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名称由来进行了论证,使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这两份名似相同,而实际不同的著作能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王海波 《新闻世界》2014,(12):124-126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其刊行者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意欲对中国读者洗脑,实质上是想在文化侵略的同时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侵略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某些传播者多重和隐蔽的传播目的应保持警惕,它们穿着“文化传播”的外衣,内里却隐藏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体。  相似文献   

4.
陈虹 《图书馆杂志》2004,23(11):67-72
以近代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探讨了近代中国第一批刊物所呈现的由宗教到世俗的趋势,表明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刊物的变化往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远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为了澄清究竟哪本期刊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中国期刊发端的史实,否定了某些人宣称的200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在马来西亚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的主张,以雄辩的史料确认:223年前由国人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6.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7.
陈江 《出版史料》2001,(1):114-121
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按照现代的译法就是《中国月刊》或《中文月刊》。这份刊物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8月5日创办于马来亚的马六甲,木板雕印,形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史料考证方法,对《吴医汇讲》出版形式、内容、编者意图、作用功能再次进行考证。分析1927—2018年有关《吴医汇讲》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研究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研究18—19世纪东南亚一带华人的数量、生活及文化。认为:中国期刊与中文期刊的概念不能混淆;《吴医汇讲》是由我国古代图书衍化发展而诞生的,是我国期刊的发端;学界普遍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观点缺乏科学统计;在姚远等的《再论吴医汇讲为中国科技期刊的肇端》一文基础上,发现《吴医汇讲》第11卷可能为单卷发行文字证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创刊时间、办报策略、新闻取向、栏目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出发,确定了这份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纸具体创刊时间是公元1833年7月25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功在于郭士力等传教士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有清晰且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初入中国不被完全理解的局面,也包括发表<新闻纸略论>来介绍报纸本身的性质,为传教做先期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0.
郭实猎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图书馆杂志》2004,23(5):72-75
通过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主编——郭实猎的生平进行论述,评价了郭实猎其人,还这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于本来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为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世俗月刊.简称<东西洋考>.德国教士郭士立(又名郭施拉、郭实腊、郭甲利,Charles Gutzlaff,全称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一说创刊于阳历的8月1日,即阴历六月十六日[1].  相似文献   

12.
《吴医汇讲》堪称"中华第一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hinese Foreign Magazine)是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前者创刊于1815年,主办者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米怜(Milne),出版地是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马六甲;后者创刊于1833年,主办者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s),出版地在广州.  相似文献   

13.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出版科学》2004,(4):60-6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现在很难看到其实物资料.以该刊"封面,,<序><释疑篇><告帖>和<月食>等文章体裁及其出版形式的影印件为材料,对刊物创刊前的准备概况、出版内容、编辑特征和刊物的出版贡献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晋丹 《东南传播》2011,(8):102-105
本文首先介绍史学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由此范式提出思考传教士在华办报的思考基点,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例来分析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在华办报的种种情况,最后一部分讲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给中国社会产生带来的正面作用,由此来透视在现代化范式关照下传教士在华办报给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带来的正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7.
姚远 《今传媒》2016,(8):4-7
确认唐大烈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吴医汇讲》中,唐大烈的《自序》《凡例》、名医缪遵义的《序》及元和知县蒋楩的《序》,为中文期刊最早的发刊词,而《吴医汇讲》11卷卷终所载唐庆耆的《爰书数语附于简末》则为本土中文期刊最早的停刊声明。1815年在马来西亚之马六甲所办的境外最早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为传教士所办西式中文期刊最早的发刊词。传教士所办香港最早的期刊《遐迩贯珍》1856年5期所载《遐迩贯珍告止序》和《六合丛谈》1858年2卷2号的简短英文声明和收支表,则为舶来式中文期刊最早的中英文停刊声明。  相似文献   

18.
王佳 《记者摇篮》2006,(9):45-45
1815年,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问世。如今,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诸多期刊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沉浮起落。会在读者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因为它们都承载着一种理念,用文字记录和影响了中国社会前行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06,(19):74-76
自1815年8月5日,第一份华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以来,华媒体历经近200年的雪雨风霜,先后有4000多种华传媒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地华传媒为共谋发展,逐渐加强联系,以协会的形式相互协作,共同推进世界华传媒的发展。进人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华传媒作为世界新闻传播体系中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化奇葩,在传承中华化、凝聚民族精神、加强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现了协作化合作加强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到底何时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登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新闻纸略论》,是近代中文报刊刊登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它的发表时间,却说法不一。其一:1833年12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2版)第48~49页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