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人们已作了很多分析研究。但是,鲁迅小说中“改革国民性”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鲁迅小说创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值得研究鉴赏的地方很多,“前人之述备矣”,笔者仅就文中的几处反常合道的地方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于晚年所作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在小说末尾的议论中,往往有一些对学术问题的看法。本文旨在通过这些议论归纳纪昀的学术观点.包括对宋学与汉学的看法、对宋明理学的批评、对西学的认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中有很多小说题材的文章,透过文章的故事可以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初中语文小说能够使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小说的学习来论述小说中的审美教学,通过分析新背景下初中语文中小说的审美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的视野下,以《剪灯新话》《剪灯余话》为对象,考察明代万历朝以前的小说传播过程。分析了这两种小说的作为传播者的作者、评论者和初刻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两级传播"模式中的"意见领袖"理论阐释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失调论"阐释这些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勾勒出了明初小说传播的轮廓,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理论解释了明初小说为什么被禁以及为什么不堪一禁。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蒋子龙小说研究的述评文章,着重对蒋子龙小说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评论,考察蒋子龙小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描绘出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图象,指出蒋子龙小说研究前后两个阶段的分界、特点和评论的主要问题。同时还就蒋子龙小说研究的不足,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今后深入研究蒋子龙小说应注意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说理论界多年来相对忽视主题研究的状况,通过对大量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对小说主题的特性、分类,主题在创作过程中的位置及设置主题的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罗尔纲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史学家,但他对《水浒传》的研究,虽然写过很多学术论文,提出过不少新的看法,却很值得商榷。1982年秋,他的《“水浒”真义考》在《文史》上发表,很多同志就撰文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有些意见十分坦率而中肯。遗憾的是,罗先生对大家的意见似乎很少考虑。两年后,他又发表了《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更坚信自己看法的正确性。罗先生从两部小说的三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说理论界多年来相对忽视主题研究的状况,通过对大量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对小说主题的特性、分类,主题在创伤过程中的位置及位置主题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瑜 《文学教育(上)》2008,(16):101-101
关于孔乙已悲剧命运的成因,学界有很多看法。笔者从自身的阅读感受出发,认为孔乙己悲剧命运和小说中的两个符码(“长衫”和“茴香豆和酒”)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钱钟书小说研究中存在的侧重于《围城》研究和男性人物形象研究的两种倾向,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从而对钱钟书的小说创作及其女性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诗性"小说创作已成为现当代很多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在此背景下,很多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小说的"诗性"特征展开研究与论述。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文学本体论两个层面,全面、深入地理解现当代小说中的"诗性"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典型形象和散文中所描写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性格鲜明,思想深远,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自从这些人物形象问世之后,许多人对他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其间有观点一致之处,也出现些分岐意见。本文想就几个形象的不同看法;谈谈粗浅的理解,以达到深入学习研究鲁迅作品的目的。孔乙己的阶级属性及作者对他的态度一九一九年三月,鲁迅继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之后;创作了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短小;内容深刻,揭露了吃人的孔孟之道和封建科举制度以及整个封建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在提及自己的文学师承时,盛赞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声称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情人》充满诗意的语言、流动的韵律、精致的结构、适度的篇幅以及对小说创作完美化的追求.对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成因,学界有很多看法。笔者从自身的阅读感受出发,认为孔乙己悲剧命运和小说中的两个符码("长衫"和"茴香豆和酒")紧密相连。笔者认为,隐藏在"长衫"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新的小说教学方法,且取很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提高高中小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如何进行高中小说教学呢?下面,我以《项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自《鲁滨孙漂流记》从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其主人公鲁滨孙就成了近代文学的宠儿,很多学者都认为鲁滨孙属于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化身,他性格中的勇敢、坚强、乐观都是很好的体现;鲁滨孙具备探险者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有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虽然近年来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很多学者站在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的评述也不够全面。在该文中,笔者分析了小说中对非洲、美洲土著的妖魔化描写,并从“他者异化”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等电影在国内的热播带动了其同名小说的热销,激发了学术界对英国儿童奇幻小说的研究热情。然而,国内学术界目前对英国儿童奇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的不足,缺乏创新的指导理论,覆盖面不够丰富。国内的研究现状与英国儿童奇幻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称,也与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国内的研究应该加大对指导理论、研究对象及研究视角的挖掘力度,从而繁荣对英国儿童奇幻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深化,高中语文教学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很多小说形式文章,学生在小说阅读以及内容分析环节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中语文小说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思想,通过美学理论对相关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教师带领学生站在美学立场对高中小说中的美学观念进行挖掘,进而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对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彭燕 《海外英语》2015,(6):178-179
自《鲁滨孙漂流记》从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其主人公鲁滨孙就成了近代文学的宠儿,很多学者都认为鲁滨孙属于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化身,他性格中的勇敢、坚强、乐观都是很好的体现;鲁滨孙具备探险者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有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虽然近年来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很多学者站在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的评述也不够全面。在该文中,笔者分析了小说中对非洲、美洲土著的妖魔化描写,并从"他者异化"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