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史论》阎浩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目前文化与思想史的研究角度与方法成为文学研究的主流。文学直接经验的“流失”,也在文学史的书写中体现了出来。阎浩岗的新著《中国现代小说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则力图把文学当做作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感时忧国”所生发出的中国“现代性”主题成为顾氏《文学史》纵横捭阖的叙事核心。而作者本人也在努力探索一条超越文学的文学史书写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借文学这个模型去写一部20世纪思想史”。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学史的编撰 ,兴起于 2 0世纪中叶。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在空间上 ,选择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二是在时间上 ,涵纳该地区自古迄今的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全面、系统地描述地方文学发展演化的复杂历程 ,探讨其内在规律 ,对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恰当的价值评判。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先后有多个地区的文学史专著出版 ,如 :《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江西文学史》、《河南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福建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史》等…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由李赋宁教授任总主编的新版《欧洲文学史》。这是一部带有标志性成果的史学专著,代表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该书是在总结杨周翰先生等主编的原《欧洲文学史》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20世纪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吸收国内外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新材料、新观点,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下,由北大西语系为主体的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高质量的文学史著作,显示出20世纪中国欧洲文学史研究的总体水平。这部文学史著的出版,在我国欧洲文学史研…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2):71-73
传播学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本文以《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材的选择、专题化教学体系、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等三个角度手入,提出了传播学志业的文学教育应如何改革的建议。笔者认为现有的《中国文学》教材并不适宜于传播学专业,业界应积极推动特色教材建设;《中国文学》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突破传统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尝试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内容上,可设置适量的与传播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模块,以突出其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的文学化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红 《新闻界》2005,(6):135-136
文学史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些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自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等,而在新闻史上能传承下来的新闻作品几乎都是成功运用了文学技法的作品,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新纪元》、刘白羽的《沸腾的北平城》等等。其实,在中国新闻事业开创之初,报人就以文学笔法写新闻。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8.
宋莹珽 《大观周刊》2011,(18):31-31
王秉钦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梳理出一条清晰明了的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全面概括二十世纪中国主要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沟通昔今,为系统研究中国翻译史铺下了一块引路转。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并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做出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史为恒 《兰台世界》2016,(7):128-130
在对曹操的评价问题上,明代文人持贬斥态度的居多,并且形成了一股骂曹之风。这种风气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代文人普遍接受以蜀汉为正统的历史观念,作为明代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在这方面发挥了引导性的作用。此风气之于文学上的影响则主要有两端,首先是出现了像徐渭《狂鼓史》这样露骨骂曹的戏曲之作,其次是毛氏父子在修改《三国演义》时极力强化了"贬曹"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辽金元文学史话》,周惠泉、杨佐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为《中国文学史话》丛书之一种。它集史、事、评于一体,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这三朝文学发展的宏伟画面,既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又有极强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性。全书设 165个专题,涉及这三朝较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体裁。贯穿全书的主线是“辽金元文学是民族融合的结晶”这一观点。书评有邓绍基《关于〈辽金元文学史话〉的一点感想》,见《北方论丛》 1989年第 5期;刘兴汉《学术性与大众化的融合——评周惠泉主编的〈辽金元文学史话〉》,见《社会科…  相似文献   

11.
期刊的编辑不仅仅是完成期刊的制作,而且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行业纯文学期刊《石油文学》确立了"石油人写,写石油人"的旨趣。经过10年的磨练,《石油文学》逐渐发展成为石油行业作家的写作前沿阵地。这也是《石油文学》对行业文学,乃至对当代文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八旗文经》是八旗文章的总集,承载着"文以经国""重振风雅乡邦"的文学价值。实现《八旗文经》所蕴涵的多层次的文学价值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被后来的满族作家群所传承,《八旗文经》在满族文学史、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期刊的审美趣味和视野,决定了期刊对其稿件的选择取向。这个审美趣味和视野,一定程度上是主编的审美趣味和视野。作为行业纯文学期刊《石油文学》确立了"石油人写,写石油人"的旨趣。经过十年的磨练,《石油文学》逐渐发展成为石油行业作家的写作前沿阵地。这也是《石油文学》对行业文学,乃至对当代文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石强 《兰台世界》2016,(16):102-106
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史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史。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史"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5.
群星璀璨,流派庞杂的20世纪文学是过去一个世纪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世纪之交,对这部分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撷取精华,传之后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列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的"20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正是这样一种传世之作。这套丛书共有十册:《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世纪英国文学史》、《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20世纪波兰文学史》、《20世纪德国文学史》、《20世纪美国文学史》、《20世纪日本文学史》、《20世纪法国文学史》、《20世纪印度文学史》、《20世纪奥地利、瑞士德语文学史》。这十部著…  相似文献   

16.
罗宗强先生的《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一书,于2006年6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之后,又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的力作,对明代后期更确切地说是对从嘉靖前后以至天启初这一时段士人群貌,作了客观精审而又深刻透辟的描述。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具有理性、反思、思辨色彩的文学思想史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敲响了文学革命的晨钟,是引领大众接纳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史观.他提倡自由创作,探求文学本质,去除陈词滥调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其文学思想史观中对文学各种范畴与命题的思考,如文学观念、本质、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均可供学界借鉴,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钱基博所著《明代文学》是明代文学研究史中的重要著作。就当时的研究语境与明代文学自身特点而言,此书强调明代诗文的价值,重视中国文学自身脉络传统,有其独到之处;其以"文艺复兴"重估明代文学,对明代复古文学的重新认识及对各流派的评价均较中肯;其体例以文体为纲,以作家为目,运用附见法,体现了钱氏借鉴传统史学形式对明代诗文的认知与总体把握;其在评论方法上采用推源溯流法,对作家作品特色渊源论析精辟;其设专章述明代八股文,亦具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不仅是赵家璧编辑生涯中的重要收获,更是中国出版史上极具特色的出版案例。《大系》在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构想的同时,将"选"和"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选家之学到史家之学的转变,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在编撰体例、分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20.
徐志伟 《中国出版》2012,(22):45-48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与出版的繁荣。经由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的拨乱反正和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著作的深入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主导性理念。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