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2年的中日夏令营,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表现的比较,使得大家对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13年后,同样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这群十几岁的中国孩子让人感到了一些安慰。  相似文献   

2.
好书快读     
导读:怎样看孩子?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有了这个先人之见,中国的家长、教育者对孩子的看法往往偏"善",说起孩子的未来眉飞色舞,遇到问题避重就轻,有意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这篇《夏令营的较量》文章轰动一时。有识之士痛感中国学生身上的弱点和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发出“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痛切…  相似文献   

4.
唐红 《江苏教育》2011,(9):60-61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 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有梦,国家才有梦;孩子有未来,国家就会有未来。"习大大的一席话深刻阐释出"中国梦"从娃娃抓起,每一个娃娃的早日成才,与"中国梦,少年强"的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启蒙者的幼儿教师,更是为祖国未来托举起伟大"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素质,尽展幼儿教师之才,"授人以渔",做好"中国梦"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6.
一、初识“担当” 参加“国培”学习时,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与一个日本孩子坐在一起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中国孩子问日本孩子:“你在班内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孩子自豪地说:“我是担当,擦黑板担当。”  相似文献   

7.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学者的一份调查显示,与日本、韩国和越南相比,中国城市青少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让人担忧的是,中国同龄孩子间零花钱的差额过大,父母给孩子零花钱较为随意,孩子对零花钱的支配权也偏小。日本学者表示,按比例而言,中国孩子的零花钱绝对额最高,“在我们调查的一个中国家庭中,读初一的中学生一个月零花钱达到400~500元,而据他母亲讲,这个数额在班级上并非最多”。按照实际购买力换算,这相当于日韩孩子家庭零花钱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3倍。中国孩子零花钱数额差距大在描述中国青少年的零花钱状况时,日本学者用了“不安定”这个词语来…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更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希望。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即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沉重。据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四个国家的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工作、生活已五年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开始上日本的保育园之后,经常有机会了解日本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日本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懂规矩、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则不像中国的家庭那么热心。  相似文献   

11.
专版要目■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相似文献   

12.
闺中好友李薇常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多次与日本朋友共餐后,她发现,日本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俩在吃饭时,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这对日本夫妇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对孩子进行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他们要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让孩子参加食物制作,去亲身体会“通过劳动才有收获”的快乐。让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李薇后来了解到,不仅仅是这对日本夫妇,日本…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生的升学压力和中国一样,都是举世闻名,在这种状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生活素质和能力之差令人担忧。针对这一现状,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试图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4.
开创学生美好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任何人都为之奋发努力。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静心思考、重新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编织的美好梦想必将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孩子有梦,国家才有梦;孩子有未来,国家才有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人公。"让每个孩子健康长大"是"中国梦"赋予幼儿教师的强大的精神能量,此梦就是爱,就是一分责任、一分付出。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载:1994年下半年,日本SONY公司举办了一次“未来家庭娱乐产品设计大赛”,参加比赛的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中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我国有北京8所高校和12所中小学的1336名学生参加。结果让人失望:两个组的冠、亚、季军全被其它国家参赛者获得,我国有一项勉强入围,名列8个获奖者之尾。视野狭隘,设计思路单调,想象力和现代感贫乏被认为是中国学生作品的通病。  相似文献   

17.
呼吁建立海外中国人学校张钦礼(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现在回国服务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子女在国外接受的教育,回国以后无法与国内同年龄的孩子竞争,将来升学难度很大。子女随父母来到外国,如日本,由于没有中国人学校,只能进日本的公立小学校,接受地道的日本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跟中国截然不同,在小学阶段他们更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文理知识的教育要求不是很高。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对将来打算回国服务的留学生而言,孩子在日本接受的这点知识,根本无法和国内相比,例如国内3年级已经进行四则复合应用运算了,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报曾头版发表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是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令人深思。就此,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了不是我们的对手!警言值得我们猛醒! 近日,山东济南市爆出一则新闻:一位15岁的初三女学生,因期末考试第一天的成绩“自我感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场较量。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就曾经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日本人竟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1992年8月.《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带给我们的震撼吗?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题为“草原探险”的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仍坚持走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