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荀琳 《英语广场》2020,(13):49-51
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中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中英思维方式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关于英语无灵主语的系统分类研究,主要涉及环境类、动作类和工具类等无灵名词,目前几乎没有对心理类抽象名词的系统分析研究。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突显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语言现象,分析英语中以心理类抽象名词作主语的无灵主语句的形成原因,探究该类无灵主语的来源并总结句中动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法的视角探讨日语处所主题/主语句的特征。反观常规句式,日语处所主题/主语句的主要作用包括标定不同的识解方式、顺应语言结构与突显处所成分。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中的焦点/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通过对分裂句的认知分析,证明分裂句的生成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突显原则,焦点/背景理论对于英语分裂句的语言信息组织方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用角度浅谈场景主语结构。研究表明,语言使用者之所以会选择场景主语结构,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所做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表达自己特殊的语用意图,同时也反映出语言使用者当时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姚远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6-128
在英语判断句中,系动词"be"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句中连接主语和表语,展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然而在不同的判断句中,"be"的作用也有一些差异。以认知语法中的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上的这种差异,用一个认知模型将整个认知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并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多项对等和单项对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位结构,运用到英汉翻译研究当中,对两种语言的主位进行对比,并试图分析这种差异在翻译结构转换中的应用。英语是一种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话题突显,反映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便是英语的主位多是主语主位,而汉语多是话题主位,甚至小句中的主语还常被省略。因而,在英汉互译中,主语和话题的转换便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连谓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句子中带有一个隐含的特殊空主语,其句式可以归纳为公式S1+V1+N(+S2)+V2。这种空主语隐含的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本身的因素,也与语言使用者——人的认知机制有关。本文从认知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出发,对S1+V1+N(+S2)+V2句式中的空主语隐含这一现象进行探索,并挖掘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逻辑主谓结构”是以语法性主谓结构为典型范畴的非典型成员。本文以英语大句中“独立结构”和图片说明“主语+逻辑谓语”小句结构为例,分析了英语“逻辑主谓结构”的形态特征和认知基础。该类结构内部为逻辑主谓关系,体现了话语的经济性原则,但其实际运用受到易解性因素限制。“逻辑主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总的认知图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句子得体性的评估是修辞批评的重要内容。面对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应在遵循得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坚持语言世界的合格性、物理世界的合理性、文化世界的可解释性、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等标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同义的句子进行评鉴。由于句子自身、接受主体、得体性原则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使得句子的评估结果会出现众说不一的情况,因此在对句子做出得体性的评价时不能仅仅以某个标准作为惟一的尺度,而应该结合四个世界因素做出综合性的推定。不过,在不同的表达层面对四个世界因素标准的把握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试论隐喻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精神活动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与反思时,人的主体性特征会产生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既能适应环境,创造出带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又能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而且,这种创造力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人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讲,因为人在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被塑造,所以,人作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对象,在自身具有了符号意义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增加了除物理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世界。更进一步,从客观世界到符号世界只是语言的早期形成,而语言世界形成之后,人的语言认知模式,已不仅仅是从语言世界到现实世界,还有从语言世界到语言世界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界限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限设置是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边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产物。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某个事物是有界的,这是因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构想一个情景时对其强加了一个边界,而不管这种认知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这种边界常常是虚拟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认知状态决定的,并不一定与事物的客观边界完全一致。语言中的界限设置是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主要依据,在词组和句子层面的界限设置对词组和句子的意义和用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存在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形成具有其语言认知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视角,运用语法化、象似性原则、图形—背景法则理论,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探析与揭示英语存在句"there-"句式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language usage and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5- to 7-year-old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 were compared to age-matched (AM) and language-matched (LM) comparison groups on a variety of measures requiring metalinguistic skill. These included sentence completion (involving real and nonsense words); comprehension of inflected non-words; response to morphological errors (including jud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repair), and deliberate creation of grammatical violations. Overall, the SLI children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ir AM peers and we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younger LM children, suggesting that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is more closely allied with oral language than with general cognitive/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运用认知能力对语言成分进行编码,经过语言编码,语言表达者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一种具有语言结构的信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传达给对方,语言理解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建立句子结构,构造相应的命题,作进一步的理解,找到句子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理解者要对语言进行主观能动的合理分类,构造句子成分,去同构句子的深层意义,从而达到对句子的理解.由于英汉民族受已有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句法规则和句子结构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