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庆祝第八个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2013年6月5日上午,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杂技家协会、天津市杂技团、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了戏法大师王殿英先生从艺75周年国家级非遗项目戏法艺  相似文献   

2.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  相似文献   

3.
正5月29日,"2019河南省魔术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桂森《戏法》全国巡演"活动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著名戏法大师、"中国古典戏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和搭档朱喜清及弟子们走上舞台,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戏法表演。中国古彩戏法有着2400年的历史,2010年,"中国古彩戏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而肖桂森先生是该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出开始前,肖桂森首先走上讲台,普及戏法知识。随后在演出  相似文献   

4.
“杨氏古典戏法”的创立 古城辽阳,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汉魏壁画墓群、压倒三江才子王尔烈的传说、民间剪纸、辽阳地会、杨氏古典戏法等均出于此方宝地。这里我们单说“杨氏古典戏法”(俗称“杨麻子戏法”,如今已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辽阳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近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杨麻子戏法”在辽阳地区可谓妇孺皆知、赫赫有名,成为古城辽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古城辽阳文化艺术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市杂技家协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开展戏法进校园活动,引领广大师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奋进力量,力求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近举办了两场戏法进校园活动。2021年5月7日,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以"中国戏法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文化讲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法表演艺术家肖桂森通过理论讲解、现场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新瑞  夏瑞雪 《收藏界》2013,(11):132-134
2013年的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亦适用于所有文化遗产。不管是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既然是“遗产”,就有继承人,而这一主题的提出,看得出决策者想要强调遗产“受益人”的范围,不是小众,不限于遗产地所生活的人,而是所有人。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河北工业大学承办的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十九大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举行。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在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戏法表演艺术家肖桂  相似文献   

8.
《杂技与魔术》2013,(5):27-28
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和天津杂技团承办的“中国天津首届全国古典戏法交流展演”于2013年9月6日在天津市光华剧场成功举办。这次古典戏法交流展演,汇集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等地的十余名戏法表演艺术家,他们交流、探讨了古典戏法的表演技巧,他们表演的节目囊括了传统戏法的各个门类的表演,小至“剑、丹、豆、环”和“大变金钱”.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旅游业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法对广西天等县"打榔舞"这一民族体育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思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打榔舞"体育旅游业开放对策,以达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国家政策给予该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态传承有机融合,碰撞出无比绚烂的火花。在这样的融合下,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使得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中得以保存,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也因为非物质文化的融入而更加细腻隽永。其实,不管是传承模式,亦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便是它们最核心的要素。该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影响因素及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辨别和协调相关者利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视域,辨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类别。研究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主体因角色不同,利益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文章提出以责任、诉求和能力三个维度,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蛰伏以及边缘三类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管理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柴明霞 《灌篮》2021,(2):142-14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方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承载。高校弘扬体育文化的关键在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张平 《中华武术》2007,(9):56-57
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家文化部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头和动作的方式在民族历史中积淀形成的文化,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的特点在于,技艺需要通过口传身授的形式得到传承,技艺以传人为载体,依传人而存在,并随着传人的去世而消逝。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之一,它以人体攻防运动为根本,以套路、散手、功法为主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周欣史林静)北京时间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12月14~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万义 《体育科学》2011,31(2):12-18,35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调查个案,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的思路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才是解决这些瓶颈的根本之道。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经济发展、村落政治建设、村落先进文化之间,3个"双赢"局面的形成是村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眼疾手快可以隔空取物,变幻莫测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险象环生的表演让人动魄惊心……"如今,依然被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古彩戏法,并没有伴随魔术在年轻人中受追捧而热起来,却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在一些电视节目或舞台演出中,还可以看到古彩戏法传承人的表演,但是传承乏力、认知度低、缺乏展示推介平台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杨才玉 《收藏》2006,(5):31-31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一个《意见》,一个《通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更是一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大事。全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拥护,特别是文博界、历史界、文化艺术界、民间收藏界人士更是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实践活动场景规模宏大,文化内容古朴而独特,是一部真实的、生动而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从历史文化景象、社会文化景象以及竞渡文化景象对贵州苗族独木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象进行追踪研究,并在总结其非物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龙舟竞渡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