握、使用授受动词;有助于进行交流、会话,实现语言本身所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