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除湿制冷用优良吸附剂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自制吸附剂 (DH 5 0 ,DH 70 ) ,硅胶和 13x的除湿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定了DH 5和DH 7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 ;对DH 5 ,DH 7,硅胶和 13x用于除湿制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吸附量、空气湿度、再生温度和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对固体除湿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DH 5和DH 7的除湿制冷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吸附剂 (硅胶和 13x) .DH 5和DH 7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0 .72kg/kg和 0 .73kg/kg ;在 10 0℃条件下再生 ,DH 7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硅胶的 2 .2倍 ,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是硅胶 1.9倍 ;在较高再生温度(2 0 0~ 2 5 0℃ )下 ,DH 5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 13x的 1.3倍 ,单位质量DH 7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 13x的 2 .2倍 .  相似文献   

2.
以甲醛/硫酸为改性剂,对龙眼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LCSF),并用LCSF对模拟废水中的Pb(Ⅱ)进行吸附,考察了Pb(Ⅱ)初始质量浓度、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铅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CSF提高了对Pb(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荔枝壳活性炭用量0. 05 g、铅初始浓度为120 mg/L、p H=5、吸附时间45 min、吸附温度298 K,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龙眼壳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229. 72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热力学参数△G <0、△H> 0、△S> 0,说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一种复合型吸附剂的制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为活性炭的3~7倍,炭漏现象也大为减少,且生产成本低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4.
商品化活性炭(AC)经柠檬酸预处理,再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改性,将得到的改性活性炭(SDS-AC)用于铜离子的吸附,考察改性剂用量、吸附时间、p H、SDS-AC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SDS-AC吸附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0.3%的SDS改性剂量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38.7621 mg/g,约为AC吸附量的2.5倍;200 m L铜离子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溶液吸附性能最佳条件为SDS-AC投加量为0.200 0 g,p H值为5,吸附时间为60 min;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SDS-AC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酸法活化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可用于染料溶液吸附脱色.实验测定了亚甲基蓝和亮绿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染料在花生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中亚甲基蓝和亮绿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96mol/L和528mol/L,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328L/mol和0.103L/mol,吸附过程遵从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亚甲基蓝与亮绿的混合溶液中,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不足时,亚甲基蓝优先吸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对危害极大的煤井低浓度甲烷的吸附增浓方式和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变压吸附分离CH4/N2的沸石分子筛、碳分子筛和活性炭三类吸附剂的优缺点,提出活性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从理论探讨了活性炭的结构对吸附提浓甲烷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介绍了活性炭孔道结构的调控手段和表面化学结构的改性方式。  相似文献   

7.
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Cu2+、Zn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竹炭、煤质活性炭及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的煤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的铜、锌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N2吸附等温线、Boemh滴定及零电荷点测定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经氧化处理后,煤质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尤其是羧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HPZC值降低,较未氧化的煤质活性炭有更高的Cu2+、Zn2+的吸附容量。竹炭对Cu2+、Zn2+的吸附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对浓度为8mg.L-1的Cu2+、Zn2+溶液,吸附量分别达到1.87 mg.g-1及2.2 mg.g-1,与氧化后的煤质活性炭较为接近,作为对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水和乙醇为混合溶剂,制备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样品具有单分散圆片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样品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曲线遵循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87 mg/g,表明制备的Mg-Al双氢氧化物是一种高效有机染料吸附剂.最后探讨样品对刚果红的吸附机制,主要以离子交换为主.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98K时,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饱和附容量可达到115.48 mg/g.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属优惠型吸附.吸附过程的ΔG<0,ΔH<0,表明此反应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温度低于298 K时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制冷循环的过热对制冷系数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制冷剂在蒸发器汽化后在回气管中的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简要叙述了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着重阐述了稀土一过渡族金属问化合物Gd—si—Ge系合金及钙钛矿型锰氧化物的磁热效应及其巨磁热效应机理,对高温磁制冷工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磁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制冷系统中过热与制冷能力关联密切,影响了制冷系统提高制冷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自适应精细反馈的制冷控制策略。该策略针对制冷控制系统的过热控制及制冷控制分别采用新型的策略实现。文中通过对制冷系统建模分析后,建立了制冷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模型和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制冷控制策略。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制冷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打破过热与制冷能力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制冷系统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汽车空调用的CFC工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因此对CFC工质的替代势在必行.HFC134 a和HFC407 c工质因其不损害臭氧层,并且在生产技术经济方面都是可行的,正在汽车空调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废弃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入研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内部结构,对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系统中主要工作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引入蒸汽压缩制冷原理,设计一个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对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在不同现实需求下的改进优化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提高低品味的热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的方式不同,结合Schulz氨水溶液状态方程,分别对压缩机处于系统高压区和低压区2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分析了在给定中间压力下,蒸发温度Te、热源温度Th和冷却水温度Tw对2种组合方式下压缩机当量热耗量qCW、热源耗热量qG和循环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机当量热耗量对循环性能系数的影响要低于热源耗热量的影响;压缩机处于系统高压区时循环的一次用能量要明显高于压缩机处于系统的低压区;压缩机处于系统低压区时循环性能要优于压缩机处于系统的高压区.当中间压力给定时,存在一个最佳热源温度,使得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R12对大气臭氧层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R134a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制冷剂,为减少环境污染,可用R134a代换R12.根据对R134a和R12特性的对比分析,改进了空调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和其他附属部件的具体结构及参数设置,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可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制冷系数是考核制冷机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本文对用制冷剂R22替代R12后的制冷系数作了实验测试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型冰柜的结构特征和制冷循环过程的状态特征,给出了用小型冰柜进行制冷机实验的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制冷循环的过冷对制冷系数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制冷剂在节流前的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制冷量及循环的制冷系数比值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