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龙家村的刘慧芹老人今年97岁,却是耳不聋眼不花,屋里屋外拿得起放得下,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寿星”。 论起来,我还得叫她一声“五奶”。五奶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她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十乐”--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市洪永安市洪田村,我叫毛安福,今年43岁。2007年6月,当一位漂亮的女记者站在我的面前。问我:大哥,林权制度改革为您带来什么好处?这一刻。我的泪水从眼眶涌了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总之.林权制度的改革让我重新获得了遗失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杨柳轻扬     
她的美,无声无息最初认识杨柳是因为工作关系,后来熟了,就成了朋友。熟了以后,她问我对她的最初印象是什么,为什么别人都说她有点“冷”?我直言不讳,开始对她的印象就是觉得她有点难以接近,因为她是主持人嘛,很自然的就想到:傲呗。其实后来交往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人们的最初印象确实会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偏见。其实我觉得她的“冷”和难以接近是因为她的“静”。她不张扬,总是很静。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喜欢听别人说话。女孩但凡长得漂亮点儿,又是主持人,总会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有点望而生畏,但是又渴望和她们相识,于是会在心  相似文献   

4.
秋婶     
我和秋生是发小,小时候常到他家玩。他五岁那年,爹上山砍柴被蛇咬了一口,没走到家门就死了,她娘也成了寡妇。我们那地方的习俗,寡妇都随儿称呼,平辈叫她秋生娘,晚辈就叫秋生婶,我们嫌拗口,干脆叫她秋婶。寡妇一般都穿黑褂子,俗称黑寡妇,但秋婶不同,她偏喜欢穿花衣服。她不光出门穿,居家也穿,头发总是弄得油光水滑的。在我眼里,她是全村最俊俏的女人。她心眼也好。常炒豆子、花生给我吃,还给我缝补挂破的衣裳。我家兄弟姐妹多,我娘顾不过来,有时我甚至觉得,秋婶比我娘还亲。后来我  相似文献   

5.
从《非你不可》的苏岩,到《小鱼儿与花无缺》的江玉燕,再到《蝴蝶飞飞》中的钟小印,杨雪凭借青春靓丽的外形以及多面化的角色形象,逐渐地让观众熟悉起来。眼下《蝴蝶飞飞》的旋风还没过去,近日又刮起了“小公主”杨雪的另一阵旋风:她与夏雨、陈道明主演的《浪淘沙》以及和柳云龙、河沿的《变脸》,与好姐妹韩雪“双雪合璧”出演的《明天我不是羔羊》等连续剧轮番在各卫星电视台播出,杨雪成为近日荧屏上一位活跃的明星。喜欢杨雪的观众都喜欢叫她“小公主”,即便她扮演一些如江玉燕般恶毒的人物,观众也会不自觉地为她开脱,所以如此,也许这与杨…  相似文献   

6.
张建智 《文化交流》2010,(11):66-68
那日,在乌镇参加“孔另境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新书发布会”,正好碰到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我们一起站在纪念馆后一条河边,我就向她谈起一些至今尚未刊出的丰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漫画。她听后,很感必趣,似乎她早在想此事了““那很好呀,能否把你已收集到的这些画让我一睹?”当时,因匆忙正待开馆仪式,周围没有桌子,她只能站着用笔在手头抄了一个邮箱给我。  相似文献   

7.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丰裕带着一只眼进来。丰裕大喝道:“水儿,你想干什么?”水儿的脸冰冷严肃,一只眼过去拉开水儿,水儿猛地将银叶推倒在地上说:“我要将这个恶毒的女人送进地狱,也算做了有利于天下苍生的事了。”丰裕说:“水儿,你千万不可草菅人命,她对我们不仁,但我们不能对她不义,放下仇恨,由她去吧。”水儿说:“我娘临死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杀回顾家,  相似文献   

8.
半年前,有个叫夏菲琦的女大学生来见我,说是在媒体和网上知道我,凭直觉想跟我聊聊. 她的话题从自杀说起,这让我感到很紧张,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生的句话碰伤或刺激她.  相似文献   

9.
严冬的夜晚,西北风呼呼地咆哮,北京的胡同里人迹稀少,一堵斑驳的院墙上挂着块“打工妹之家”的牌子,此时从院墙里闪出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她裹着大衣,匆匆穿行在黑古隆冬的胡同中。她是“打工妹之家”的志愿者Caroline Watson,中文名字叫罗琳。每个周日的晚上6点至9点,她都要来这儿教一群打工妹演戏。想起刚才的一幕,罗琳在黑暗中笑了。“我刚从农村来北京打工时,为找工作到处瞎闯,一天,我看见街上有个酒吧的牌子,不知是干什么的,很好奇, 就走进去了。‘请问,您需要什么?’里面的服务员问我。我还没想好说什么,忽然看见一对儿男女搂在一起,吓了我一跳,‘哇’我大叫一声,捂着脸撒腿就往外跑。”一个打工妹说。  相似文献   

10.
她叫克丽丝·布兰娜,40多岁年纪,白晰的脸庞上长着一双蓝色的明亮眼睛,并有一头金色的短发。她性格爽朗,热情大方,是典型的西方职业女性。有趣的是她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中国名字,叫金太阳。第一次与她接触,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的汉语说得十分流利,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更有深刻的了解,她的太极拳也打得出色,经了解,才知道她竟是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大师陈庆州的“入门弟子”。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晚上,收看上海综合新闻电视频道,才知道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那一个个镜头无不在感动和震撼着我,让我悲痛揪心,泪流满面,也更让我立刻牵挂着家在成都的二妹。一种要与她联系的强烈冲动,促使我给她打去电话。不知怎么的,电话成了一个“废物”,无论是打二妹的手机还是座机,  相似文献   

12.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13.
“撩蜂蜇箭”,这是小时候大人对我的告诫。当我领教了蜂的厉害之后,我才信了。第一次被蜂蜇是在三姑家。她的门前养了两桶蜜蜂。蜂在门前飞舞几乎挡住了门。我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就用手挥舞了两下。三姑从屋里跑出来大声叫我莫动,但是迟了,那蜂已在我脸上狠狠地蜇了几箭,痛得我哇哇大哭起来。三姑一面把我扶进屋,一面摘掉留在我脸上的毒箭,然后寻来菜油为我治伤。三姑边给我擦菜油边说:“其实,蜜蜂你不撩它它是不会蜇你的。”我很烦地说:“我怎么会知道。”  相似文献   

14.
刘孜说话比较慢,似乎在思考接下来的那句话该怎么说。她说自己其实不是个太会说的人,如果一大帮人在一起,她可以一整天不吭声,让你都会忽视她的存在。当然现在她说自己“变得开朗了,我想人的性格是会变的吧。”很奇怪这样一个“不太会说的人”竟然能主持全国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主持2002年北京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刘孜说日后可能会考虑继续做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早春二月,宁波大学国际留学生学院来了一位马来西亚华裔留学生;Wong Wai Khum(黄慧琴),但无论同学还是朋友,都叫她“柏一”或“柏一小姐”。“柏一”是她的笔名,原来她在马华文坛乃至世界华文文坛都颇著名。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中已担任了近20年的理事及副秘书长等职。此前她在《南洋商报》曾任副刊高级编辑,后任《商业资讯》主编。  相似文献   

16.
被昆曲界尊称为“昆曲妈妈”的张娴,平平安安辞别了鸡的旧岁,又稳稳当当步入了旺旺报春的狗年。这位92高寿的昆曲界名人,是昆曲让她延了年,她又为昆曲这棵600年老树益寿。老人一身是病,从青年到中年吃药打针从未停过,但不知何故近年来老人越活越年轻,尤其是五年前昆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老人变得越发鲜活了,平时小辈们和她相遇,总喜欢问长问短,问得最多的一句是:“张老师,有啥秘诀可以长寿?”每每听后,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昆曲让我长寿……”在昆曲界,不详知张娴的都认为她是昆曲科班出身,其实她是从苏滩步入昆曲界的。张娴6岁随父…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学刊”诞生已经十年了,我和她相识也已经八年多了。今天我们庆贺她的生日,是为了重新梳理一下我与“文化学刊”的情缘。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在“文化学刊”发表文章之前,就已经知晓“文化学刊”了。一是因为她的“名字”,二是因为她的栏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全国唯一的综合性文化学术期刊”;三是因为她的掌门人曲彦斌兄长为人忠厚、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18.
我又一次来到人称“祖母绿”的原始森林。我又一次登上能俯视碧波万顷的“观涛塔”。走进这座闻名遐迩、声播海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倾情地投入在她的怀抱,我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身临奇境的感觉了。但是,每次爬上高高的兴安岭之巅,我都要悉心认真地聆听一次松涛奏乐的悦耳之声。之所以松涛滚过的轰鸣之声能让我情有独钟,倾心于此,就是缘于这尽收眼底并振颤鼓膜的松涛声,被我视作了一首首慷慨激越的生命咏叹调,一组组高亢昂扬的绿色交响曲。她让我一回回的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宽慰。然而,她给我更多的却是遐想与思索。……时值金秋…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20.
今年56岁的劳玉秀是一位普通村妇,她丈夫长期病卧在床,无法耕种,一家五口靠她一人卖水果为生。远近的人都知道劳玉秀有收养病残弃婴的善举,不时会有一些父母将无法医治的骨肉丢在这位好心人的门口。劳玉秀的家成了一个特殊的“收养所”,整日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地上爬的,床上叫的,让她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不少病婴最终逃脱不了死去的命运,但送走一位,又迎来一位,一般情况下家里会有10个左右的孩子,她的亲戚朋友厌烦那些婴儿的哭叫声和死婴带来的“晦气”,但她说:“这些婴儿也是人,是一条生命,要尽力养活。”就这样,劳玉秀坚持了20个寒暑,经她收养的病残弃婴已不少于600位。现在家里养着6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