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创设良好环境是保障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教育强调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而重点即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障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应注重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2.
1.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和环境.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当中的创新能力,应该营造一种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而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家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氛"和"土壤".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性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环境与氛围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充满创造的知识经济时代,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创新热情创新能力不是天才特有的专利。创新的种子埋藏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民主…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要想让创新意识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始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热情,拓展创新思维,激活创新契机,丰富创新材料,给学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只要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就能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如何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呢?1.创设课堂环境。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7.
周毅 《湖北教育》2003,(18):43-44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于发展起来,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并非都能发挥出创新潜能,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犹如人智力中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 近年来,我校经过不断思考探索,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培养儿童创新能力,氛围营造是前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要求。人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中通过营造平等互动的氛围,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拓展空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创新潜能得以开发,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是一种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方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中要掌握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的基本潜能 ,而身心的自由则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和必要的条件。身心自由的获得来源于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个体才敢于标新立异和创新。至此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环境 ,让学生想创新。人们都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尤其是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听好老师所教的课 ,“师爱就如母爱 ,又胜似母爱”。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大姐姐”、“好伙…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笔者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创新性学习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通过创新性学习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构建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从心理环境、文化环境、问题环境、网络环境、课程环境、交往环境、学科知识环境、课堂教学环境、活动环境和评价环境等十方面构建创新性学习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笔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生物学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想平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他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一种内在特质 ,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 ,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所以创新精神只能培养 ,不能教。开放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必须拓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科研,开展学术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肖燕 《快乐阅读》2011,(11):108-10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我认为要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20.
<正>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使他们成为创新的主体。人有自我实现和创新的潜能和需要,创新性学习是一种适应人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性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态度、创新能力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我在教授人美版五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