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俗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根基,研究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教学策略,对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教材编写、教师素养、学生接受三个层面,来初步探讨民俗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分析研究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教学现状、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内容分类及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且随着现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意识的加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引导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蓓 《文学教育(上)》2009,(21):134-135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继承传统文化是它的天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语文学科理所当然地应当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语文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努力让学生沉浸进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在培养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时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迷失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被忽略,迷失在目的语文化教学之中。教师的文化素养缺失、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教材中缺少文化因素、教学中文化地位平等意识缺位等因素是造成母语文化教学迷失的主要原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变革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推动与促进母语文化教学的回归,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邱永春 《考试周刊》2013,(55):21-22
高中语文教学应加强民俗文化渗透,高度重视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民俗文化的智育效果,并充分利用地方民俗资源,向学生传播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中学语文的教材中,描写风俗习惯的古诗、文章不胜枚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民俗文化,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有助于厚实学生的文化积淀。一、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民俗文化包括饮食特色、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民俗文化展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民俗文化,可以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民俗文化正逐渐走向边缘化。民俗文化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寻求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透过这些知识去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为外语教育界所认同,但在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仍是主流,母语文化内容严重缺失,这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构成了障碍,也妨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将"母语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受到了普遍重视,而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构建却少有论及,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原生态文化,而且是一种生活文化,又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文章主要从民俗文化特点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性格的凝聚。面对当前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我国民俗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叶紫 《生活教育》2012,(24):36-38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积淀,将民俗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解读文本,在品悟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活动中传承民俗传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就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遗失.伴随着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新课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明确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以便切实有效地去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从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DNA".  相似文献   

14.
地方特色文化,是范型化了的母语中的母语,是身处该地域中的人们引为自豪的精神之家,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内容融进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不仅能使祖国语文生态保鲜,更使之永远处于生长发展的状态之中.很多有教育眼光的学校校本乡土教材建设尝试和民俗文化进课堂的努力,不少学校把地域的民间特色文化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取得阶段性成果,赢得口碑,笔者为之兴奋.可经过调查摸底,发现在操作上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留有遗憾,需要从"点"的归纳中,找到"面"上的共性缺憾,以期注意纠正或避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一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被"冷落"的对象,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无人提及"。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在全球背景下的重要位置,我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把文化提升到了一个高的层次,这势必对学校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文化教学的主要载体,更加有必要对民俗文化有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叶波 《考试周刊》2010,(21):171-172
2005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应重视民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植入母语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疑从新的视角给母语教学开了一扇窗,给大语文教学展现一片新空。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俗文化,钟敬文定义其为"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并享受的文化事象。"[1]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大环境上开始重视重焕民俗文化的风采,基础教育界也逐渐开始重视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渗透。然而,目前对民俗文化在教育上的功能的挖掘  相似文献   

20.
人口较少民族实施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民汉双语教育是在人口较少民族中发展教育和保存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仡佬族语言与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在其母语保存地区开展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母语维持、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